20世纪我国茶树栽培技术发展回顾

导读:20世纪我国茶树栽培技术发展回顾 , 相关的知识真不少 , 这边为大家罗列一些 , 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20世纪我国茶树栽培技术发展回顾

文章插图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 , 是茶树的发源地 。早在唐代 , 我国饮茶文化、种茶技术及茶叶生产贸易已开始向外传播 。到20世纪末 , 茶树直接或间接由中国传播至世界五大洲 , 有58个国家种茶 , 种植面积达250万hm??2 , 产茶近300万t , 出口量达120多万t 。其中 , 我国茶园面积110万hm2 , 年产茶68万t , 出口量20万t , 有近亿人从事茶叶生产、经营 。茶叶已成为全球消费者最受欢迎的饮料 , 茶业已发展为世界上尤其是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行业 , 也是中国对世界的一大贡献 。??
20世纪 , 尤其是后半个世纪以来 , 世界茶业发展突飞猛进 , 我国茶业取得持续迅速发展 。期间 , 在茶叶科技工作者与茶叶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 , 推动了我国茶树栽培技术的进步与茶叶生产发展 , 繁荣了科学 , 提高了经济效益 ,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我国茶叶生产的发展历程??
一个世纪以来 , 我国茶叶生产的发展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 。??
1. 第1阶段(1900~1949)为华活见鬼的意思茶衰落时期清光绪末年后 , 国内连年战争 , 政府苛政重税 , 茶农辛劳利微 , 茶园荒芜 , 茶叶品质下降 , 竞销实力日衰 。先后在南京创办了"江南植茶公所" , 在湖北羊楼洞、安徽祁门、浙江上虞、湖南高桥、福建福安等地兴办茶叶示范场或改良机构 。提出"中国茶业复兴计划" , 实施改良新法 , 创办刊物 , 出版《种茶法》等专著 , 宣传科技知识等 。后又在福建武夷山建立了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茶叶研究所 , 进行内容广泛的试验研究与技术推广 , 但因政局动乱 , 社会封闭落后 , 仍扭转不了当时全国茶叶产销急剧滑坡的形势 。使1949年全国(包括台湾省)茶园面积仅存15.5万hm2 , 产茶5.12万t , 茶叶出口2.17万t , 跌入中国茶叶史上最低谷 。??
2.第2阶段(1950~1979)为华茶恢复与发展时期由于政府重视 , 积极扶持茶叶生产 , 恢复和新建了试验机构 , 茶叶科技开始复苏与发展 , 组织茶农垦复荒芜茶园13万hm2 , 因地制宜地综合治理低产衰老茶园20万hm2 , 在丘陵山坡地开辟集中成片的水平梯级茶园或等高条栽密植茶园53万hm2 。同时陆续兴办了300多个大型国营茶场 , 建起了几百个商品茶生产基地 , 建立了茶叶出口生产体系 , 从而改变了世纪之初茶区零星、分散、衰老的面貌 , 促进了全国茶叶生产的不断发展 。1979年全国茶园种植面积已达105万hm2 , 茶叶产量27.72万t , 出口茶叶达10.68万t , 分别是1949年的6.8、5.4、4.9倍 。使我国茶叶生产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3.〖STBZ〗第3阶段(1980年以来)为华茶振兴时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的发展 , 茶叶生产和科技都得到快速发展 。首先在茶区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走向市场 , 产销见面 , 极大地调动了茶农的积极性 , 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茶叶供不应求的局面 , 开始走产业化经营之路 。这阶段 , 我国茶园面积稳定在110万hm2 , 由于茶园结构改善和科技的应用 , 提高了茶园单产 , 并改善了茶叶品质 , 从而使茶叶总产量和产值得以增加 。按采摘面积计算 , 由1980年柴静视频每公顷351kg提高到1997年的705kg , 增加一倍多 , 说明茶园种植质量和生产水平的提高;茶叶加工也逐步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 茶叶商品范围扩大 , 名优茶产销两旺 , 丰富了茶叶品种 , 繁荣了茶叶市场经济 。1997年 , 全国名优茶产量达10.7万t , 产值41.2亿元 , 分别占全国总产量和产值的17.5%和48.4%1998年全国茶叶产量达66.5万t , 出口量为21.8万t , 比1980年分别增加118.9%和101.9% 。随着产销量的增加 , 华茶的世界地位逐步提高 。目前 , 我国茶园面积之大 , 茶叶品类之多及茶树资源之丰富 , 均列世界产茶国之首 。我国茶叶产量与年出口量均居世界第2位 。
二、我国茶树栽培技术的变革??
20世纪我国茶业的衰落与兴盛 , 除政治经济因素外 , 与茶叶科学技术的进步紧密相关 。茶树栽培技术是茶业赖以生存和得以发展的基础 。尤其是近50年来 , 重点围绕着如何降低成本 , 提高生产力 , 改善茶叶品质等方向进行研究与实践 , 使茶树栽培技术不断进步 ,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 , 从而促进我国茶叶生产的持续发展 。在众多栽培技术中 , 低成本、高生产力栽培技术和"南茶北引"的成功对推动我国茶叶生产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
1.低成本、高生产力栽培技术?? 优质、高产、高效益和低成本的栽培技术一直是20世纪我国茶树栽培所追求的目标 , 并在茶园土壤肥料、种植密度、作业机械化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和发展 。土壤肥料是茶树生长的基础 。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 , 茶园肥料主要施用农家有机肥 , 如畜肥、厩肥、垃圾、饼肥等 , 种植绿肥改良土壤 。随着化肥工业的兴起 , 氮肥施用量逐渐增加 , 茶叶产量上升较快 , 但使茶园土壤理化性状劣变 , 土壤逐渐退化 。直至80年代后期 , 通过茶区土壤营养背景值调查 , 根据茶树吸肥特性研究 , 提出了氮、磷、钾三要素配方施肥和增施微量元素(如锌、镁、锰、硫等)的技术 , 研制生产茶树专用复合肥 , 推广茶园平衡营养施肥 。近几年为保护生态环境 , 改良茶园土壤理化性状 , 又大力提倡施用农家有机肥和生物有机商品肥 , 增加茶树吸收利用率和提高土壤生物肥力 , 一般茶园可增产10%~20% , 改善茶叶超市品类管理品质 , 增强茶树抗性 , 兼有防治病虫害作用 , 对提高茶园生产力具有明显效果 。?? 茶树个体发育规律与群体生长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 , 使茶树种植密度与排列方式不断合理与进步 。20世纪60~70年代 , 大面积推广以4.5万株/hm2 , 150cm×30cm的单条种植方式替代了过去多为6000丛/hm2的老式丛播种植方式 , 促使茶园单产和效益大幅度提高 。山区茶园修筑梯田 , 加强基础建设 , 增加种植密度 , 扩大树冠覆盖度 , 是茶园速成高产的有效措施 。相继在主要产茶省(区)大面积发展密植速成茶园 , 采用30万株/hm2、在1.5m行距中种3行以上的 种植方式 , 行距小 , 投产早 , 初期产量高 , 这是茶叶增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发展良种茶园多采用9万株/hm??2双行条栽密植方式 , 有利于茶园优质高产和作业机械化 。??
茶园作业向机械化发展是茶叶生产低耗高效的必由之路 。目前 , 茶园耕作、施肥、除草、喷药、灌溉、采摘、修剪等作业 , 实行机械化操作的程度进展较慢 。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 , 茶区劳力流动并趋向老龄化 , 劳资上涨 , 茶园管理机械化迫在眉睫 。特别是茶树修剪与采摘作业耗时多、工本高 , 实行机械采茶、修剪的工效要比手工提高10倍以上 , 节约成本达50%左右 。近十年来 , 主要产茶区 , 茶园经营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 逐步推广机采、机剪 , 在红、绿茶及乌龙茶等大宗茶产区 , 一部分茶区也开始了机械耕作、除草、施肥、喷药、灌溉等作业 。机械化作业 , 降低了生产成本 , 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 也是21世纪茶叶生产的发展趋向 。??
2."南茶北引"山东种茶成功?? 据史料记载 , 山东历史上种植过茶树 。1940年日本在山东调查种茶的可能性也发现过唯一的"茶树爷" 。但1952~1966年 , 进行"南茶北引"试种 , 多数均未成功 。山东素有浓厚的饮茶习惯 , 是我国茶叶消费大省 , 自产茶叶十分迫切 。1966年 , 在省政府和农林、商业、供销等部门的组织下 , 开始有计划地发展茶叶生产 , 并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协作 , 先后派出30多人次参加"南茶北引"试验和引种工作 。首先对山东宜茶土壤和气候条件进行全面调查 , 选择了以日照、五莲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区 , 以乳山、荣城为中心的半岛区和蒙阴、沂蒙为中心的鲁中南区等 , 开展大规模的引种试种 。??
由于山东冬季常出现持续低温 , 最低气温达??-17℃??以下 , 加上冬季土壤干旱 , 一般三四年就会发生严重冻害 , 给大面积种茶带来了困难 。为克服这一弊端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派员住点日照 , 经十多年的引种试验 , 对茶树安全越冬和高产栽培管理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 , 如"密植矮化栽培"、"深沟浅播"和"土墩深播"保苗 , "春肥巧、夏肥促、秋肥控 , 冬肥保"的施肥方法 , "灌水、铺草加风障"的越冬措施及"因地制宜春修剪"等 , 在日照西赵庄等建立大面积示范园 , 对"南茶北引"成功和推动山东种茶起到决定性作用 。??
20世纪80年代后 , 山东提出了"巩固现有茶园面积 , 提高单产、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方针 , 使茶园面积得以巩固 , 茶叶产量、质量不断提高 。1997年 , 茶园总面积已达3400hm2(采摘面积2100hm2) , 总产量达1286t 。近年来 , 山东省十分重视名优茶开发 , 创制的"浮来青"、"雪青"等名优茶品质优良 , 香气高、滋味浓醇、耐冲泡何炅快乐店微博 , 深受当地消费者欢迎 , 通过实施农业栽培技术 , 春茶亩产值超万元 。茶业已成为山东茶区农业经济开发的支柱产业 。"南茶北引"山东种茶成功 , 创造的茶树优质高产高效种管经验 , 不仅丰富了茶树栽培技术 , 为我国北方茶区引种试种提供了技术依据 , 也为我国植物引种驯化学说提供了宝贵资料 。??
【20世纪我国茶树栽培技术发展回顾】近几年 , 为保护和改善茶区农业生态环境 , 我国推行环保型、生态型的"有机农业" , 开发"有机茶"生产 , 应用生物防治技术 , 苏云金杆菌、白僵菌、昆虫病毒等生物制剂农药已在茶园大面积推广应用 , 取得成效 , 既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 又保障了消费者的安全与健康 , 促进我国茶叶生产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