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卓水产 全国水产养殖概况

水产养殖业的简介
【维卓水产 全国水产养殖概况】水产养殖是指人类利用水域进行养殖(包括种植),并根据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和水环境条件的要求,利用养殖技术和设施培育水生经济动植物 。它是农业生产部门之一 。根据水域性质,分为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 。根据养殖和种植对象,分为鱼、虾和蟹、贝类、藻类、苔藓、莲藕等 。中国的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 。早在公元前1142年(殷末周初),就以凿塘养鱼而闻名 。范蠡大约在公元前460年写了33,360,010-30,000篇,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养鱼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大力改造利用所有养殖水域和潜在水域,扩大养殖面积,增加单位面积(水体)产量 。开拓水产养殖新领域、新途径,发展产业化、机械化、高密度温水、网箱(含多层网箱)、人工鱼礁、立体、间作等水产养殖,向集约化经营发展,挖掘水产生产潜力;为保护水产资源和生态环境,水产养殖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水产养殖是利用适宜水域养殖水生经济动植物的生产企业 。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从事水产养殖的时期晚于捕捞天然水产资源的时期 。水产养殖的出现和发展标志着人类影响和控制水域能力的提高 。
中国各省水产养殖面积
四川和湖北都比较大 。水产养殖肝胆综合征是个大问题,应引起重视 。晚期死亡是惊人的,使用胆汁酸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
求中国水产养殖分布图
全国渔业从业人员1300多万人,其中从事水产养殖的占50%以上,占水产养殖人员的1/50,水产养殖质量安全员10多万人 。水产养殖主要分为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其主要从业人员主要分布在我国水产养殖主产区的——个沿海省市和部分内陆淡水养殖省份 。目前海水养殖的发展水平相对高于淡水养殖,从业人员相对较多,素质相对较高 。而且,从业人数与当地养殖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水产养殖现代化发展水平越高,从事水产养殖质量管理的人员越多,素质越高 。沿海地区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浙江和广东等省 。内陆:湖北、湖南、四川三省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国内消费者的关注 。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因质量安全问题频频受阻于国际市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些问题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农产品将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我国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渔业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天然渔业资源的萎缩,水产养殖产品已经成为我国渔业的主导产品,占据了国内外市场的绝大部分 。因此,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不仅关系到中国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到中国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为了提高我国水产养殖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在全行业推广现代质量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策略之一 。水产养殖质量管理员这一前瞻性职业的设立,为上述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首先,建立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质量管理员队伍,可以在养殖领域广泛开展现代质量管理知识培训活动,有助于在我国养殖领域全面普及现代质量安全管理理念,提升养殖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其次,通过帮助水产养殖企业规划、建立和实施现代质量管理体系,有助于提高我国水产养殖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从而为全面提高我国水产养殖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奠定良好的管理基础;再次,帮助水产养殖企业通过国内外认证机构的认证,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提升中国水产养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总之,水产养殖质量管理员这一职业的设立,对于全面提升我国水产养殖领域的企业形象,持续稳步提升我国水产养殖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一方面满足国内消费者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另一方面持续提升我国水产养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具有基础性作用 。这对我国渔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
中国淡水水产养殖面积大约有多少
据《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统计,2013年我国水产养殖总面积约808.82万公顷,其中海水养殖面积约218.08万公顷,因此淡水养殖面积约590.74万公顷,包括内陆地区、滩涂、池塘、湖泊、水库等 。
水产养殖的现状的前景
核心:“四好”养殖模式,简而言之,就是——个好品种、好苗子、好管理、好饲料 。也就是说,选择优质种苗,支持科学的水质和饲养管理,提供优质饲料,合理放养,轮作养捕模式等 。广东很多养殖区,水源条件不是很好,通过换水改善养殖水体变得越来越困难 。特别是山塘养殖主要依靠降水回灌,加重了水源污染 。但在高密度、高投喂率的形式下,水质严重恶化,产生了一系列突出问题:1 。水体严重恶化 。随着污染的日益严重,水体富营养化十分严重,水质恶化问题突出 。黑水水、红水水、蓝藻水等水体并不少见,浮头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尤其是冬春季节 。为了缓解浮头现象,很多养殖户晚上从来不敢停增氧机,但治标不治本,盘塘死鱼的情况还是经常发生 。2.许多鱼类疾病很难治疗 。在水质较差的池塘中,发病率也比较严重,如草鱼出血病、独轮车病、细菌性烂鳃病和肠炎等 。在当地疾病的“重灾区”,许多农民为了控制疾病,拼命往水里倒药 。因此,越是难以治愈,药物就越无效 。3.高产、效益差的农户在整体计算产量和效益时,往往发现饲料系数过高,养殖成本高,产量在上升,但效益并没有增加多少,甚至有所下降,收效甚微 。近年来,鱼类价格低廉,而池塘租金、饲料、人工、水电等成本却在逐年增加 。
加,许多的养殖户面临着上述养殖户同样的困惑和窘境,养殖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已经成为较多养殖户关注的热点 。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一味依靠养殖新品种来增加效益的办法已经不再奏效了,而常规鱼类养殖,如草鱼、罗非鱼、大头鱼、扁鱼、鲫鱼等,也不一定无利可图,主要是看日常管理技术能否跟上,那么对于常规鱼类养殖的养殖户,怎么才能获得更多的收益呢?“四好”养殖模式是根本的出路 。苗种苗种繁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养殖工程,由于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目前种苗生产有利可图,且利润相对较高,特别是名特优品种的苗种,效益更加可观 。因此,大大小小的苗种场都挤了进来,也都打着优质种苗的旗号 。苗种质量差异大,导致养殖效果不佳的例子比比皆是,如黄颡鱼、罗非鱼等单性化程度低,养殖过程个体差异大,产量不高,严重影响了养殖效益的表达 。例如,在苏北主养鲫鱼的地区,近年来孢子虫病爆发严重,从09年初调查情况看,当地苗种中80%的客户池塘感染了孢子虫,死亡率在60-80%,损失严重 。广东顺德、南海也有不少养殖户的黄颡鱼年底干塘时,出现规格达到半斤和不到一两个体差别悬殊的情况,此外,在中山、顺德等地,草鱼爆发白鳃病、出血病等问题已近似常态 。好的苗种一般要求要有:摄食能力强,消化生理机能好,生长速度快;苗种不携带任何病原体,抗病力强;种质纯正,抗逆性好;规格整齐,成活率高等优点,且要求成鱼在外观形态上,还具有体色近野生,体长背宽个体大等商品性状 。管理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内的饲料投喂量也不断增加,饲料残饵和鱼类粪便大量积累 。研究表明,投喂的饲料中约有80%的含氮有机物没有被利用,以有机碎屑和粪便的形式残留在底泥或水体中,而这些有机物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生成小分子肽类、氨基酸,以及无机盐如氨氮、亚硝酸盐等,分解过程需要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 。为了提高单位产量,饲料投喂量不断增加,残饵、粪便的量也增加明显,如果没有采取合理的措施及时分解有机物,必然导致塘底长期处于缺氧的环境,对于鱼类生长极为不利,但这将滋生大量的病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诱发疾病的发生 。因此,高密度高投喂量的情况下,需要人为的改变池塘的环境——科学的水质底质管理,如在养殖水体中人为投入增氧剂辅助增氧,或添加分解有机物的细菌,加速水体和塘底中有机物质分解,及时分解产生的小分子有机物,通过藻类的光合作用及时吸收利用,保持池塘营养物质的良性循环 。养殖过程中,饲料的过量投喂或投喂不合理,导致饲料没有充分利用直接排泄出体外,造成浪费;而投喂量过少,鱼摄食不饱,没有足够的营养来满足生长,生长速度将减慢,饲料系数升高 。因此,科学的水质调控和合理的投喂方式非常重要 。1、好的水质管理好水的理化指标:生物量指标:浮游植物生物量20-120毫克/升,浮游动物生物量超过5毫克/升;营养指标:有效氮为1-2mg/L,有效磷为0.1-0.5mg/L,氮磷比5-12∶1;透明度指标:池塘为20-40cm;水色:色泽鲜亮,有光泽,以茶色、茶褐色、草绿色、亮绿色为宜 。浮游植物以硅藻门、隐藻门、甲藻门、金藻门、团藻目种类为优势种;浮游动物以轮虫为主、存在一定量枝角类 。水质管理要点:以预防式管理为主,防止水质恶化,及时处理异常水质发生;坚持长期调水,以海联科101+102搭配使用的方式,每月调水2次,高温或高密度下,可适当减少每次的用量,而增加使用频率;坚持底质改良,避免有机质在塘底积累耗氧,保证水体溶解氧充足;坚持晴天中午增氧机的使用,减少肥料使用;选择高档优质饲料,减少饲料残饵浪费破坏水体,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控制放苗的密度,避免密度过大,投料过多;及时起捕,减少鱼类的压塘情况(顶塘),降低池塘溶解氧负荷;减少杀虫杀菌次数,每月使用不超过一次,避免药物对水体的破坏;严禁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2、好的投喂管理饲料档次选择:选择优质饲料,保证鱼类的营养需求;投喂原则:看鱼投喂,有鱼多投,没鱼少投,保证七八成鱼吃饱吃好,避免饲料浪费;根据季节天气投喂,冬春季节天气多变,晚上投喂宜早不宜晚,宜少不宜多;夏秋季节温度高,鱼类对饲料消化吸收速度加快,生长速度快,可通过增加投喂次数来增加投喂量,不宜一次投喂过饱;投喂节奏:开始慢投,抢料凶猛时适当加快,鱼群开始离去时,投喂放缓;投喂频率:视天气情况而定,一般天气好时,投喂次数保持在2次以上;品种搭配在养殖生产中,有些人采用单养精养的形式,有些人采用粗放养殖,也有部分采用鱼虾混养、鸭鱼混养、猪鱼混养等的形式;投放的规格、密度也不完全一致,如草鱼成鱼养殖而言,在单养精养的情况下,草鱼种的放养密度从800-1500尾/亩不等,起捕的形式也各不相同,有一次投放一次起捕,一次投放分批起捕,轮捕轮放等多种形式 。在盈利水平上,更是千差万别,因此,需要一个较为合理的放养、投喂、过程管理和起捕相结合的养殖模式 。一般而言,放养模式是根据当地养殖水平和市场来决定的 。如草鱼养殖,水面积在10-20亩,可在上一年12月至年初3月,投放足量的小规格草鱼种(8-10尾/斤),一般达到了1200-1500尾/亩,在当年7月份左右起捕达到上市规格的草鱼(一次起捕量约占总投放数量的20%),同时回补相等数量的小规格草鱼种;对于投放规格较大(2-3尾/斤),可适当降低密度(800-1000尾/亩),每次起捕总数量的30%,同时回补相同数量;均采用轮捕轮放的模式,充分发挥头鱼的生长速度优势,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饲料系数,提高产量的同时,利用卖鱼后的间歇期,加强对塘底的处理,减少长期存塘带来的风险 。不同品种的鱼类生活的水层不同,如鳙鱼和白鲢主要生活在中上层水体中,以摄食水体中的浮游动植物为主,此外,鳙鱼还能摄食部分有机碎屑,如投料台周边的粉料,对改善水体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鲫鱼生活在底层中,以摄食底层中的有机碎屑为主,可以较好的利用塘底的有机物;在草鱼养殖中,搭配混养这些品种一方面能够调节水体,保持水体处于稳定,减少塘底淤泥沉积 。搭配混养不仅不会增加草鱼的饲料系数,在坚持调水的基础上,轮捕轮放,大头的产量可达到250-400斤/亩,白鲢产量300-400斤/亩,鲫鱼产量也可以达到250-300斤/亩,对增加单产效益效果明显 。此外,根据市场不同,可适当投放适量的黄颡鱼,而鲤鱼由于其摄食量大,饲料系数高,单价低,经济效益差,且在养殖中喜欢搅动塘底,引起水体浑浊,不利藻类生长,且其在池塘中能够自繁,一般不搭配投放 。饲料每种鱼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会出现差异,如畜禽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相对水产动物需求较低,而对糖类的利用相对较高,饲料配比多采用高能量而低蛋白,而鱼类作为变温动物,优先利用蛋白质作为能源物质,对蛋白质需求较好,对糖类利用较差,尤其是肉食性鱼类对糖类的利用率更低,因此,鱼类饲料的蛋白含量较高,糖类的比例相对较少 。如果在生产中采用畜禽饲料如鸭料、猪料喂鱼,而鱼类对蛋白质的需求量是一定的,摄入低蛋白质的饲料用于满足生长需求,必然需要摄食消耗更多的饲料才能够保证生长的需要,而在饲料的消化吸收整个代谢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畜禽动物以消耗糖原的形式来满足能量供给,而鱼类则以消耗蛋白质作为代价,相比之下,摄食低蛋白质饲料虽然一次性让鱼类饱食的成本减少了,但生长速度减慢了,为了达到与投喂高档料一般生长速度,需要增加饲料投喂量,而造成的饲料浪费量较多,且蛋白质的利用率并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势必增加饲料成本,长期使用对水质的影响也较大,增加发生疾病的风险 。饲料在水体当中,必然发生一定的溶失,导致部分易容的营养成分的流失,故而饲料在水体当中存在的时间越长,溶解的成分就可能越多,因此,选择的饲料在粒径的大小和适口性等方面很重要 。饲料粒径过大,鱼摄食不了,需要泡软了才能摄食,就会流失部分的营养物质;而饲料过小,相对表面积越大,在水体中溶解就越快,同样不利于鱼类的摄食,而饲料的档次低,适口性差,鱼类不喜欢摄食,那造成的损失就更严重了 。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养殖阶段来选择饲料,不能一包料到底 。此外,在投喂速度上,需要尽可能放慢投喂速度,减少浪费 。总而言之,常规鱼类养殖也好,名贵鱼类养殖也罢,在养殖技术上需要综合的管理——即“四好”养殖模式:从苗种和饲料选择、水质和投喂管理、合理搭配、及时放苗并起捕轮捕轮放的养殖模式 。中国水产养殖面积有多大,都有哪些品种,产量多少?中国水产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中国内陆水域(1854.29万公顷)水产养殖可利用面积约(600)期中养殖利用面积(456.42) 中国水产2006年总产5290.40万吨,养殖产量3593.95万吨 。近几年大体维持在此水平 。品种;海藻(海带、紫菜、石花菜等) 贝类与棘皮( 鲍、牡蛎、扇贝、海胆 、海参等) 虾蟹类(对虾、海蟹、大闸蟹、) 鱼类(鲢鳙草青、鲤 、鲂、真鲷、黑鲷、罗非、梭鱼等) 爬行类(龟鳖/鳄类等)发展方向:节水、高效、优质、无污染养殖模式;对养殖品种进行深入的生物学/生态学/生理学/育种学研究;对病害进行病理/药理/病毒/免疫等研究 等等这是2006年的数据,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