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怎么赚钱?dt马会怎么赚钱


在全球范围内,知识和内容生产都在进入一个全新时代: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个层次的创意,都可能通过某种商业手段得到变现,成为商业的一部分 。
从Youtube, Instagram 到微博、微信,这些新兴的内容平台正在构建起新的产业生态:游戏、恶搞、彩妆、时尚……每一个标签背后都是无数经历着诞生、高潮或是低谷的偶像和IP 。
在中国,我们习惯称他们为“网红”,从芙蓉姐姐、凤姐到 Papi酱、罗辑思维 。而在首届真格文化创业产业之旅中,王强老师提出,“网红”一词并不足以概括这个现象背后的创造力和时代感——红了,然后呢?相反,在美国内容产业领域盛行的 Digital Talent 一词,或许更为合适 。

dt怎么赚钱?dt马会怎么赚钱

文章插图
在刚刚结束的首届真格文化创业产业之旅中,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王强首次带领 9 家优秀的内容创业公司创始团队来到美国西海岸,拜访世界顶级 streaming company 和科技公司,与美国顶级网红面对面交流,登陆南加州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世界顶级学府分享他们对内容创业的理解 。本文为王强老师在南加州大学的分享:
在全球范围内,知识和内容生产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
我用两个短语来描述我的观察,第一个是“创意的产业阶段(Industries of Creativity)” 。也就是说在这个时代,任何一个领域的创意、任何一个层次的创意,都可能通过某种商业手段得到变现,成为商业的一部分 。
从实现形态来说,另外一个短语叫“知识工厂(Factories of Knowledge)” 。这两个短语来自我最近读的一本书,一个意大利社会学家谈互联网和教育碰撞之后,在内容的生产和传播上出现了怎样的发展,我觉得他概括的非常精准 。把这两个短语和上下文联系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脉络 。无论谈“网红”或是内容产业或者是新媒体推动下的产业传播,其实都是这两个脉络在产生作用 。
中美日三地的DT(Digital Talent)生态
今年很多人都在谈论“网红”,但“网红”这个短语本身我觉得并不恰当 。汉语有的时候翻译会超前,比如我们把“ computer ”翻译成“电脑”,比翻译成“计算机”理解更深,但我认为“网红”这个词就是滞后 。它没有体现出这个现象背后生产力最重要的要素,也就是人才本身的创造力 。任何突然“红”起来的东西很可能马上就会走下坡路,任何高潮都意味着达到顶点走向低潮 。
这两天我们参观了几家美国最好的内容生产公司,他们把我们理解中的“网红”都称为“ Digital Talent ”(数码化人才)——以数码化的形式,将内容进行呈现、传播、商业化的,背后富有天分的创造者 。
不同国家的 DT 生态、制作渠道和传播平台的状态是有很大差别的 。在美国,最火爆的就是 Youtube,中国没有,Snapchat 中国也没有,而这些是美国推动内容生产传播并且商业化最常用的手段和渠道;在中国,大家最熟悉的是微博和微信,最近我发现微博、微信在国外也很受欢迎,直播在中国也是如火如荼,比如做电竞直播的熊猫;此外,日本和韩国也各有自己的内容渠道和传播平台 。
dt怎么赚钱?dt马会怎么赚钱

文章插图
什么称之为“ DT ”呢?在我个人理解中,要具有以下特点才能成为 DT:
首先,他/她的属性是一个个体,不是团队;
第二,必须通过网络某种爆发式、病毒式的传播突然爆红;
第三,不仅是通过互联网手段爆红的个人,这个个体还必须做一件与商业有关的事儿;
第四,他/她一定带着非常明确的商业期待,换句话说就是要盈利、赚钱、赚取利润 。
dt怎么赚钱?dt马会怎么赚钱

文章插图
美国的“ DT ”展示形式是什么样的?我们找了 Youtube 上影响比较大的几个人 。第一个 Pew Die Pie, 这个人靠打游戏和搞笑的评论走红,现在有将近 5 千万的粉丝,福布斯估算他的年收入超过 1200 万美元 。他经常测试新的游戏、VR 设备等等,吸引了大量的粉丝 。
第二个是 Roman Atwood, 他有 1830 万的粉丝,福布斯估算他的有 250 万美元 。这个人是专注“恶搞”的 。最过分的恶搞桥段是在自己的老婆面前假装把儿子从楼上扔了下去,但是大家竟然愿意看这样的内容,这也是人性的另外一面 。
【dt怎么赚钱?dt马会怎么赚钱】还有比如 Michelle Phan,有 1500 万的粉丝,福布斯年收入是 250 万美元,她主要是教大家如何化彩妆、美甲等等 。这些美国最受欢迎的 DT 形态,和中国还是不太一样的 。通过比较,两个国家的民族性、文化性、地域性、粉丝的喜好等等一览无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