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作者 | 金旺
出品 | 锌产业
2013年 , 还在美国海军潜艇上工作的微软员工Sean James在一次微软ThinkWeek活动上提出了一个想法:
这个看似疯狂的想法一经提出 , 便引起了时任微软研究院特殊项目主管Norm Whitaker的关注 , Norm随即组建团队研究这一想法的可行性 , 2014年年底 , Project Natick在微软研究院内部立项 。
能否将数据中心放到水下?
次年 , 这个项目在微软内部受到高层重视并被迅速推进 , 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研发出了部署在海底的数据中心 , 第一个海底数据中心随即被部署到了加州海域进行测试 。
当时微软还为这个数据中心配备了一个潜水员 , 每月进行一次例行检查 。
为什么微软会如此重视这个看似疯狂的计划?
其中缘由在于 , 世界各国发达城市多为沿海城市 , 这些沿海城市聚集了全球超过半数的人口以及网络需求 , 这些网络需求都需要数据中心来支撑 。
一个常识是 , 200米以下深海中水温常年保持在5度以下 , 这意味着“将数据中心放入海底能省去一笔可观的冷却费” , 也意味着数据中心能够更好地在人口密集、网络需求密集的沿海城市生存下去 。
对于当时正在向云转型的微软来说 , 海底数据中心有着不小的诱惑力 。
01 微软的纳蒂克计划微软的纳蒂克(Natick)计划是在2016年对外公开的 , 彼时 , 这一计划第一阶段测试任务已经完成 , 装在圆柱形容器中的数据中心被微软从加州海域重新带回到微软园区中进行进一步分析 。
2013年 , 那时的Sean James还在美国海军潜艇上工作 , 三年潜艇上的工作经历让他意识到了当时的技术手段已经完全可以将复杂的电子设备布设在海底 , 再加上他在微软数据中心超过10年的工作经验 , 自然而然将二者联系在了一起 。
在一次微软ThinkWeek活动上 , Sean提出了“海底数据中心”的想法 。
什么是海底数据中心?
一个贴切的解释是:海底数据中心是安放在海底密闭压力容器中、通过海底复合电缆供电并回传数据至互联网的数据中心 。
微软最初为数据中心设计了一个高3米、直径2米的圆柱形容器 , 为了便于容器中的服务器散热 , 微软还为这个容器注入了加压氮气 , 2015年8月 , 这个被命名为Leona Philpot的首个海底数据中心被运送到了加州 , 开始了为期4个月的水下测试 。
这是人类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直接尝试在海底部署数据中心 , 不过 , 却不是第一次尝试直接通过环境来为数据中心降温 。
众所周知 , 高能耗是数据中心的原罪 。 我国数据中心年耗电量在社会用电中占比约为2% , 这意味着每年有近1000亿度电被数据中心吃掉 。
数据中心作为耗电大户 , 在消耗电能时还会附带产生大量热量 , 将这些热量传出去通常又需要消耗不少电 , 如何解决好散热问题就成了数据中心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 互联网巨头们尝试过各种办法 。
Facebook在瑞典尝试过利用当地低温环境节省数据中心散热成本 , 谷歌在芬兰哈米纳尝试过利用芬兰湾的海水为数据中心制冷 , 阿里在2015年也尝试过用千岛湖湖水为数据中心制冷 。
- 芯片|清华大学立功了!芯片领域新成果:全球首款实时超光谱成像芯片
- 龙芯|龙芯迈进一大步,linux已支持龙芯自研LoongArch CPU架构
- Java|微信电话的反人类设计:声音太大
- 笔记本|笔记本3060和3070差多少哪个性价比高差距大吗怎么选哪个好
- 数据库|成都消费券引爆市场,京东唯品会美团被挤爆,背后好处不容忽略
- 经济|日元汇率大跌 日本民众被“吓坏”:正式恢复接待外国游客
- 大学女生废话编程爆火!懂不懂编程的看完都拴Q了
- 鲁大师|鲁大师榜单来了,最值得买的手机是vivo S15 Pro
- 442个作者100页论文!谷歌耗时2年发布大模型新基准BIG-Bench
- 鲁大师|鲁大师618力荐手机,vivo S15 Pro第一,vivo S15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