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船|神舟十四号:用成功向祖国报告

◎采访人员 付毅飞
不到一个月 , 中国载人航天再次用成功向祖国报告 。
继5月10日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发射成功后 , 6月5日 ,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 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
按照载人航天工程规划 , 以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为标志 , 中国空间站已圆满完成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 , 转入全面建造阶段 。 此次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
待命7个月迎来重大任务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 , 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30周年 。 在这样重要的时间 , 作为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发射任务 , 神舟十四号任务意义重大 。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还有一个身份 , 即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应急救援飞船 。 空间站任务实施以来 , 为了确保任务顺利展开与航天员绝对安全 , 神舟飞船要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 。 为此 , 研制人员采用“滚动待命”策略 , 在前一发载人飞船发射时 , 后一发载人飞船在发射场待命 , 并具备8.5天应急发射能力以实现太空救援的能力 。
【飞船|神舟十四号:用成功向祖国报告】自进入发射场并完成待命状态设置以来 , 神舟十四号飞船在发射场待命达7个月 , 创下了最长时间纪录 。 为确保飞船状态满足条件 , 五院首次开展“北京—酒泉”远程发射场巡检工作 , 验证了“一船发射、一船待命”模式 , 有力支撑神舟飞船“一年两艘”常态化发射的需要 。
未来半年里 ,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将在轨迎接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 , 进行大小机械臂在轨验证、出舱活动和舱外载荷安装等建造工作 , 见证并推动中国空间站完成建造并转入在轨运营阶段 。
天地通信通道让“感觉良好”始终在线
2022年4月16日 ,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成功返回 。 他们太空出舱的英姿、在空间站内的生活点滴、在“天宫课堂”上与青少年的亲切互动 , 拍摄的太空大片 , 还有那一声声轻松幽默的“感觉良好” , 让人们记忆犹新 。
这些声音与画面 , 都是通过五院西安分院研制的中继终端传回地面的 。 同时 , 飞船上所有的测控和通信信号 , 也通过中继终端完成 。 可以说 , 中继终端是地面对飞船进行测控和通信的重要通道 。
在神舟十四号任务中 , 五院西安分院将继续通过中继终端 , 搭建飞船与地面之间的天地通信通道 , 让“感觉良好”始终在线 。
当神舟十四号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 , 飞船中继终端便开始工作 。 根据飞船飞行程序的指令链要求 , 设备会计算出中继终端天线的指向数据 。 随后 , 转动设备将中继天线指向天链中继卫星 。 这样就完成了对天链中继卫星的捕获跟踪 , 建立从神舟飞船到天链中继卫星再到地面的通信链路 , 实现神舟十四号飞船与地面的通信 , 并使地面测试人员可以实时地掌握飞船的飞行状态 。
据五院西安分院载人航天任务负责人余晓川介绍 , 通过中继终端与天链中继卫星建立的天基测控通信系统 , 可将地面对神舟十四号飞船的测控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 。
新型外衣助飞船控冷暖
从神舟十三号任务起 , 我国航天员要实现常态化长周期在轨驻留 , 长周期大温差下的舱体温度控制成为难题之一 。
在空间站建造阶段 , 神舟飞船径向对接的模式与空间站组合体飞行姿态的任务特点 , 会使飞船被其他舱体持续遮挡 , 造成飞船长时间处于太阳无法照射下的极低温度环境下 , 最低温度低于零下100摄氏度 。 当空间站处于某些构型时 , 飞船局部区域又会持续受到太阳辐照 , 最高温度超过100摄氏度 。 外部极端的高低温环境 , 给航天员健康和飞船设备正常工作带来了严峻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