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勤、俭、忍”的徐九经

徐九经,(1495―1580),《明史》本传上名徐九思,字子慎,江西贵溪人 。明朝清官,为明朝孝宗、武宗、世宗、穆宗、神宗五世臣 。一生官职不高,但刚正廉洁,爱民如子 。徐公常说:“勤则不隳,俭则不费,忍则不争” 。“勤、俭、忍”这“三字经”为时人所称道 。
徐九经,《明史》本传上名徐九思,字子慎,江西贵溪人,曾任江苏镇江句容县县令 。一生官职不高,但刚正廉洁,爱民如子 。徐公常说:“勤则不隳,俭则不费,忍则不争” 。“勤、俭、忍”“三字经”为时人所称道 。
嘉靖十五年(1536),已过不惑之年的徐九经步入仕途,出任句容县县令 。当时官场积弊难清,贿赂横行,贪风尤盛,欺民的污吏得到姑息,受害的百姓却持冤难鸣 。在任县令的九年中,徐九经为民兴利除弊,做了许多好事,深受当地父老爱戴 。
后来,徐九经升任工部营缮司主事,乡亲们得知他要离开句容县,便动情地希望他临行前留下几句训词 。以资纪念 。他挥泪对众人说:“我没有什么训词,唯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能牢记三个字:俭、勤、忍 。能俭,就不会浪费;能勤,则不会衰败:能忍,就会忍让谦恭,不至于引起无谓的争斗 。这些就是做人处世以保身家的道理 。”这一临别赠言里的“俭、勤、忍”,被当地百姓奉为“徐公三字经” 。
切莫以为徐九经的这个“三字经”只说给别人听,其实他在自己二十几年的从政生涯里也是这样做的 。徐九经自奉俭约,平素很少食肉,一般只以蔬菜佐糙米饭 。他曾画了一幅蔬菜图悬于堂上,并常对部属说:“古人讲,民不可有此色(菜色,比喻饥馑者的脸色),士不可无此味(蔬菜味,这恰恰是肉食者们所缺少的) 。”以此来提醒自己和部下留心民间疾苦,保持俭朴的生活 。
徐九经不仅廉俭,而且勤于政事 。他在任都水司郎中时,主持过张秋河水利工程 。经过认真考察,他设计了新的治水方案 。水利工程完成后,国家与百姓皆受利 。值得称道的是,在整治“张秋诸漕河道”时,徐九经常常亲临现场指挥,恰逢新任工部尚书赵文华借巡视东南平定倭寇为名率众南下 。赵文华是奸相严嵩的死党,权势熏天,所经地方官吏慑于他的气焰,无不投其所好,献纳迎送 。然而当他们一伙威风张扬地路经沙湾时,徐九经只派了一个差役拿了一个手板去见赵文华,手板上写道:“郎有事沙湾,不敢离也 。”意思是说,我徐九经身为水郎中,眼下正忙于治水工程,不敢擅离职守私事上峰 。气得赵文华把手板甩在地上,愤愤而去 。
这个小插曲反映了徐九经的“忍”,绝不是向权势低头折腰,更不是与权贵同流合污 。当然,像徐九经这样刚直抗上的,自然不为严嵩一伙奸党所容 。嘉靖三十六年(1558年),63岁的徐九经终被罢归故里 。时人为之惋惜,而徐九经却处之泰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