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兴化米粉

兴化米粉,莆田米粉,白如雪,细如丝,略有米香味,干脆可贮藏 。它是莆田(古代称兴化军、兴化府)的著名土特产,又是我国最早的快餐之一,价廉物美,名扬海内外,尤为海外侨胞所喜爱 。
【福建莆田兴化米粉】 相传宋治平间,兴化军(今莆田市辖区)主簿黎畛受命于朝廷 。在兴化治水,营造木兰陂,好奇得力助手钱四娘因筑坡失败而投木兰溪身亡,黎畛临危不惧,前仆后继亲自主持工程 。为了犒劳民工,黎畛把祖上传下的糙米粉加工手艺公诸于众,还大量生产米粉 。
兴化米粉是莆田一大特产,明代就有米粉外销 。产地以莆田县黄石镇西洪和清江两村为主,下棣、西利、惠上、惠下和渠桥乡樟林、洋埕等村次之,全市其他地方亦有零星的加工制作 。米粉以上等黄尖米制作最好,制作须经过9道工序,过去用手工操作,现在多用半机械化进行制作 。兴化米粉的特点,条细而匀,色泽洁白,轻松晶莹,煮炒易熟,汤干均可,饮食便利,独具一种风味 。
工艺流程:选米→淘洗浸泡→磨粉→制团→初压→蒸料→压丝→疏理→干燥→成品
莆田人对米粉的吃法,一般有汤米粉和炒米粉两种,即把米粉加入本地的荤或素的佐料(如猪肉、鸡肉、蛋、香菇、虾肉、冬笋、葱、韭菜、芥兰菜等),煮熟就行,鲜嫩味浓 。
汤米粉 。是家庭日常生活中的简便小点和盘菜,以及招待来去匆匆的客人的点心 。炒米粉除日常点心外,还是逢年过节及宴席上的一道乡土风味名菜,特别是中秋佳节“做秋”(嫁出去的女儿每年农历八月份都要去娘家一次,孝敬下父母)的家宴上,都有一盘炒米粉,雅称“炒银丝” 。莆田涵江的炒米粉风味独特:米粉松韧,荤素俱佳,菜嫩味香 。莆田涵江炒米粉曾荣获福建省1985年“地方风味名优小吃”称号 。
葱头米粉是米粉加入用花生油炒的葱头、姜片和豆豉的“三合汤”,叫“葱头米粉”,是民间治疗感冒的家庭经济良方 。
豆浆米粉就是豆浆煮米粉,是一种群众性的早点或早餐 。可以到豆浆店去吃,也可以买豆浆带回家自己加米粉煮吃,还可以自带米粉到豆浆店去冲豆浆吃 。如是吃豆浆米粉做早餐的,往往以油条、芋粿等油炸食物为佐餐 。
豆浆炒米粉,是以豆浆为汤,将米粉烫软加入调料拌匀,上笼蒸片刻后撒点花生米,浇些香椿油而成 。具有米粉松软、香醇味浓的风味,经济可口,是城镇居民爱吃的一种夜宵点心或早餐,群众称之为“豆浆炒” 。但“豆浆炒”的选料和制作颇有研究,如:米粉要选细而白的,炒熟后才能既松而软;花生仁要炒熟碾碎,葱要切成“葱珠”,香椿叶要洗净,晾干,用花生油熬成“香椿油”等 。 
插粉是以碎断的米粉(俗叫“米粉碎”)和碎断的线面(俗叫“面碎”)混和猪血、牡蛎、芹菜等佐料入锅合煮,滚沸时拌以溶解的地瓜粉煮熟 。吃时放些油炸的花生米,经济可口,别具乡土小吃风味,俗叫“插粉”,又叫“月豆汤” 。
莆田涵江民间办家事时要吃“插粉” 。如:办结婚筵的早晨要煮“插粉”分给邻居吃;年关“扫巡”后全家要吃“插粉”;大年三十日中午也要吃“插粉”等 。
莆田涵江区梧塘镇东坡村的“大插粉”,是元宵民俗的一种独特美食 。其配料精而严格,每锅(直径60公分的深锅)配有:线面(或米粉)、地瓜粉、牡蛎、猪血、大(小)猪肠、豆腐、蚕豆、冬笋、豌豆、芥兰菜、蒜青、“糖枯”(红糖拌猪肉)等12种,每种3市斤,俗称“十二个三的大插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