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早有“初唐四杰”之名的骆宾王从小就被称为“神童” 。至今为止,他七岁时做的一首诗还在孩童间流传 。年轻的他虽然天生聪颖,但幸运之神却很少光顾他,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却是名落孙山,直到有一天遇到了道王李元庆的赏识,才算摆脱了困境 。
【初唐四杰的骆宾王】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
多么耳熟能详的一首诗,仿佛一下子勾起了我们的童年回忆 。
这首诗的诞生地点,就是今天浙江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村外有一口骆家池塘,那里就是诗人骆宾王儿时的家乡 。
骆宾王,640~684年后(又一说约619~687),唐代诗人,字观光,唐朝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 。幼年资质颖悟,聪慧过人 。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才华横溢,对荡涤六朝文学颓波,革新初唐浮靡诗风,开辟唐代文学的繁荣局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因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人物,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赞誉 。
望族之后
公元640年,乌伤城北骆家塘村,村外有一口池塘,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格外迷人 。因此起名叫骆家塘 。
骆家塘村,一个叫骆履元的穷人家庭里一位婴孩呱呱落地 。他就是耿直的骆宾王 。
骆姓是古乌伤望族,早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就出过骆俊、骆统等著名人物 。
在隋炀帝时朝廷非常腐败,各地掌握军权的将领纷纷称帝起义,骆宾王的父亲隋右军长史骆卫淇因对朝廷失望至极,遂弃官逃到了东山,过起了隐居的日子 。
大家知道,隐居也得需要钱财来生活 。骆家这样“坐吃山空”几年,家世也就渐渐败落了 。
可骆家的人都是饱学之士,都望子成龙,所以根据《周易?观?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的意思,给小儿取名宾王,字观光 。这样看来,骆家人是把一大部分希望都寄托在了这个小儿子上了 。
起这个名字的用意就是期望小宾王长大后,能有大出息,能体察民情,辅佐君王,光宗耀祖 。
不久骆履元上京谋仕,把教育抚养儿子的重任,留给自己的父亲和年轻的妻子 。
文章插图
少年天才
有一天骆家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见骆宾王面容清秀,聪明伶俐,存心考他,没想到小小的骆宾王毫无惧色,一一对答如流,令客人非常惊讶 。
随后,当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池塘时,见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池塘里的白鹅要他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作出了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咏鹅》 。
那年他七岁 。单凭这首趣味盎然的小诗,骆宾王在神童榜上要远比王勃、杨炯更深入人心 。
耻于自荐
可能因为家道中落,加以父辈以身作则严格的教育方式,成年之后的骆宾王没有王勃与杨炯那般不知天高地厚的狂态 。
他虽然天生聪颖,但幸运之神却很少光顾他,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却是名落孙山,直到有一天遇到了道王李元庆的赏识,才算摆脱了困境 。
道王李元庆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异母弟弟,一生显贵,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 。
道王的收藏爱好可不比常人,他爱好收藏人才,惜才、爱才,便是道王的特性 。仅这一点,道王称得上是一个有品味具慧眼的好领导,人才如果能在这样的领导手下工作,想必也是心情愉悦,心悦诚服的 。
李元庆对宾王的学识十分赞赏,663年,便想对他委以重用,但破格提拔不合乎规矩,于是道王特地下了一道手谕,要宾王“自叙所能” 。
本意是希望宾王自陈才情,给他随便选择一个适合发挥自己才干位置的权利 。面对这个天上掉下的馅饼,一心追求功名的骆宾王,却偏偏要在这个决定自己命运的关键时刻显示自己的“耿直” 。
文章插图
他耻于自炫,在《自叙状》中写道:“若乃脂韦其迹,干没其心;说己之长,言身之善;腼容冒进,贪禄要君;上以紊国家之大猷,下以渎狷介之高节;此凶人以为耻,况吉士之为荣乎?”
文章最后,骆宾王又写道:“所以令炫其能,斯不奉命 。谨状 。”他一本正经毫不留情地予以回绝,骆宾王这样做,固然表现了他刚直的性格,但也违背了李元庆的初衷 。
好在李元庆毕竟是皇亲国戚,不跟骆宾王一般见识,自我嘲弄番后,就不再说起提拔骆宾王一事 。664年李元庆去世,于是,骆宾王不得不离开道王府,回山东兖州过起了隐居生活 。
从他在道王府任职的时,留给别人的印象足可证明,他是一位敦厚的谦谦君子,但是有点太耿直!
闲居兖州
在官场混迹,目睹宦海中的浊浪污水后,骆宾王对继续谋仕不再感兴趣 。于是返回第二故乡兖州,兖州有他情感上的依托和慰藉,是他身心受伤后的疗伤和痊愈之地,决定过耕读自娱的隐居生活 。
他经常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悠游山水,饮酒赋诗,开头一阵,生活过得很舒坦,也创作了大量反映山水情趣的隐逸诗 。
目睹美景时吟:“绕镇仙衣动,飘蓬羽盖分 。锦色连花静,苔光带叶熏”;天下雪时吟:“含辉明素篆,隐迹表祥轮 。幽兰不可俪,徒自绕阳春”;就连看到一粒尘埃也可诗兴大发,吟出:“光飘神女袜,影落羽人衣 。愿言心未翳,终冀效轻微”的感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经济越来越拮据,最后到了“糟糠不赡,箪笥无资”的地步 。一批要好的朋友,有的出外谋仕,有的改任他乡,使他的心境也一天比一天落寞起来 。
骆宾王闲居兖州,这是他一生中第一个创作高峰,为列名“四杰”奠定了基础 。由于生活艰难,这种病困穷愁,反映在诗文中,显得意蕴深厚,感情真切,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博得时人的交口称赞 。
面对现实生活的压力,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通过在兖州的隐居生活,骆宾王开始反思自己的个性行为和性格作风,深为此前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懊悔 。
于是改变初衷,重谋出仕,不得不弯腰低头,开始四处活动,向巡察各地的廉察使,吏部的尚书、侍郎,地方的州刺史等一批朝廷大员上书自荐,求对方担当伯乐,引荐自己 。
命途多舛
或许是时来运转,或许是凭着“初唐四杰”之一的名头,机会终于给正在焦急彷徨中的骆宾王露出来一缕曙光 。不久被举荐入朝,重上长安,开始了又一轮多灾多难的仕途生涯 。
664年冬天,唐高宗李治到泰山封禅,齐州各界推举骆宾王写一篇歌颂皇帝功业的文章,骆宾王一挥而就《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 。唐高宗一看,龙颜大悦 。
封骆宾王为奉礼郎,品秩为从九品上,任务是朝廷举行朝会、祭祀典礼时负责君臣位置的安排和各种祭器的摆设,以及仪式开始时做赞导和主持鼓吹 。
但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骆宾王耿介刚直、嫉恶如仇的豪迈性格难免得罪权贵,自上任后,他听不得一些看不惯的人和事,不计后果地予以抨击,于是遭群小的嫉恨 。
670年,又遭人排挤,被罢了官职 。仕途坎坷,荆棘丛生,政治上屡受挫折 。
获罪入狱
纵观骆宾王的仕途经历,他的不顺遂主要还是因他性格的原因所致 。惯守清流门风,过于耿直,喜欢讽谏时事,在官场中不知变通 。
如此个性,不仅受人排挤,不被上司待见,也给自己的仕途带来一路的不顺 。做芝麻绿豆大的小官,被免官 。弃笔从戎,辗转北地南疆,打熬十余年,也不过是功过相抵 。
后调任长安主簿,好不容易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却又因多次上疏讽谏,对朝廷、对官吏提出批评,言语不慎触忤武后,被同僚弹劾诬陷他任长安主簿时贪赃,罢官长安,以贪赃罪获罪下狱 。
就在此次狱中,骆宾王用他耿直的心情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狱中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身陷牢狱的骆宾王,听到秋蝉凄切的鸣叫,触发了满腹的忧思 。
当时骆宾王还不到四十岁,联想仕途坎坷,屡遭困境,如今又陷冤狱,未老先衰,怎么禁得住这寒蝉的哀鸣 。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既是诗人不幸遭遇的写照,也概括了古往今来一切怀才不遇、蒙冤不白的知识分子的共同命运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这里饱含了骆宾王心底几多无奈的呐喊 。
好在次年,骆宾王遇上大赦,终于得以释放,随后贬至浙江临海县做副县长 。
回想一路走来,满腔抱负,一怀高洁,换得总是屡次蒙冤、受贬,骆宾王终因郁郁而不得志,从此弃官出游 。
文章插图
檄文传天下
就在骆宾王弃官的这段期间里,大唐的权力中心一直在悄悄的改变格局,对于李氏的江山武则天渐渐由代管变成了代替 。
这样的局面,是李唐皇族和忠于李唐皇族的功臣世家所不能容忍的 。于是,徐敬业,开国元勋李勣(原名徐世勣,赐姓李)之后,集结了一些仁人志士与野心家,在扬州发动兵变,打出了讨伐武朝、恢复李唐旧业的旗号 。
其实牢狱之灾后,骆宾王心中就种下了仇恨武则天的种子 。当时武则天已经有取唐自代的端倪,骆宾王作诗明志:“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 。”借项羽反秦恢复楚国和张良刺杀秦始皇为韩王报仇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忠于唐室的决心 。
此外,他在《于易水送人》一诗中,还悲愤地写到:“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
于是,在愤怒情绪的指引下,骆宾王果不其然出现在了扬州兵变的队伍中 。
我们无法证明骆宾王是怎么加入徐敬业的队伍的,但不管怎么样,骆宾王的出场果然不负众望,以一篇《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而轰动大江南北 。
而且就连武则天本人对这篇檄文也是赞不绝口的 。
她曾经在朝堂上披览全文,看到“蛾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的句子时,还只是微笑不语,等到看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时,矍然为之动容,问:“谁为之?”或以宾王对 。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
武则天读完之后,又说:“骆宾王的文章固然了不起,但徐敬业的武功却未必匹配得上 。”武则天对于徐敬业的起兵很是不以为然的,小泥鳅能在大海里扬波吗?
果不出武则天所料,徐敬业搭建起来的这个看似不错的草台班子,起兵刚两月,也取得了几场阶段性的胜利,但当受到亲王李孝毅及军师魏元忠率领的30万朝廷军队的围剿时,尤其在扬州城下阿溪决战,革命军瞬息间土崩瓦解 。
当晚,徐敬业与部下准备连夜奔赴润州,逃往高丽 。没曾想到,部下王那相反叛,将徐敬业等二十五人杀死,头颅献给朝廷,骆宾王下落不明 。
生死成迷
关于骆宾王的死,历史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资治通鉴》说骆宾王与徐敬业同时被杀,《朝野佥载》说他是投江而死,《新唐书》则说他“亡命不知所之” 。
《本事诗》更是有鼻子有眼地说:革命军失败,徐敬业和骆宾王逃亡 。官军主帅害怕失去匪首不好向朝廷交代,于是抓了两个长相和他们相似的人杀了,把首级献给了朝廷 。
更多的民间传说是,徐敬业在衡山出家,九十多岁才去世 。骆宾王也出家,遍游名山,后来去了灵隐寺 。
但无论如何,从此终究再也没有确切的骆宾王踪迹出没 。如果他确实活着,那也只是大时代混乱中的一个小意外而已 。
可叹!一代名士,在公元684年那个漆黑的夜晚之后,就永远隐匿在江湖的风浪之中,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千古谜团 。
回望历史,初唐四杰中骆宾王的诗作中是最多的,他的《帝京篇》成为初唐绝唱 。
- 古代七盘棋局的故事
- 酸梅汤的历史渊源
- 西汉“凿壁偷光”的匡衡
- 清华大学名字的由来
- 清朝官员脖子上珠链的含义
- 孔子与老子的故事:上善若水
- 中国有名的四大天府
- 甘肃兰州碑林
- “长安”为何要改成“西安”
- 秋天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