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核雕艺术源远流长,始于春秋,盛行于唐代,繁荣发展于明清时期 。在这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地域、文化等差异,逐渐形成了专属于当地的核雕艺术风格,又被称为“南北两派”,其中,北派中以潍坊核雕广为人知 。
潍坊核雕大约始于清末,已有近200年的历史 。并于本世纪初时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奖 。它主要是用桃核为材料,并巧妙地利用桃核上的自然麻纹雕出各种生动的景物,如山水、花鸟、人物及车船、首饰、印章等优秀作品 。
清朝末期,在皇宫造办处一干艺人逐渐流散各地,自谋生计 。有一个绰号叫张大眼的雕刻艺人,曾事专刻朝珠等微雕为业,亦从京都流浪到山东诸城以卖艺为生 。自古潍县即南北贸易重镇,商贾云集之地 。
文章插图
1880年,有潍县皮货商都渭南正青春年少,精明聪慧,到诸城贩货,偶遇张大眼 。时张大眼贫困潦倒,饥不果腹,居无定所,都渭南慷慨解囊,以脱困境,此本善举,张大眼十分感念,遂把核雕技艺授于都渭南 。都渭南本有慧根,加之钻眼,技艺数年间已臻成熟,名震乡里 。后将其艺传其子都兰桂 。都兰桂广收门徒,核雕渐渐在当地兴盛开来 。潍县本古都,几大家族多有在京城为官者,古玩字画好者甚多,该当核雕有了一块生长繁育的佳地了 。
后历经都兰桂、考功卿、都传恭、王续德、邢友弼等大师的传承与创新,形成了体微艺精、玲珑剔透的艺术风格 。
文章插图
都兰桂师承父都渭南,技艺精深 。1950年后,都兰桂创作的“水漫金山”“赤壁泛舟”等作品,曾远销捷克、印度、英国、美国等国家 。1955年周恩来总理出国访问,曾带去都兰桂与其徒弟考功卿创作的“八骏图”等7件作品送给外国朋友 。1957年,都兰桂被国务院授予“全国老艺人”称号 。
考功卿继承发展了潍坊核雕艺术,创作了大量作品 。其作品有“采莲船”“西厢记”“牛郎织女”“常娥奔月”“嘉兴南湖纪念船”等 。1956年,考功卿为毛泽东诞辰创作了“松鹤延年”等4件核雕礼品 。1963年,考功卿与徒弟王绪德雕刻了4只核舟“百万雄师过大江”,在1964年4月山东省工艺美术展览会上参展,受到各界人士高度赞誉,考功卿被评为“山东省老艺人”称号 。考功卿与王绪德师徒二人所作的“赤壁夜游”,较明代王叔远的“核舟”又有发展,核舟人物由原作5人增加到7人,还增加了酒桌、酒壶等器物 。
都传恭师承家传,勇于创新,成为潍坊核雕代表性人物,是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2009年获“山东省十大民间艺术大师”称号 。其核雕代表作品“九龙戏珠”“十八罗汉”“乾隆下江南”“百万雄师过大江”等多次获国家级大奖 。
文章插图
王绪德是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993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中国美术家”称号,其核雕代表作品有“马拉轿车”“夜游赤壁”及“鼻烟壶”等 。
【山东潍坊核雕】 邢友弼致力于弘扬传承潍坊核雕技艺,其作品多次获省级以上大奖 。1996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他“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
潍坊核雕艺人以核桃为原料,吸收绘画和雕塑艺术的精华,巧妙地运用桃核的自然形状和麻纹,雕成各种生动的景物形象,精致典雅,玲珑剔透,驰名中外,为国之瑰宝 。潍坊核雕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文章插图
核雕技艺介绍
“一把雕刀一粒核,运筹帷幄见神功” 。核雕是一门集观赏、把玩、佩戴、收藏于一体的微雕艺术,一枚盈不过寸的橄榄核或桃核,经艺人根据果核的形状、质地,进行奇思妙想的雕镂 。从古到今,核雕技艺的传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艺术情趣、技艺侧重,在果核的寸余之间尽情发挥,逐渐形成了南方地区的苏、浙、沪、皖、粤、闽、赣等派别;北方地区的鲁、京、冀、辽等派别,尽现百花齐放、多彩之姿 。当代核雕根据地域技法、艺术传承、风格特点等主要分为南、北两大派系 。其中南派主要指以苏州核雕为中心的江浙一带,以雕刻橄榄核为主;北派则是以潍坊核雕为中心的北方地区,主要以雕刻桃核为主,偶雕杏核 。按照用途划分,可分为挂件、串珠、摆件等形式 。而从内涵上看,则包括人物、生肖、花鸟、瓜果、景致等题材,可谓方寸之地,内藏大千 。
潍坊核雕采用桃核材质,因桃核的麻纹各不相同而对技艺要求较高,即兴创作性较强,每件作品各不相同,具有不可复制性 。而中国数千年桃文化的积淀熏染,更使核雕作品拥有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收藏价值 。
- 山东菏泽弦索乐
- 山东广饶孙斗跑驴
- 山东宁阳“四八”宴席及酒礼
- 山东宁阳弦子戏
- 山东宁阳“骆驼蹄”鞋
- 山东德州乐陵名字的由来
- 山东成武邵氏家祠
- 山东成武徐格妻刘氏节孝坊
- 山东成武徐思迈妻申氏节孝坊
- 山东成武文亭山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