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南庄无根架火是广泛流行于山西榆次东阳镇南庄村及周边县区一项造型别致、风格独特的民俗社火活动 。
中国古代逢丰收、生子、婚礼等喜庆仪式时人们都会点起篝火,围火欢歌舞乐 。随着灯的出现,唐代时篝火变成高杆直矗,张灯结彩,人们在下面欢庆 。宋时火药发展,鞭炮出现,人们在张灯结彩的高杆之上又加挂鞭炮,这成为架子火的基本骨架 。
明清晋中富豪众多,社火盛行 。明时江苏武进吕富、吕贵兄弟两人侨居南庄,看到南庄无根架子火,爱不释手,与南庄老艺人一起,将苏杭刺绣、彩绘和园林技艺巧妙融入南庄架火的制作中,始创名扬三晋的南庄无根架子火,受到当时明统治者赞赏,明皇家贵族曾在南庄架火前立石碑一座,后毁但存拓片 。南庄人为纪念这段历史,用原拓片制成石碑立于架火前,并在燃放架火前,会把一个用纸做成的相似石碑燃烧升天,以祭先人功绩 。
拓片原文所载内容为:
大明万历朝仲春上月上元书驰放焰火碑记 。
为庆天、地、水三宫,三神,祝普天同庆,贺新岁之五谷丰登,请免水陆之灾,风雷冰雹之灾,降神火之威,压瘴生之滋生焉 。
敬此流芳 。
社以神之体民,以火之望,普之以四面八方,借泰山之势 。社生灵 。持以此山火为延庆 。
树立此碑,继世永昌 。
万历皇朝岁在甲午仲春正月二十四日立 。
(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
架火主体框架为全纸手工绘制,工艺繁多复杂,需图案设计、刻、彩绘、彩炮编织、彩灯制作、扎架火框架、彩炮串连、陪衬品制作、裱糊组合成型等多个步骤 。成型之后,塔顶城斗高矗,旌旗飘扬,别具情趣;塔身彩炮成串,幡缀相连,五彩缤纷;塔底人物山水和牌坊亭台相对称,主次分明,恰似一座别具特色的古代建筑 。架火上悬挂的数百个彩炮,似锦上添花 。彩炮是工匠将各种颜色的特殊纸张裁剪至一毫米左右的宽度,编织成各种图案,风格奇特 。
南庄无根架火高十三米开外,每层都用桌子装饰成殿宇、楼阁,其中一层二层各用三张桌子装成不同的三座庙 。一层开扇内设三尊神,分别是天官、地官、水官、意蕴滋养天地万物;二层为不开扇;三层四层两侧饰假山水,内装戏台,且有折戏造型 。从三层到顶层为一桌一层,共计十二层或十三层,它的顶架不需用通天柱固定,故称为“无根架火” 。架火用不同造型的彩纸、彩炮、彩灯、彩旗装饰而成,其外观浑然一体,恰似一座别具特色的古代建筑 。
架火一般顶三天,最后一天晚上燃放 。
架火燃放更是妙趣横生,无需人直接点燃,而靠引火装置相互对打引爆,俗称“码儿”,对对码儿似流星飞穿对擂,樽樽火炮疾如内电,簇簇火花相互交织,金碧楼阁时隐时现,婉如海市蜃楼,场面壮观,给人遐想 。据“榆次县志”记载:春初迎神赛会,多放架火,南庄架火尤有名 。记载阐明了古人对南庄架火的评价 。多少年来,每逢大的节庆,几乎都燃放架火,以庆祝太平盛世,祝愿来年风调雨顺,在山西晋中一代广为流传 。影响着代代世人 。
南庄架火以其造型别致、风格独特、工艺精湛、绚丽多彩而载入史册,成为山西省古老的汉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瑰宝 。
【山西晋中榆次社火 南庄无根架火】 南庄无根架火集精巧的手工技艺和极高的艺术价值于一身,充分体现了当地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 。
- 山西洪洞二月二北羊社祭
- 山西垣曲舜的祭祀
- 山西永济背冰
- 山西长治青果寒泉禅寺
- 山西晋城泽州九头十八匠的来历
- 山西武乡地方特色小吃 炒指
- 山西五台山佛乐
- 山西曲沃四牌楼传统古会
- 山西雁门关 半部华夏史
- 山西五台山龙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