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化州婚嫁习俗

化州人的婚嫁,基本上按照《礼记·婚仪》规定的程式进行,办起婚事来相当讲究 。现今时代改变了,人的婚姻观念也改变了,但这一程式不少地方仍被保留下来 。
媒人介绍
旧时男女青年的终身大事,由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摆弄 。青年人的婚姻,不少是通过介绍人搭桥引线,男女双方才能相互认识和初步了解 。过去,农村有“睇屋”的习俗,经媒人介绍后,女方的母亲婶嫂们亲自到男方家里察看,看男方有几间屋,屋里有几缸谷等 。现在也有“相睇”一说,男女双方经媒人牵线后,约定在某茶楼见面,相互认识并进一步了解 。
下定
也叫订婚 。男女双方自由恋爱,或经媒人介绍认识,交往一段时间后,有意成亲,男方家长就向女方送去一些订婚证物 。过去送去的是布匹、衣服,现在大多是戒指、金链、耳环一类贵重的礼物 。
过礼和回盘
过礼是男家向女家送去聘金和礼物 。聘金有多有少 。由媒人送往(自由恋爱的要请一个人做媒人) 。聘金不能为整数,如双方商定的聘金是一万元,即要抽出一元,变为九千九百九十九元,装在一大一小两个封包送去 。也不能出现有角分票,因为化州方言“角”与“嫁”、“分”与“婚”谐音,如八角八分念成“八嫁八婚”,这是不吉利的 。礼物则有糕糖和礼饼 。旧时礼物中还有槟榔,现因槟榔难买到,一般不用了 。女方受礼后,需要“回聘”,又叫“回盘” 。回盘的礼物有糕糖礼饼,一般是把男家送来的饼再增添若干后回送给男家 。男家则把礼饼分赠给亲友邻居 。
请期
俗称过礼尾,又叫“送日子” 。通知女方婚期,也送去些礼金、礼物 。因礼物中有用于女方结婚“开脸”用的蛋粉,故又叫“送粉” 。按俗例,男家无论多富有,礼尾也不能多于礼头(过礼送去的聘金称为礼头) 。随同聘金一同送去的还有择定结婚良辰吉日的日子书 。
迎亲
结婚的前一天,男家一早就向女家送去“轿酒肉”:猪肉几十斤,鸡十几只(一定要双数),酒两埕,有的送去一边猪,叫“边猪坛酒” 。女方在这天摆酒 。农村人嫁女是不发请柬的,一般只是口头告知 。临开宴时,新郎在媒人、担郎(相当于婚礼的司仪)的陪伴下,坐着小车来迎亲,宴后便回家作准备 。过去是花轿到女家迎娶 。
出门
这是婚礼重要的一环 。新娘出门前,由两位婶嫂或村中“命好”的妇女扶出厅堂开脸及梳头 。梳头的婶嫂边梳头边吟道:“一梳白发齐眉,二梳儿孙满堂,三梳早生贵子……”
化州人结婚大多崇尚早出门,有的新娘进了家门,天还没亮 。大概是取“早生贵子”的意头吧 。出门的最合适时辰是零时到上午的11时,因此,时辰到了,便把新娘换下的衣服、鞋袜放在门口的椅子上,唤作“镇轿”,到了中午或下午合适的时候才出门 。迎亲的方式,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 。解放前是用花轿接新娘,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步行撑伞迎亲,80年代使用摩托车,90年代后差不多用小轿车迎亲了 。近年,婚车的级别是越来越高档,结婚的车队是越来越庞大,并且都装扮成花车 。
新娘出门时,由一位婶婶或嫂嫂牵着右手从大门跨出,直到婚车前,另一位婶婶或嫂嫂则打着红伞遮盖着 。新娘脚不着地,地上铺着席子或红地毯 。旧时,轿夫起轿时要抬着新娘三进三退,俗称“退轿” 。如今也有“退车”的,每退一次,新娘向车外撒一次钱,弟妹便赶紧弯腰拾起,意思是捡回去买田地,建洋楼 。退车完毕,新娘的弟弟(没有亲弟堂弟或侄子也可代替)要“送车”,并且捧着簸箕取回挂在铺上的长裤,婚车前要挂起一面镜子和一块猪肉 。
铺床
结婚当天凌晨,在新娘还没进家门时,男家就要请村中一对命好的夫妇按时辰铺床 。四只床脚用四块新红砖垫着,床头两只横放,床尾两只竖放,形似“丁”字,意在发“丁”(现在新式庆没有床脚就不再垫砖了) 。铺床的夫妇郑重其事,边铺床边讲好话:“四只床脚四只砖,四朵牡丹四朵莲 。莲上开花莲结子,五子登科中状元 。”
接车
车到男家门口时,男家所有的人都要回避 。请来的两位“命好”的妇女,便赶快上前牵出新娘 。新娘脚踏草席或红地毯,头顶红伞,跨进家门 。
此时,鞭炮齐鸣 。新娘进入新房后,有以下几个环节要做:
坐斗
新娘面对梳妆台,台上摆着谷斗(量谷的斗,内装稻谷或豆)、扁柏、糕、糖和十双筷子,端坐在盛着簸箕的椅子上,俗称“坐斗” 。据传说,周朝的周公与桃花女成亲,周公不愿意,但父母之命难违,便选择“犯三煞”日结婚,想害死桃花女 。但桃花女聪明,懂得用四种方法破解:一是临嫁大哭破吊丧,二是轿门挂镜挂肉破白虎占轿,三是出轿开伞破红沙煞,四是入洞房坐斗破白虎占床 。后来人们结婚,虽然不是“犯三煞”日,但为慎重起见,仍沿用这一习俗 。
换井水
新娘用新家的井水洗脸,意思是换了一口井使用了 。
拜堂
这是婚礼最重要的一环,是完婚的标志 。不少地方新郎新娘的拜堂仪式是:“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夫妻对拜” 。农村有的地方新人拜堂却与众不同:厅堂并排着两张八仙桌,桌上分别摆着拜天神、拜祖先的祭品 。新郎、新娘在婚礼主持人的引导下,先拜神再拜祖先就大功告成 。
摆酒
城里有不少人在酒家摆酒,乡村人摆酒的地点大多选择在自家空旷地上 。一家人摆酒,全村像过节似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人摆酒互相攀比,宴席规模越来越大,摆几十桌不在话下,档次越来越高,菜肴则时时翻新,有些人连封包也不收了 。富有的人家,还请来著名粤剧团,名歌星助阵 。
闹新房
宴饮后,人们天始闹新房 。俗话说:“新婚三日不分大小” 。新郎的好友,簇拥着新郎新娘,戏谑嘻笑,如让新郎新娘共咬一块糖果,或共咬一粒红枣,或共争一只苹果等等 。弄得新郎新娘很难堪,好友则笑得前俯后仰 。这样一直闹至深夜 。
洞房吃鸡头、鸡脚
新郎新娘洞房吃鸡头、鸡脚 。旧俗农村新郎新娘拜祖宗的供品中,有一个碗装着一只嘴叼菜花的昂天鸡头和一双粗壮有力的鸡脚 。鸡头鸡脚是煮熟的 。拜完祖宗,这碗鸡头鸡脚便端进新房 。晚上新郎新娘洞房便吃鸡头鸡脚 。新娘吃鸡头,这是祖宗保佑生男孩的意思 。新郎吃鸡脚,这是祖宗保佑会外出“爬钱”的意思 。也有夫妻同吃鸡头鸡脚的 。有些婚后多年未生男孩的青年妇女,乘晚上闹新房之机,新娘给她吃一口鸡头,以祈求来日生个男孩 。这种习俗,已基本不存 。
婚礼中的三鸡
“三鸡”即爬路鸡、扎屋鸡和口水鸡 。爬路鸡:婚礼当天或前一天,男方备好一对未成熟的鸡,一公一母,名为爬路鸡,用笼装着放于轿底或置于礼担,由轿夫或郎叔送到女家 。鸡笼要新,笼盖贴上红纸剪花,笼绳也要红的,表示吉利 。爬路鸡意为爬开路中的障碍物,让新娘日后顺利来去,亲家双方来往如意 。
扎屋鸡:婚礼日,女家收下男家爬路鸡,回一对鸡给男方,也是未成熟的鸡,一公一母,而且要最强健的鸡 。这对鸡的寓意是希望女儿(新娘)能在夫家扎下根,生男育女立业兴家 。
口水鸡:新婚夫妇生孩子(一般指男孩),头一次带孩子去外公外婆家探亲,回来时外公外婆送一对小鸡(一公一母)给女儿女婿带回家中喂养 。这种小鸡便叫口水鸡,意为祝愿外甥身体健康,快高快大,不再流口水鼻涕 。
上述“三鸡”如果中途死了,视为不祥,因而这些鸡都是经过主人精心挑选的 。
新妇茶
结婚次日早晨,新夫妇要向家公家婆,族中长辈及亲戚中的长辈行礼敬茶 。新夫妇双双跪在长辈面前,双手捧上甜茶(由红枣肉、冬瓜糖冲泡) 。长辈则打赏红包 。如果接到亲戚中的长辈打赏的红包,三朝回门时则要送上猪肉、糕糖等礼物 。
三朝回门
新郎新娘成亲后第三天,称为三朝,按习俗,这天新娘要与新郎一道回娘家,称“回门” 。这天一早,新娘兄弟(小舅、大舅)或叔伯兄弟,派一人往男家送请帖,请新郎新娘回娘家 。被派去请客的人叫“三朝舅”,一般不带礼物,只带请帖 。午间,新郎新娘便随之“归宁省亲” 。郎叔随行,并送上省亲礼物,如糕饼、糖果、红糖等,最主要是金猪,即烧猪 。娘家将其他礼物的大部分及烧猪的头、脚、尾收下,将猪身及其余小部分礼物回礼 。意谓有头有尾,善始善终 。如果回门探亲不送金猪便被视为新娘“不贞” 。
【广东化州婚嫁习俗】 新中国成立后,送金猪习俗有所改变,大多数“回门”的新郎新娘都是送生猪肉,有猪头、猪脚、猪尾巴以及猪身肉,而且猪肉切成一挂挂,除给娘家父母外,还给娘家叔伯亲屋 。回门礼仪,一般是新郎带着新婚媳妇向岳父母行礼,向岳家亲属问候等,也有拜祖宗的 。娘家盛宴招待姑爷、女儿,并请亲屋长辈陪客 。散席后新郎新娘回去,娘家除了回送“省亲”带来的部分礼品外,还增送生菜一扎和有尾甘蔗两条(或红糖两块),意为回家生财、日子节节甜 。过去“回门”省亲靠坐轿,后来靠步行,或骑自行车,现在大都是用摩托车或小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