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苍南乡村会市即乡村定期集市多由庙会演变而来,即庆祝当地庙宇中神的生日;少数会市视农耕需要而定 。乡村会市一般每年一次或两次,多者四次 。届时四方客商云集,山货、农具、家具以至木料、竹子,无所不有,各按所划地段展出 。大抵沿海会市多渔具,平原会市多家具 。赶集群众人山人海,集市上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人声鼎沸;江湖人士前来献技,商界、地方资助搭台演戏,并开展抬高阁、迎花灯、踩高跷、滚花龙等文娱活动,热闹非凡 。改革开放后,由于经济实力增强,会市期间,邀请剧团、杂技团、武术表演,晚间有化装游行、抬阁、放焰火等活动,甚至有连续活动三昼夜者 。
文章插图
一、钱库庙会
清乾隆年间(1736-1795),钱库即出现三个以庙会促商贸的节日:
一是古历正月十五库官爷生日,有闹花灯、走马灯、舞花龙、滚狮子、唱娘娘词等文化活动;
二是三月二十三妈祖娘娘生日,抬娘娘绕境出巡;
三是五月初二双排方地方庙五显爷生日,赛龙舟 。
这三个庙会日后形成一年三度的物资交流会,钱库三条街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燃放焰火,大摆酒宴,吸引四面八方来客看戏、进香、朝拜、逛市,对钱库商业发展起了很大推进作用 。1953年,钱库镇人民政府将正月十五灯节庙会定为物资交流日;1985年,钱库区公所又将九月初九“重阳节”定为新的集市日,钱库街会市每年增至四次 。其中三月二十三、五月初二正处春耕生产与夏收夏种期间,农民大量购买农具与生活用品,因此人气很旺,市场十分火爆 。
文章插图
二、鲸头庙会
鲸头庙会一年三次,以演戏、赶集为主要内容,同时祭祀杨老爷 。鲸头五月十八庙会,为纪念杨府爷诞辰而举行,是全年三次庙会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五月十五至五月十九) 。前来还愿、进香、看戏、赶集的人山人海,多达数万人 。主要来自浙南、闽东沿海一带的渔民与商贾 。由于庙会正处于夏收夏种之前,农家趁此机会赶集,购置农具或家具 。
近年来,庙会功能已经逐步淡化,特别是以销售农具、家具为主的庙市已经萎缩,只留下一些摆摊贩,经营一些比较便宜的小商品 。而以正月廿八抬(扛)香案活动,却愈演愈烈 。
居住在灵溪、龙港一带,以前从鲸头迁居出来的信众,在正月廿八这一天,各组织一支声势浩大的队伍,抬着全猪、全羊,在10多支文艺化妆队伍和乐队的欢送下,从灵溪、龙港徒步送到鲸头杨头殿,在杨府殿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并演戏五天左右,近几年来请的越剧团,有杭州小百花、绍兴小百花等 。正月廿八抬(扛)香案活动,已经不亚于以前的庙会活动 。
文章插图
三、藻溪庙会
农历五月廿一是藻溪庙会日子,也是藻溪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 。相传这天是陈老爷忌日,位于廿七都埠头的黑水潭边的陈老爷宫便立仪仗游行,观者如潮,做小买卖的随机而动,耍猴的、捏糖的、做把戏的、卖狗皮膏的,也从各地赶来,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会市,至今不衰 。从最初的崇祀,到成为交易日,再成为节日,会市汇集许多民俗语内容 。到了五月廿一,地方士绅出头到各个商户集资,请几台戏班在瑞灵宫、戏台宫唱几天 。遇上好年成,活动规模更大,街上商户白天要请人划龙船,晚间则张灯结彩,铁技抬阁,四街游行,最后放焰火,热闹非凡 。
【浙江苍南庙会习俗】
文章插图
四、马站庙会
马站街道上有一座规模不小的晏公爷庙,据传建设年代不晚 。马站十月初三庙会,与这个晏公爷庙有有关 。
晏公,姓晏,名戌子,江西临江府清江镇人,十月初三日诞辰 。他浓眉虬髯,面如重漆,平生性刚烈,疾恶如仇,正直威严 。元初应选入官,为文锦局堂长 。因病辞归,登舟即奄然而逝,从者殓之,具一如礼,来抵家,里人先见其扬马刍行于旷野,衣冠如故,导随从升天而去 。月余以死至,里人且骇且愕,盖见之日即其死之时也,启棺视之,一无所有,复梦公曰:“因为人刚直,天帝封为保护江河湖海船只之神,父老立庙祀之,显灵于江湖,造福于四方 。凡遇风波汹涛,叩祷即见风恬浪静 。水途安妥,舟航稳载,绳缆坚牢,所谋顺遂也 。元末毗陵为张士诚部将所据,徐达屡战不利,明太祖亲率冯胜等十人援,扮为商贾顺流而下,江风骤作,舟将覆,太祖惶惧乞神,忽见着红袍者挽舟至沙上 。太祖问曰:“救我者谁也?”默闻曰:“晏公也 。”及平定天下后,乃封其为“神霄玉府晏公都督大元帅”,命为司祀之 。皇明洪武初诏封显应平浪候王 。
文章插图
五、蒲城庙会
古历十月十三日(这一天是晏公得道之日或受封之日待考),马站镇蒲城城内每年都举办三天庙会,城内热闹异常,每天下午和夜间都演戏,城内人家都要设酒席款待进城的信众以及各户亲朋好友 。街上游人看游行、购物、小吃,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医卜星相、江湖术士、三教九流也赶来凑热闹,西洋镜、木偶戏、猴戏、卖膏药、变戏法、拳术表演,应有尽有,各尽所能,吸引游人争相欣赏逗乐 。热闹场面胜似节日,喜气万分 。
庙会时,周边各乡镇(也有来自外省外县的)小商贩都来赶集 。赶集前几天,商贩前来察看地形,选择适合之处,铺上一张塑料布,用石块压住四角,表示此地已有人号上摊位;也有人直接用木板和长凳搭台占位;更为简单的办法,是用粉笔在地上划出一个方块,方块内写“此地有人号”或“某某某号”字样;在集市地有亲戚的商贩,则事先要请亲戚帮忙号位或借亲戚门前设摊位 。
文章插图
六、芦浦庙会
据传,清嘉庆年间(1796-1820),芦浦街已有清明庙会 。后又增加十二月十九会市 。20世纪90年代后,清明庙会改为四月初八庙会 。这与芦浦过八寺有关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地处芦浦的芦江寺会迎来一艘艘满载善男信女的船只,人们从这里开始,经观音寺、香林寺、瑞岩寺、宝庆寺(北岙)、护法寺、灵鹫寺、灵峰内外寺,逐寺烧香拜佛,祈保平安进财,俗称“过八寺” 。由于人员流动多,遂成芦浦街庙会,沿袭至今 。
庙会时商贾云集,街道摆满地摊,竹木器、铁器、土特产品等日常生产、生活用品五花八门,人们从四面八方过来赶集,街上人流拥挤,热闹非凡 。当地民间还搭台请戏班前来演戏三天三夜助兴,盛况空前 。
文章插图
七、仙居庙会
仙居养绿萍历史悠久,每年农历四月是绿萍丰收季节,四月初一又是仙居庙里龙舟佛(昭报夫人)开龙舟鼓时间,在旧社会各地划龙舟活动必须在仙居地方龙船鼓开响后才能下水开划 。因此,仙居地方把四月初一定为庙会日,又是“萍福”日,要摆酒、祭请地主庙里的地主爷和龙舟佛,有时还要演大戏,请鼓词先生唱词,节日既热闹,又隆重,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但这一天一般是早稻插秧的农忙季节,80年代仙居桥头街成市后,考虑到农忙季节不妥,将其改为每年四月十五这一天,为仙居地方的庙会和集市日 。
仙居庙会日开展“排殿”活动,周边武林高手聚集仙居宗祠戏台表演自己的拿手项目,相互之间切磋武艺 。
文章插图
八、南宋庙会
1957年灵溪至矾山公路通车前,南宋、埔坪因地处深山,交通不便,物资紧缺,初五六,铁器、木器、竹器、家具、南北货等物资均早早进场,马仙宫演戏三到五天,客如赶市,人山人海,因七夕节而热闹,即使十年“文化大革命”也不曾中断 。改革开放后,在当地政府组织下,庙会的临时性集市得以划分,大大方便了群众 。一般有以下几个市场:
南宋学校大操场是嫁妆市场,货物多来自观美、桥墩、灵溪等地 。嫁妆家具款式多,多是工匠们在自己家中利用空闲时间打制的,再加上他们使用材料时精打细算,故价钱比居民请工匠在家中打造要便宜大半,因此十分畅销 。
北山大厝门口是竹器市场,产品多来自山区的能工巧匠之手 。竹器有各种家用竹椅、篾席、竹簾等,农用的如箩、筐、筇、篓、畚箕、竹筛等,食用的如蒸笼、笊篱、篾篼、竹勺等,还有捕鱼用的笱、抓泥鳅用的小竹笼等 。
北山街市场内是铁器市场,大多是各种农用锄头、铲、镐、草刀、稻刀、斧头、柴刀、犁、耙等,木匠篾匠用的各种斧头、篾刀、锯、凿、刨等等,应有尽有 。就连公路边也摆满服饰、玩具、木椅、楼梯、饭桌、书架、木桶等等 。
庙会这天,附近各乡镇的人纷纷前来看热闹和购物,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
20世纪80年代,南宋属于矾山区管辖,矾山区几乎要调动全部机关人员到此参与管理 。
近年来,由于山区交通方便了,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南宋七夕庙会的物资交流虽日渐萧条,但活动规模有增无减 。埔坪马仙宫也在七月七这个天开展迎神活动,与南宋马仙宫一呼一应 。马仙信俗,于2009年6月被列入温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宋陈照篆等为非遗传承人 。
文章插图
九、金乡庙会
金乡城隍 金乡城隍庙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卫城凤仪街,始建于明初,2001年4月重修 。金乡城隍来历无确切考证 。据王氏族谱记载,金乡城隍为王泰宇 。他原系浙江宁波鄞县白塔寺前人,后来平阳县金镇(即今金乡镇)授指挥职,待人接物、指陈时事皆有儒者风度 。年过古稀时,其同僚为修城墙欲下达急令,不计代价,在短期内修复,以显政绩 。王泰宇主张根据实际情况,勿妨民伤财 。他的主张符合上级意图,并减轻了老百姓负担 。其原配李氏及继配童氏皆为贤内助,为人乐善好施,口碑极佳,为女中丈夫 。王泰宇殁,被封为金镇城隍,坟茔在湖里 。以城隍庙为中心的卫城清明节庙会,城隍爷下殿,清道巡街,鸣锣开道,火铳震天,热闹非凡,出卫城靖海门,设案祭祀于南郊洗马桥,追悼抗倭将士忠魂 。
金乡庙会文化特色及缘由 明洪武二十年(1387),信国公汤和受命于朱元璋来此筑城建金乡卫,设有指挥司、指挥使(正三品)、指挥同知(副三品)、指挥佥事(正四品)及千户等官员97名,旗军4928名,战船15艘,防御区域北起飞云江南岸,南至福建沙埕沿海一带,下辖蒲门、壮士(在今渔寮)、沙园(在今瑞安市)三个千户所 。在将近200年的抗倭战事中,驻守金乡官兵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 。清代徐焕之曾有《平桥洗马》七绝一首:“汗马功成百战收,平倭遗事说 金舟 。桥头一派苍凉水,犹为英雄咽暮秋 。”
金乡卫洗马桥附近的义冢共有六处,为抗倭将士安葬之所 。其中甘溪头义冢规模最大,至今仍有石碑在道旁,上刻“义冢”二字 。义冢者,顾名思义,是安葬无人认领尸体之场所 。一般来说,抗倭战士是入编人员,如战死了,会有安葬忠骨之坟茔(金乡南门还有一座“孤魂寺”,据说是抗倭战士牺牲者及其他魂灵的归宿 。两厢有三间平房,供奉木主灵位 。寺有主持,常念经超度众亡灵 。春秋两季还放河灯,悼念英魂) 。首任指挥张候麒之墓穴近代才发现,地点亦在义冢附近 。故金乡以城隍庙为中心的清明及七月半庙会一项重要活动,就是去义冢地进行隆重肃穆的祭奠,以纪念先前抗倭官兵英魂,抚慰广大死者阴魂 。
金乡城隍庙会一年有五次:正月开印,拜玉隍经:清明出巡;五月十一城隍生日;七月半打蓝盆;十月廿五城隍娘娘生日 。九月半庙会原以东门大庙为中心,后并入城隍庙会 。金乡卫从明信国公汤和筑城开始,至戚继光抗倭取得决定性胜利,经历二百余年 。抗倭官兵不少人是现代金乡人祖先,故清明节庙会包含对抗倭官兵的祭祀活动 。九月半庙会以娱乐为主 。
清明庙会 在以城隍庙为中心的清明庙会中,凭吊祭祀活动通常这样安排:在清明节前几天,先由“桐山跳”清道 。桐山跳由七爷、八爷二人组成 。七爷矮,八爷高 。铜山跳清道,一方面是要求有关人员打扫卫生,另一方面也是通知群众,城隍将要出巡了 。然后在清明节前一天,桐山跳仍出来,并城隍爷下殿,鸣锣开道,火铳震天,威严肃穆 。后游行队伍(桐山跳不再跟随,主要是正副元帅在前,后有太子及城隍爷等)至义冢地前设案祭祀,缅怀为抗倭牺牲的官兵及其他死者 。悼念活动历时两小时左右,其中一项重要的程序是宣读祭文 。
清明节还举行盛大的游艺活动,游艺队伍较长 。2003年4月5日下午抗倭文化节游行队列顺序如下:领队—王主冥司—开道大锣、马号—水鼓亭—铜山跳—城隍福主大旗—金鸡报晓—宣传标语牌—迎旭门—龙舟队—腰鼓队—彩旗16面—小六曹(1至10号,小孩扮,一般人数不限,扮状元、榜眼、探花等等,坐轿)—军乐队—皂隶、难香、背枷、囚车(皂隶类似公差,难香、背枷、囚车里的人是扮演表示忏悔、许愿、请求宽恕的罪人)—无常—戚帅大旗—被俘之倭寇—大炮两门—“戚继光”(骑马)—靖海门—又彩旗16面—笙队—小六曹(11—20号)—郑帅大旗—被俘之倭寇—大炮两门— “郑成功”(骑马)—来爽门—水鼓亭—七星八煞(相当于御林军)—丑翠(四只花船)—望京门—大六曹(大六曹是吏部、兵部、工部、礼部、刑部、户部,每部一人妆扮 。坐轿)—军乐队—城隍彩旗—烧香锅—太子香亭—宫女(14人)—太子轿—烧香锅—开道大锣—府尹牌—福主香亭—宫女十四人—城隍福主大轿—迎香群众—什锦队(中乐) 。6日晚再次出游,内容大体相同,只增加娘娘轿及宫女等 。有时,在游艺队伍中还有大大小小造型各异的提灯和抬灯 。
九月半庙会 九月半庙会是全镇各庙的总庙会,原是庆贺东门大庙英烈大帝生日,后融入民间游艺活动 。习惯是东门拔大龙,南门扎大风,西门、北门抬阁及舞狮 。金乡有“东门龙头、南门拳头、西门行头、北门想头”之说 。意为东门总是扎大龙出游,南门除了扎大凤还常有武术表演,西门抬阁人物衣饰亮丽,行头花俏,北门抬阁造型别出心裁,构思巧妙 。
大龙全凭手工制作,龙身分3节,长24米,高3.5米;龙嘴长3.25米,宽1.9米,口中龙珠转动,喷云吐雾 。两支龙角各长3.6米,龙颈周围7.2米,龙鳞黄蓝相间,荧光闪闪 。龙脊及腰腹下分布着的八仙、牛郎织女等神话人物生动传神,并设有旋转装置 。龙身安装大小彩灯1200盏 。大龙尺寸可根据当地街道大小及其他因素机动调整 。
扎凤,一般由金乡本地艺人根据当时街道实际情况,规范尺寸设计,请城外竹匠制作 。一般凤高5米,身长4米,两翼平展宽8米,尾羽长8米 。凤嘴衔花枝,脚踏白云 。凤身以肚金背绿为基色,羽翅五彩纷呈 。
抬阁是融绘画、戏曲、彩扎、纸塑艺术于一炉的游艺活动 。据传明末清初时出现,当时由多人用肩扛 。有平阁、高阁之分 。平阁又名低阁 。高阁原称铁枝,铁制主枝有蕉叶形、葫芦形两种,一般长5至5.5米,最高8米 。下盘四方形,中间有洞,铁轴插入洞中,可转动 。铁制主枝又分许多分枝 。为上、中、下3架,孩童扮饰戏曲人物,或站或坐于分枝上,铁架为人物衣衫、道具遮掩,不露痕迹,衬以亭台楼阁 。人物多据《西游记》《白蛇传》《八仙过海》等传统剧目某一场景扮饰 。上、中、下三架又称上盘、中盘、下盘 。上下盘约三五人 。中盘通常仅一人 。所饰人物或坐或立或转动、翻腾,做各种看似惊险的动作,实际上均有难以发现的安全保护装置 。抬阁虽有扮饰,表演成份却很少,基本上属于造型艺术 。
文章插图
十、灵溪庙会
20世纪90年代之后,每逢农历十月二十五,灵溪镇都要举办“灵溪浙闽边贸文化节” 。它以传统庙会为依托,是灵溪十月二十五庙会的衍变 。
灵溪宫“齐天大圣”民间传说 灵溪浙闽边贸文化节定于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举行,与供奉“齐天大圣”的灵溪宫传统庙会时间相同 。相传明朝末年,天下动荡 。有一个远方难民带着一尊石雕猴子来灵溪谋生 。他去世后,灵溪人把他埋掉,并把这尊石猴放进一个早年用于储藏番薯种的地窖中 。久而久之,地窖洞口被淤泥淤塞 。有一年,灵溪一带发生旱灾,水田干裂,农作物全部枯萎 。有一天,有个青年人躺在灵溪山上一株大树树杈上乘凉,一不小心摔到树下荒坡上 。荒坡外坎松散的泥土被振动后裂出一个小洞口,青年人好奇地扒在洞口仔细观看,发现洞中坐着一尊石猴 。石猴满身水珠,面带笑容 。青年人说:“天这么热,我们都烦死了,看你这个石猴满身水珠,还这么爽快,快跟我去晒日头!尝尝我们做人的味道 。”青年人把这尊石猴抱出来放在日头下面晒,乌云上来,下了一阵大雨 。雨后,他把石猴捧回那个小洞中,又是干旱 。青年人想到上次晒猴子之事,就与地方一个头人一起去搬这尊石猴 。起先,这个头人也半信半疑,这一天本是“红天赤日”,拿石猴一晒,整个天都给晒黑暗了,不久就下起大雨 。两个人不敢回家,在石猴面前又跪又拜 。
此后,这个头人就在灵溪山脚建了一座一人高的小庙供奉这尊有灵性的石猴,从此,每月初一、十五都有人来烧香膜拜 。碰到旱灾,就请当地有名的文人写祭文,又请来一大班正一派道士做“请神求雨”大醮 。
灵溪庙会时间变异 相传灵溪宫庙会最早在农历四月十五 。灵溪人有求于齐天大圣,又怕齐天大圣“大闹天宫”闹出事来,便选四月十五如来佛祖得道之日做为祭祀齐天大圣的日子 。后来大家觉得四月雨水多,天气多变,不利于商品交易和祭祀活动,又恰处农忙季节,认为这时举办庙会不好,当地头人通过扶枝、占卜,经过神灵“同意”之后,便把庙会时间改为农历七月二十五 。这时是夏季,正是水稻需要水的时候,做醮求神降雨正合适 。约在清朝中期,又有人提出,农历七月份天气太热不利于开展活动,宫庙头人又把农历十月二十五——净明教教主许真君的生日作为庙会日子 。这时稻谷已经收获,正处农闲之时,天气不冷不热,正是庙会好日子,从此,把农历十月二十五作为灵溪宫庙会的日子就一直沿续下来 。
灵溪宫神像及有关活动 过去灵溪以农业为主,靠天吃饭 。自从有了这个“齐天大圣”之后,人们就把祈求“风调雨顺”的愿望寄托在这个“齐天大圣”神灵上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科学不发达,自然灾害多,人们对神灵的依赖思想特别严重,灵溪宫跳神等活动也特别厉害,醮事接连不断 。天旱了要求雨,发生虫害时要做驱虫醮 。时间一般三到五天,最多的七天 。醮事请正一派道士来做,备有祭文、牲礼、水果、金纸等,内容比较多,祈求各路神灵保丰收、保平安,中间还有神灵出巡活动 。灵溪宫组织做醮的头人,要组织迎神队伍,抬着神像到有出钱的地方去走一走,祈求这个地方多一份平安,少一份灾害 。
保平安的醮事有三种:保人丁平安,保五谷丰登,保荣华富贵 。过去卫生条件差,生病是很平常 。遇有霍乱、瘟疫等烈性传染病,就要做保平安大醮 。除了善男信女要来烧香、跪拜之外,有时整个地方都要吃素,不准杀生 。这一类醮事也叫“斋醮” 。“斋醮”不一定等天灾发生后才做,平时也做,以便“积一些功德” 。丰收年份也要做醮,以示庆贺 。这时做醮,祭祀的大鱼大肉就要多一点,道士们也喜欢做这样的醮事,除了红包大一点,还可“开怀畅饮,酒肉穿肠” 。除了醮事和庙会等重大活动外,平时最多的是许愿与还愿 。由于神灵职能不断增加,“齐天大圣”宫的香火越来越旺,一年之中求财、求子、求仕途、求平安的人总是络绎不绝,许愿的人多了,还愿的人也多 。
文章插图
十一、赤溪庙会
- 浙江瑞安莘塍庙会
- 浙江宁波奉化岩头古村
- 浙江舟山金塘李子苑-化成禅寺
- 湖南株洲狮王庙庙会
- 山西的庙会
- 太原南屯三月三庙会
- 山西岚县岚城镇“面塑古庙会”
- 山西平顺县石城镇豆口村二月二古庙会
- 山西新绛阳王镇二月二古庙会
- 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