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天目新闻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在即|承受8倍重力加速度,航天员日常训练有多“魔鬼”

本文转自:天目新闻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在即 , 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乘组也开始引起网友关注 。 你知道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航天员 , 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 他们要经历多种常人难以承受的训练 。 这些训练有多难?今天 , 就带大家解锁航天员的部分“魔鬼”训练项目 。
航天员超重耐力与适应性训练
本文转自:天目新闻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在即|承受8倍重力加速度,航天员日常训练有多“魔鬼”
文章图片
用于超重耐力与适应性训练的载人离心机
超重耐力与适应性训练 , 是大部分航天员最深刻的记忆 。 这种训练的目的是为了让航天员在飞船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 , 能够承受巨大的过载 , 始终保持清醒 , 正确进行操作 。 超重耐力与适应性训练的主要设备是载人离心机 。 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中普通人群最大只能承受3—4倍重力加速度 , 而航天员要承受8倍重力加速度 , 8倍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8个自身重量压在身上 。 进行这项训练时航天员的脸部肌肉会因为强大的牵扯力而严重变形 , 眼泪不自觉地往外流 , 同时感到呼吸困难 。 此外 , 航天员还会出现脑部缺血 , 在这种情况下 , 他们还必须完成各种技术动作 。
本文转自:天目新闻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在即|承受8倍重力加速度,航天员日常训练有多“魔鬼”
文章图片
航天员中心科研人员在操控台指挥控制离心机
本文转自:天目新闻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在即|承受8倍重力加速度,航天员日常训练有多“魔鬼”
文章图片
航天员叶光富进行超重耐力与适应性训练
航天员前庭功能训练
本文转自:天目新闻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在即|承受8倍重力加速度,航天员日常训练有多“魔鬼”
文章图片
航天员进行前庭功能训练中的转椅训练
前庭功能训练主要用于训练航天员的前庭功能 , 提高前庭功能稳定性 , 预防空间运动病的发生几率 , 降低减轻空间运动病的症状程度 。 “空间运动病”其实不是病 , 它是人在失重环境下的一种特殊的生理反应 , 和我们在地面上的“晕车”或“晕船”的反应类似 。 航天员在进行前庭功能训练时的电动转椅不但可以做360度顺时针和逆时针的快速运转 , 而且可以同时上下前后摆动 。 当航天员坐到转椅上时 , 他们需要戴上眼罩 , 固定好头、脚及双臂 。 航天员们在转椅上经过一番“天翻地覆”的折腾后 , 还要分清东南西北 。
本文转自:天目新闻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在即|承受8倍重力加速度,航天员日常训练有多“魔鬼”
文章图片
转椅训练中使用的电动转椅
航天员着陆冲击训练
本文转自:天目新闻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在即|承受8倍重力加速度,航天员日常训练有多“魔鬼”
文章图片
着陆冲击训练
用于航天员着陆冲击训练的冲击塔的作用是模拟飞船返回地球的冲击环境 , 从而加强航天员的抗冲击耐力 , 研究各种方式的防护措施 。 试想一下 , 航天员要在冲击塔训练室里直落而下 。 尽管这只有短短的几秒钟 , 但航天员所受到的生理和心理冲击是常人难以想像的 。
航天员中性浮力水槽训练
本文转自:天目新闻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在即|承受8倍重力加速度,航天员日常训练有多“魔鬼”
文章图片
航天员王亚平准备进行中性浮力水槽训练
航天员在近地轨道空间站驻留时 , 需要在微重力环境下开展各种空间作业 , 与在地面工作的情形迥然不同 。 要使航天员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及作业能力 , 在地面进行大量的模拟微重力环境下的训练 , 是航天员舱外活动的训练必修课 。
中性浮力水槽训练可以给航天员提供模拟失重的训练环境 , 这对于出舱活动训练 , 特别是舱外行走、出舱装配和维修等舱外作业 , 是最为有效的训练手段 。 中性浮力水槽训练的水槽规模庞大 , 可将1:1的空间站或飞船模型放置其中 。 训练时 , 潜水员可以通过调整航天员水槽训练服上的配重铅块数量或位置来进行配平 , 以便调整航天员的姿态 , 模拟失重环境的操作效应 。 通过中性浮力水槽训练 , 可以使航天员熟练掌握模拟失重状态下身体的运动与姿态控制以及出舱活动操作的特点、方法、技巧 , 包括开关舱门、出舱和进舱、舱外行走、舱外作业 , 如安装新的设备、修理和更换部件等 。 每次训练时间一般在5-6个小时 , 相当于地面的中、重度体力劳动负荷 , 每次训练航天员的体力消耗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