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南少林寺有一幅绝佳的禅联,看了以后久久难以忘怀 。
【福清南少林寺禅联:古寺无灯凭月照】 这幅禅联的上联是“古寺无灯凭月照”,下联为“山门不锁待云封” 。短短的14个字,却把禅门里的深山埋古寺那种远离凡尘的清幽,以及与世无争的境地,表达得淋漓尽致 。
其实,这幅禅联并不是南少林寺创意的 。关于该对联的形成有一传说 。相传苍岩山寺有寺无僧,后有一个书生路过时,有感于此,题写了:“古寺无僧风扫地 山林有庙月为灯” 楹联,意境之优雅,对仗之工巧,被传诵一时 。到了后来,寺中有两个师傅,一名月照,掌管寺院;一名云封,掌管山门 。还有数名小弥陀 。重修寺院时,众僧想重题楹联 。一小僧道:“危楼窗小可储月 石屋檐低不碍云” 。诗句虽颇有味道,但意境狭小了些,不取 。一小僧题联:“朗月有情常照寺 祥云无缘不封山” 。构思虽别出心裁,但余味不足,也不取 。
转眼到了中秋佳节,由于苍岩山崖陡沟深,林木阴翳,且寺院一片漆黑,一小僧向云封师傅提出:何不挂些红灯增添雅兴的建议,云封师傅脱口而出道:“不必,不必,古寺无灯凭月照”,无意中成就了上联,但苦思冥想却没有下联的意境 。
当晚,众僧山中拜月,不知不觉已至深夜,但云封师傅却下山化缘未回 。一小僧正要为山门上锁,被月照师傅拦住了,月照说:“山门不锁待云封” 。不经意间的“古寺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成了珠联璧合绝佳联句 。
由此可见,禅联是有感而发的,它与禅门生活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一幅好的禅联之所以称好,不仅通过形象把抽象的思想立意和深奥的哲理,用最富于形象性的语言体现出来,而且还要把画题意境天衣无缝地含蓄表达出来 。其中,还要包含着禅机、禅理 。倘若过于显山露水,或过于肤浅,就失去了禅机的作用 。
禅门讲的是“开悟”,开悟,就是慢慢地领悟、破解“蕴藏”着的禅机 。开悟就仿佛是面对着一张暗藏着深奥知识的“藏宝图”,需要耐心地去抽丝剥茧、悟出真谛 。读懂一幅禅联,就犹如破解一张“藏宝图”,实中存虚,虚中存实 。
当年,齐白石先生为老舍画《蛙声十里出山泉》图,画面上没有蛙,只有几只活泼的小蝌蚪在湍急的水流中游动着,而这蛙声也非是即时可“听”见的,但蛙声却跃于纸上 。这就是禅机、哲理 。
“古寺无灯凭月照”,其意境很美 。“古寺无灯”说的不仅仅是古刹清贫,连点油的灯也供不起 。其更深一层的含义是,僧人不比凡人为红尘所累,夜晚来临,寺僧无事,早早安歇,无事点灯,点了也白点,一片沉寂之下,古寺自然无灯 。而“凭月照”则是说,古寺虽隐于崇山峻岭密林之中,却吸天地之灵气,与清风为伴,明月为侣,自古寺院与世无争,不管美辰良夜、世事变迁,任凭明月下西楼 。“凭”字用得好,“凭”是不受任何约束的,“管他怎么样”、“任凭他怎么样”、“爱怎么样就怎么样”,不去管,也懒得去管!“凭”字把寺僧那种 “白云悠悠、我心悠悠”之与世无争之态,表达得淋漓尽致 。月幕下的薄影,反映出的是深山古寺,无月何妨,有月更佳 。
“山门不锁待云封”指的是寺院贫寒,“庄严无事炉烟起 不用关防俗子来”(曾茶山《僧庐》句),僧舍庄严,锁不锁门其实一样,没有半点意义 。“山门不锁”更加烘托出禅门那种“与世无争”的佛门清静 。“待云封”意境更妙,不仅有“云深不知处”意境,还暗喻着寺院所在处乃“深山藏古寺” 。试想,如果不是处于崇山峻岭之中,哪来的云雾封山呢?相比之下,即便锁门,但其威力不可与“云封”相提并论,锁门可以破门而入,而“云封”则“云深不知处”,只有云雾才知道其行踪 。在这里“待”字妙不可言,一个“待”字把禅门那种清幽、那种“优哉游哉、悠悠哉哉”表现得入木三分 。
- 福清新厝镇白煮肉与“做社”习俗
- 福清新厝古民居“燕尾脊”的由来
- 福清新厝镇甘蔗依门习俗
- 福清“花仙子”与“嘉儒”地名传说
- 福清“送红蛋”由来
- 福清石竹山名人祈梦故事
- 福清石竹山沧海石与鸳鸯石的传说
- 福清石竹山与鲤鱼岛的传说
- 福清石竹山何氏九仙君传说
- 河南新密溱洧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