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水上古城西大街西首,影壁墙后,一座古建筑群矗然而立,大门匾额“七贤祠”赫然其上,庄严典雅而又不失厚重 。叩门而入,清幽古建、翠绿松柏相映成趣,供奉先贤与复建古祠浑然一体 。
正厅仰贤堂内,供奉着王道、穆孔晖、孟秋、王汝训、逯中立、张后觉、赵维新七位聊城先贤 。他们或直接师从王阳明,或跟随王门弟子学习,七贤祠的规划设计和布展特色,充分凸显了其北方心学圣殿的地位 。其规模远胜于从前 。包括大门、照壁、碑廊、阳明祠、心学馆、仰贤堂、文化展厅等部分 。复建建筑的形式、布局、尺度、风格等与历史一致,真实反映历史建筑及其空间环境的原貌 。
正殿两侧的东西配殿,分别为阳明祠和心学馆 。布展风格与正厅整体一致,而又侧重不同 。进入第二进院落,东西配殿与前一进院落陈列各异,却又一脉相承 。心学名著与整个心学的流派发展,再加上正厅万世师表的孔子像,整座展馆以其研习发展的“心学”为主线,借助生动的历史故事,将“德才兼备、为官清正,虽屡遭贬斥仍坚守正义、安贫乐道、提携后进”的古代先贤事迹在当代再次发扬光大,成为当世的一种精神高标 。
这些贤人对聊城有何影响?“聊城七贤”对“心学”的研习,使他们在为人与治学等方面,形成了重志节、重事功、重实践的鲜明特点 。心学在聊城兴起后,聊城多处书院相继建起,四方学子汇集东昌,研习“心学”,紧接而来的是文运大兴、鸿儒鹊起 。明清两代,山东的进士、状元人数在北方遥遥领先,而聊城又名列山东前茅,心学的影响是重要原因之一 。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至明朝逐渐构建起“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基本理论框架,其中“知行合一”等理念仍受到当今社会的广泛认同 。
古祠复建 记录水城文脉
很长一段时间内,在聊城人的心目中,七贤祠只剩下了传说和记忆 。除了见诸地方史志的一些零星资料,原本坐落在万寿观西约百米,在西口南街路西与蔡家胡同交叉路口西南角处的七贤祠,已经消失了很久 。
清康熙《聊城县志·卷三·人物志》曾有记载:“郡城旧有明儒三先生祠,祀王文定道、穆文简孔晖、孟清献秋,太守岳和声复置汝训并逯给谏中立、茌山张宏山后觉、赵素衷维新,称‘七先生祠’云 。”这是地方史志中,关于七贤祠的较早史料 。而到了晚清,七贤祠几近倒塌 。道光年间的知府朱锦琮,将七贤牌位移于启文书院的文昌阁,上供文昌星,下供七贤 。随着时代变迁,启文书院所在地成了如今的实验小学,七贤祠早已无迹可寻 。
在古城保护与改造工作进行中,四条大街按照“西文、东商、南驿、北食”的规划,设计、复建一些曾经存在于这座古城的代表性建筑 。
今天的七贤祠,规模远胜于从前 。七贤祠的复建依据相关史料记载,参照国内类似建筑制式,按照明清风格进行 。
如今,步入七贤祠,市民和游客会被其雅致壮观的彩绘、规整严谨的建筑风格所吸引 。其主要建筑,包括照壁、山门、东西配殿、仰贤堂、后殿、碑廊等,建筑总面积达两千余平方米 。
在建筑形式上,七贤祠遵循明清官式建筑规范 。作为一个纪念先贤的肃穆场所,七贤祠周以围墙,自成一区,是后人纪念先贤、传承历史文化、延续国学正气的重要场所 。绕过照壁,由祠堂山门进入,即可望见祠堂主体建筑仰贤堂,两侧分别配以阳明祠和心学馆 。由仰贤堂穿过,可见后殿及东西厢房,左右以碑廊连接 。整组建筑青砖灰瓦,飞檐起脊,仙人走兽、油漆彩绘、形制适当、样式多变,空间开合穿插有序,建筑勾连错落适度,体现着明清官式建筑风貌之美,既展示出心学文化清雅之风,又不失纪念建筑肃穆之气 。
七贤祠大殿七开间,是双栋前后串联式歇山屋面,前者为卷棚歇山顶,后者为单檐歇山顶 。后殿、东西配殿等都是五开间,均为硬山屋面 。山门三开间,也是硬山屋面 。所有屋面均采用灰色筒瓦,门、窗则以暗红色为主 。
【山东聊城七贤祠】 七贤祠的大殿,名为“仰贤堂”,是奉祀七贤的场所 。里面有七贤的立体雕塑和生平往事浮雕,为今人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延传先贤慷慨正气,提供了很好的凭证 。
仰慕先贤 方知学者为尊
儒家思想独霸中国思想领域两千年之久,期间曾产生了许多门派和学说 。宋代之后,理学大兴,到了明代,由王阳明提出的“心学”,开始大放异彩 。七贤祠,奉祀的就是聊城七位心学传人 。
经过历代增添,聊城七贤分别为王道、穆孔晖、孟秋、王汝训、逯中立、张后觉、赵维新 。他们虽然年代不同,却都德才兼备、为官清正,虽屡遭贬斥仍能坚守正义、安贫乐道、提携后进,他们的高贵品格,成为当时的一种精神坐标 。
在学术思想上,七贤都尊崇王阳明的心学,他们对心学的研习,使他们在为人与治学方面,形成了重志节、重事功、重实践的鲜明特点 。王道、穆孔晖都曾师从王阳明,王汝训师从穆孔晖门生,张后觉则跟从王门弟子颜钥、徐樾学习,孟秋、赵维新是张后觉的门生,逯中立曾在名震一时的东林书院讲学 。
正是凭借着七贤的影响,在心学传播欠广的北方,聊城独树一帜成为主要基地之一 。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给僵化理学注入生机的心学通过七贤传播到聊城,成为造福后世的一大幸运:处处书院相继建起,四方学子汇集东昌,紧接而来的是文运大兴、鸿儒鹊起 。明清两代,山东的进士、状元人数在北方遥遥领先,聊城又名列山东前茅,七贤由此打下的基础和贡献,可见一斑 。
七贤祠大门对联
上联:接武巍科三状首
下联:传薪正学七先生
意思是书院读书的是:细步徐行前后相接高科榜首三状元式的学子;教学的是接连续柴燃烧不断传授正学的七先生式的老师 。三状元是指茌平的朱之蕃、聊城的傅以渐、邓钟岳 。七先生是指王道、穆孔晖、孟秋、王汝训、逯中立、张后觉和赵维新 。文中所说正学,即七先生讲授的新儒学——心学 。
- 山东聊城清风廊桥美丽的传说
- 聊城“迷魂阵村”
- 聊城八县市寺庙大盘点
- 聊城民间传说
- 山东聊城传统手工艺:东昌古锦
- 山东聊城英雄村:张家楼
- 山东聊城酒桌上的礼仪
- 山东聊城的禁忌习俗
- 山东聊城生育习俗
- 山东聊城丧葬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