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生祠镇三月廿八庙会

每年农历正月之后,靖江各地都有举办各种庙会的习俗,其中规模最大的要数孤山的三月三和生祠的三月廿八两个庙会 。孤山的三月三庙会在建国后曾中断一个时期,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又恢复起来 。唯独生祠的三月廿八庙会一直没有中断过,即使在文革极“左”的年代,也未抹杀群众根深蒂固的风俗习惯,改为“五一节”继续年年举办,其繁华热闹的场面及其规模也未因此而衰减 。
【靖江生祠镇三月廿八庙会】 那么三月廿八庙会因何而来,恐怕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庙会习俗最初是由道教为庆贺各路神仙的诞辰而兴起,后流传到民间不仅为神仙做寿,还要举行隆重的庙会活动 。农历三月廿八是五岳之首、掌管人间生死大权的“东岳大帝”的生日,这一天,全国凡是有东岳庙的地方都要举行庙会,为东岳大帝举行祝寿活动 。
生祠镇的东岳庙(旧称东岳殿),据《靖江县志》记载:原在东新港,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被坍后,迁至生祠镇西,地方人士陆本鲁助田三亩,捐金二百余重建 。可见生祠镇的“东岳庙”距今已有四百五十年左右的历史,在靖江可算是古老和悠久的古迹 。到抗战前生祠东岳庙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前殿正屋三间,后殿五间,两侧是厢房,中间是一个大广场,另外还有一座戏楼和小学 。大殿正中塑“东岳大帝”坐像,两边是四尊护法神将,十分威严 。两侧厢房供奉观音、财神等各路菩萨、神仙数十尊,都是用木雕的,与真人大小差不多,身穿彩衣,栩栩如生 。此庙在靖江西边很有名气,逢时过节前来庙里供香拜神的人很多,即使在平时前来做会、拜忏、做水陆道场等活动也是常事,一年四季庙里香火不断 。该镇实业家陶振熙先生的一篇回忆文章,记载刘国钧先生“当年离开生祠前往江南埠头谋生,启程前,也效仿别人至东岳庙神前顶礼膜拜,问卜求签,签上竟有‘平地一声雷’的字句,使他很高兴地去江南学徒 。”
抗战前生祠东岳庙年年举行庙会,一般为三天 。第一天,三月廿七要为东岳大帝换袍塑金,重新打扮一下 。到正日,三月廿八这天要让东岳大帝坐在八抬大轿中出巡,前面是仪仗队鸣锣开道,后边是吹奏弦八弹的乐队护送 。这支仪仗队还是专门从江阴请来的,他们在江阴君山东岳庙举行结束后,立即乘船过江赶来生祠举行 。为了更表明有神仙显灵,鸣锣开道的一米直径的大锣用钩子挂在一个大汉小手臂的肌肉上,再由两人抬着他的手臂把锣提起,他自己一边走一边敲锣,还不知道疼痛,谓之“烧提锣香”“烧肉香” 。巡游队伍浩浩荡荡,路边还有不少信徒跪在道旁接驾、送驾,显出一种热闹而又神圣的气氛,巡游一周再将东岳大帝抬回原处 。由于庙会的隆重,一时招来周围四乡的老百姓前来观看热闹,同时还带来那些卖小吃的、卖生活日用品的、卖农具的、耍杂技的等等商贩云集,使整个一条二里多长的大街摆满了摊位,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热闹非凡,由此成为靖江西片名气最大,规模最大的一个庙会 。
由于历史的原因,生祠东岳庙于1946年被拆毁,后改建为“生祠小学” 。以后虽再也没有举行东岳大帝巡游活动,但由于三月廿八的集市给群众生活带来很多便利,特别是农历三月廿八接近夏季农忙季节,对农民添置夏收夏种农用器具很有必要,所以后来生祠三月廿八庙会衍变为“商品交易会”仍经久不衰,延续至今 。
近几年三月廿八庙会不光是小商小贩前来赶集的场地,还引来那些卖汽车、卖商品房的大商家也前来凑热闹,推销汽车和商品房来了,把庙会推向更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商品交易盛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