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指|剁手党选择躺平,618已沦为鸡肋?电商三巨头有了新目标( 三 )


而在消费者选择躺平的背后 , 京东、阿里、拼多多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疯狂补贴、人工“造节”等促销模式 , 已经逐渐失去魔力 。
为什么消费者都不想薅资本羊毛了?
翻看各大社交媒体的即时评论 , 我们可以看到用户对618甚至所有促销活动的态度都在发生变化 。
在知乎 , “为什么感觉今年(2022年)的618没有那么火爆?”成为了618相关话题中最火爆的一个 。 在近百个回复中 , 高赞回答都提到了几个相似的原因:疫情导致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发生改变、预售期太长耗光耐心、商家套路太多没心思再做算术题 。
获得350多个赞的答主“菊香书屋管理员”就直言 , 电商平台的促销当然还有人捧场 , 但只是针对有消费能力的人 , 而无法调动所有消费者:


“自己辛苦赚来的钱 , 不可能选可选消费 , 只能用来支付必要消费 。 ”
除了社交媒体上的评论 , 大数据也可以印证国民消费热情的冷却 。 根据首都经贸大学在今年1月份发布的数据 , 截止去年四季度 , 国内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5.8 , 同比、环比分别下滑0.8和0.6 , 物价信心分指数更是环比下降5.5 , 和疫情前相比依然有很大差距 。
当然 , 撩不动消费者的618 , 在价值研究所看来依然有自己存在的价值 , 只不过电商平台需要重新调整一下自己的定位和目标——从单纯追求GMV和利润 , 到利用平台的流量、资本优势扶持中小商家 , 实现真正的共赢 。
一个现实是 , 平台不可能轻易放弃618这个早已成熟的促销节日;早些年已经在囔囔着逃离双十一、疫情后亟需输血的商家们 , 也不想看到618也就此倒下 。
既然如此 , 双方只能努力让618变得更好 。
后疫情时代 , 帮扶比竞争更重要中腰部商家对618、双十一这一类促销节日的不满由来已久 。
从过往几年的618促销战绩来看 , 大品牌、头部商家的优势无法撼动 , 和中小商家的差距甚至越拉越大 。
以热度颇高的美妆护肤垂类为例 , 过去几年的天猫、京东618销售榜中 , 雅诗兰黛、兰蔻、SK-II等高端品牌和花西子、完美日记等头部国货品牌长期霸榜 , 中小品牌集体缺席 。 今年的天猫618预售首日 , 欧莱雅、雅诗兰黛和玉兰油再次霸占排行榜前三名 。
在促销规则面前 , 商家在618、双十一这一类购物节本来就要承受比平时更低的利润率、只能靠量取胜 。 但中小品牌缺乏流量、缺乏曝光率 , 最终导致量、价齐失 , 如今意兴阑珊也就不难理解了 。
更糟糕的是 , 在疫情背景下 , 中小商家的经营难点被无限放大 。 对于商家的抱怨 , 平台再也无法熟视无睹 。
在过去两年 , 扶持中小商家成为京东、阿里、拼多多三大电商巨头挂在嘴边的重要任务 , 更在各季度财报中被反复提及 。 而在618这个重点项目里 , 帮扶中小商家同样被三大巨头写进自己的日程表 。
在具体行动上 , “猫狗多”三巨头有各自的盘算和不同的路线 。
根据官方公告 , 京东针对这一届618推出了30项“三减三优”帮扶政策 , 部分垂类商品的扣点100%返还 , 店铺质保金、平台使用费也有大幅下调 。 早在为618预热的时候 ,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零售平台业务中心负责人林琛就阐述过京东对618的新定位:

“京东618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大促活动 , 今年618消费节的意义不仅在于为消费者谋福利 , 更在于帮助中小商家复工复产 。 ”
此外 , 京东还充分利用自己在供应链、仓储物流方面的优势 , 为商家复工复产提供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