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茂林家宴习俗

旧时茂林人设宴招待宾客 , 多请当地祖传名厨师带着助手或学徒来家掌勺烹调佳肴 。少到一、二桌 , 多至一、二十桌 , 都能同时操办 。酒席一般用“八仙桌” , 每桌设八席 。有的用圆台 , 每台为十席 , 桌上按宗族、亲眷、邻里、友朋的尊卑长幼排座位 。如是婚庆宴 , 舅父为最尊 , 当推坐主席的首位 , 次为媒人 , 当坐上席 。
开席后 , 先摆好杯、碟、碗、筷、匙 , 上菜用的胙盘 , 盘为长方形 , 木制 , 色为朱漆或枣红漆 , 每盘可托六碗菜 。盛菜用品碗 , 碗为碎矶瓷 , 盛饭用金边朱砂瓷饭盅 , 每桌的餐饮具都整齐划一 , 富家都在江西景德镇定制 , 刻有自家的堂号或名号为记 , 不用时也供出租和外借 。
贫寒人家只能租借 , 酒席桌上以辈份晚或年纪轻者 , 坐末席掌壶按位次樽酒 , 近人戏称“酒司令” 。
酒壶都是锡制 , 冬季用可盛热水的“烫酒壶” 。凡是喜庆之宴 , 都有三次鸣炮奏乐 , 头一次为“开席” , 人们开始吃菜敬酒 , 第二次为“讨兆” , 请各桌宾客行拳猜令 , 然后吃饭 , 最后一次为“散席” 。乐器是用唢呐和“八音” , 分为两组交替演奏 。
茂林之家宴菜 , 旧分为三档 , 分述如下:
一、“八盘八碟山海席” 。这是豪门富户招待外来贵客之筵席 。“山海”是指山珍海味 , 山珍的用料为金针、木耳、香菇、山药及竹笋等 。海味的用料为鱼翅、鱼肚、淡菜、虾米、海参、海蜇等 。因不近海 , 只能用干品 , 用这些原料加上猪禽蛋类做成“双八”吉祥之数的佳肴 。
汤菜另加 , 烹调之法 , 多模仿外地 , 缺乏本地特色 , 只显示主人的身份和对贵客的尊重 。
二、“十二碗” , 是旧时当地人办春酒互相宴请或因婚嫁、寿诞、生了男孩的“三朝”“满月”或“抓周”等喜庆宴请菜肴 , 这十二道菜一般是:
1、整鱼一条 , 煎煮后装碗 , 通常用鲢鱼或鲤鱼 , 最先上桌 , 这是一道吉祥菜 , 象征年年有余 , 表示有头有尾 , 熟知当地风俗的客人不会动筷 。
2、“烧膀” , 就是红烧猪蹄膀 , 每碗一只 , 这是茂林名厨按照祖传烹饪技术制作 , 色香味皆有 特色 。
3、“粉渣” , 即渣肉、粉蒸肉 。因配料和火候讲究 , 风味皆同一般 。
4、“雾粉”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糊羹 , 因色似云雾而得名 , 用鸡汁、淀粉加鸡蛋、花生仁或核桃仁、瓜子仁、葱、姜末调制而成 。味极佳 , 是茂林“十二碗”中的主打菜之一 , 有传承性 。也是茂林餐馆具有品牌效应的保留菜目 。
5、“煮肉” , 即红烧猪肉 , 有的可略加鲜笋、香菇 。如是寿宴 , 应加面条 , 以祝长寿 。
6、“炖肉” , 就是清炖猪肉 , 选用里脊肉炖至半熟 , 再加香菇或木耳 , 鲜笋或干笋衣 , 金针菜等炖熟而成 。
7、“拌菜”就是凉拌菜 。用菠菜或芫荽沸水浸泡一下后 , 挤干切碎 , 拌干丝、干张皮、孛荠片、焖黄豆 , 加盐、糖、醋拌成 。
8、“三鲜汤”用熟山药、孛荠、板栗加盐、糖、醋、葱、胡椒末等调料做成的汤菜 。
9、“子糕” 。乡音读“蛋”为“子” 。“子糕” , 是将鸡蛋加盐煎成三、四分厚 , 切成菱形 , 成为糕状 , 再加葱、姜末和胡椒末烩成的汤 。
10、“香肠”原料用猪大肠 , 瘦猪肉夹少量肥肉加上莳萝、小茴香等香料灌制晒干备用 , 不用糖 , 极少用八角茴香 , 风味独特 , 民家多在杀年猪时自灌制 , 茂林街上的老字号松和肉店常年供应 。
【泾县茂林家宴习俗】11、切块鱼 , 是供席上食用之鱼 。为如用鲜鱼 , 则选雪花金鲐、黄尾鱼、鲫鱼之类 。前两种是清弋江安吴至溪口段的特产和名产 。金鲐味比鲥鱼 。如缺鲜鱼 , 也可在包荤鱼、醪糟鱼 , 烟薰鱼中选用一种做菜 。
12、“漂圆”即汤肉丸子或汤鱼丸子 , 此是“十二碗”中的最后一道菜 , 上此菜标志老筵席的圆满完成 。
筵席用酒是本地景照公、沈家岗两地所产的“烧酒” , 据旧《泾县志》载古代泾县产“烧酒”、“密酒”、“水酒”、“五香酒”、“雪酒”、“封缸酒” 。“烧酒”为上品 , 用纯高梁酿成 , 又名“芦稷烧” 。
在这十二碗中 , 除前四品为必备菜外 , 其它菜也可调换 , 如煮肉可换为“狮子头” , 也就是猪肉大丸子 , 炖肉可以加海参或换成炖整鸡 , 拌菜可以换成凉拌海蜇皮等 。在十二碗外也可加菜 , 加菜数量不受限制 , 通常有加“八宝饭、冰糖莲子汤、家常小炒肉、白切肉或馆店菜谱中的炒菜、卤菜家常菜中的醒酒、下饭菜 。
这一套菜没有商业化的动听菜名 , 讲的是传统 。菜要丰厚 , 大碗满装 , 宾客爱吃的菜皆有备份添加 , 定让吃饱喝足 。做菜要掌握火候 , 使老少皆宜 , 大家满意 。菜味要有别于家常菜 , 家常菜以咸、辣、酸为主 , 而十二碗中的多数菜味偏甜 , 使人吃起来有异样的好感 。十二之数又表示月月安好 , 年年富足 , 不同属相的宾客都会欢乐安康 。满足了宾客分享喜庆、祈求幸福的良好愿望 。由此可以看出 , 这种地域的饮宴文化 , 在哲理、伦理、心理等诸层面都寓有深意 。
三、八大碗或十大碗 。这套菜主要用于招待不常见的至亲好友 。过年过节大家庭祭祖、聚餐 , 基本上也用此数配菜 。祭祖菜不超过十碗 , 是为了表示不违背节俭的祖训 , 体现孝道 。这类菜肴的制作大都出自家庭巧妇之手 。
在中国的传统道德中 , “妇巧”、“妇容”都是妇女必须遵循的道德 。精于厨艺 , 能做好精美的茶饭招待客人是家庭妇女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茂林人历来重视这一传统 。
人们对妇女做菜的要求 , 主要是“精雅”二字 。“精雅”的内涵就包括妇容和妇功 。就是说 , 要做精雅菜 , 先做精雅人 , 做菜的人必须有清洁的习惯 , 整洁的形象 。菜料、厨具、餐具都洗涤得干干净净 , 做菜精细 , 刀功、火候调味等都要一丝不苟 , 总之要把每碗菜都做得清清爽爽 , 观感上 , 味觉上都 无可挑剔 。否则会有人在背后扩大其词的议论 , “切得像门杠子” , “菜像牛吃的草” , 女人遭此品评 , 一辈子失去体面 。这是一种最严酷的舆论监督 。
茂林地区 , 气候温和 , 雨量充沛 , 土地肥沃 , 有山有水 , 菜蔬资源相当丰富 , 饮食文化积累深厚 , 因此巧妇们有施展烹调才艺的广阔天地 。应该说 , 最有地域特色 , 最具有乡土风味的菜就是这些家宴菜 。目前这些菜中的精品早已进入排档 , 登上馆店的大雅之堂 , 成为人们青睐的风味菜、放心菜 。
现在的茂林人 , 一方面注意的吸收外地先进的烹调技术 , 丰富菜肴 , 一方面努力挖掘当地传统佳肴制作技术 , 而发扬有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 。整理一部地方菜谱也已成为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