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瑶族文化】 贺州位于南岭地区中心地带,是瑶族人口的集中聚居地 。贺州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淀形成了自己深厚质朴、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 。
贺州瑶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习俗 。瑶族同胞能歌善舞,有如史诗般的《盘王大歌》;有被乐界称叹的富川平地瑶二声部蝴蝶歌;有闻名区内外的富川芦笙长鼓舞和钟山县羊角舞;有现今仍广泛在民间流传的瑶族土法织布和手工瑶绣;还有大量的瑶族民俗活动、民间文学、民间音乐、舞蹈、戏剧、工艺美术、民间节庆等 。
贺州瑶族支系不同,各地的瑶族着装也不尽相同,好“五彩斑斓” 。过山瑶和土瑶至今保留着民族特色着装,如土瑶,妇女剃光头,戴罗斗状圆形帽,穿青布长袍,长至脚踝,无腰身,分三片,前后襟两侧开岔,直腰带处,无扣,用青带束腰,束腰后成前后两大片,不着长裤,只穿短裤衩,小腿裹毛巾,大腿裸露;男子毛巾裹头,上穿4个口袋的对襟扣短衫,只齐肚脐,下摆肥大前翘,一蓝一白搭配,白里蓝外,下穿裤管口径40余公分的长裤 。过山瑶(盘瑶)的多数妇女着传统的民族服装 。因服饰、发型不同,又有尖头瑶(分东山尖头和西山尖头)、包帕瑶之称 。
贺州瑶族民间最为隆重节日是盘王节,又称“还盘王愿” 。各地时间不固定,由师公择吉日举行,一般选在农历十月十六日举行,一般三年五年还“小愿”,十二年或二十四年还一次,是还“大愿” 。各地举行的“还盘王愿”活动的仪式各有特色,全族男女聚会,祭祀盘王,唱盘王歌,跳盘王舞,欢谈畅饮,此习俗沿袭至今 。1991年由贺州(原贺县)发起的湘、粤、桂三省(区)10县(市)南岭瑶族盘王节是规模最隆重最大的盘王节,至今在南岭地区已轮流举办8届,广泛影响到海内外 。
每逢佳节喜庆日子,广大瑶胞载歌载舞,庆丰年,颂盘王,耍歌堂,上刀山,摆长桌酒,饮酒歌,舂糍粑等 。
2006年《贺州瑶族盘王节》和《瑶族服饰》被国家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近年来,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大力继承发扬和开发利用优秀的瑶族民间民族文化,采取了许多措施,逐年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创建民族文化示范点,建立一批瑶族文化生态村,培训瑶族民间文艺骨干,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保护,使瑶族的师公、歌娘、长鼓艺人、唢呐芦笙艺人、织绣艺人的技艺一代一代传承发扬下去 。
贺州拥有丰富的瑶族文化遗产 。除了过山瑶和平地瑶之外,贺州也是全国唯一的土瑶聚居地,土瑶是瑶族人口最少的一个支系,主要分布于贺州市平桂管理区的沙田镇和八步区的鹅塘镇,总人口6169人 。
贺州瑶族文化丰富多彩,目前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有“瑶族服饰”、“瑶族盘王节”、“瑶族芦笙长鼓舞”和“瑶族蝴蝶歌”;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富川瑶族自治县的马殷庙 。
贺州市委、政府十分重视瑶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已公示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2项,建立了三个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馆 。一是富川瑶族自治县瑶族博物馆,展出瑶族同胞的传统文化和与之相关的实物;二是八步区文化馆瑶族服饰展示厅和黄洞瑶族乡瑶族文化展览馆,展示丰富多彩的瑶族风情和各种各样的瑶族服饰 。
贺州市还在富川瑶族自治县的白沙镇黑山村、莲山镇大莲塘村、富川瑶族自治县第二小学建立了三个《瑶族蝴蝶歌》传承保护基地;在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大井村、虎马岭村、新华初中建立了三个《瑶族长鼓舞》传承保护基地;在八步区黄洞瑶族乡中心小学建立了瑶绣培训基地 。
- 广西宾阳五月初五龙舟节
- 广西南宁20处名胜古迹
- 广西兴安榜上村
- 广西桂林大圩古镇
- 广西柳州音乐喷泉 世界第一升降式音乐喷泉
- 广西崇左 中国糖都
- 广西岑溪砂糖桔节
- 广西宜州中元节
- 广西柳城壮欢节
- 广西北流陶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