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庙,亦称武侯祠,位于渭河南岸、岐山县城南25公里处的秦岭北麓五丈原上,距宝鸡市58公里 。是为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而修建的 。
此庙始建于三国末年 。明《万历志》记:“元至元初年郭思恭祀五丈原武侯祠碑记中有‘庙自汉至今,千有余年’”的话 。元明清屡经重修增建 。
民国18年(1929)被土匪烧毁,民国十九年(1930)西北民军某部会同当地群众修复 。20世纪80年代对该庙进行了全面维修,扩大了庙区,增添了设施,使其焕然一新 。现存庙宇基本上保持了清末建筑风格 。
诸葛亮庙分为前后部分,座北朝南 。前半部分是山门、钟鼓楼、献殿、八卦亭、正殿,后半部分是落星亭、碑廊、诸葛亮衣冠冢 。整个建筑排列在由北到南的一条中轴线上 。殿宇高大宽敞,布局严整,主次分明,结构完整 。主轴两侧为独立的院落 。
庙宇的整个建筑具有我国古代祠庙的建筑风格,有较高的观赏、研究价值 。另外庙中还有落星亭、落星石、碑廊、文臣武将廊、八卦阵、结义槐、龙凤柱、三绝碑、显颂碑等景点 。这些景点都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向游人倾诉着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诸葛亮的故事 。
五丈原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城南20公里处,高约150米,宽约1公里,长约5公里,三面凌空,两边环水,南有秦岭屏障,北有渭水自成沟堑,是一处攻退自如的兵家必争之地 。当年诸葛亮六出祁山,取路褒斜道,夺取五丈原,屡次向魏军挑战,司马懿抓住蜀车劳师远袭的弱点,敛兵不出,以逸待劳 。诸葛亮明白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便分兵屯田,供给军粮,为久驻之计 。两军对峙一百天后,诸葛亮不幸因积劳成疾,在秋风瑟瑟的八月,病逝于五原丈原军中 。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死后,“黎庶追思”,人民群众十分怀念他 。凡是他足迹所到之处,都修起祠庙进行祭祀 。这块高100多米,面积约12平方公里的黄土原,形似圆不溜溜的牙牙葫芦,北端小,南头大,最为狭窄的腰部,东西只有五丈宽,故名五丈原 。
五丈原是诸葛亮几十年南征北战中最后一个战场,诸葛亮死后,唐初便有人在此立庙,元代已具规模,明、清两代至民国初进行了九次大的重修复修,并立会春秋致祭,后来由于风蚀雨贫农主人为的破坏,庙宇残破不堪,濒于倒塌 。1980年,政府又拨款修复,并成为宝鸡的一处旅游胜地 。
这座诸葛庙,布局严谨肃穆,山门、献殿、上殿建在一条中轴线上,钟鼓楼屹立前院,八卦亭傲居正中 。殿宇和廊房皆四角起翘,古朴而典雅,既有历史的风貌,又有艺术的韵味 。这对于“好为梁父吟”的诸葛亮来说,是恰当而贴切的构思 。
殿内,除孔明从式塑像外,还有随军而来五丈原的姜维、杨仪、魏延、马岱、王平、廖代等将领的塑像 。献殿内东西两壁镶嵌的40块二尺见方的岳飞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石刻,被人称为“两绝” 。庙内石碑林立,牌匾盈门,皆出于历朝历代名家之手 。迁客骚人、达官显贵屡屡来此凭吊,也为这黄艾艾的五丈原增添了永不消失的风采 。
庙内壁石林立,牌匾盈门,雕像、壁画栩栩如生,全出于历代名家之手,特别是镶嵌于献殿两侧的四十块岳飞书诸葛亮《出师表》石刻,笔法雄健,大气磅礴,堪称书法艺术珍品 。
【陕西岐山五丈原诸葛庙】 五丈原如今是一片农田,游客来这里总想找一找古战场的遗迹和传闻 。在农田的中间有一道河湾,当地叫落星湾,湾中的村子叫落星堡 。
- 陕西宝鸡岐山周公庙
- 佛教三论宗祖庭 陕西户县草堂寺
- 陕西延安花木兰陵园
- 陕西汉中古汉台 汉王刘邦的行宫遗址
- 道教三大祖庭之一 陕西户县重阳宫
- 陕西榆林古刹戴兴寺
- 陕西榆林佳县道教名山 白云山
- 陕西商南金丝峡十景
- 陕西三秦五大古村镇
- 陕西平利 天书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