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足宝顶香会节

宝顶香会是由世界知名文化遗产大足石刻衍生出来的一项佛事法会与民俗活动相交融的文化活动 。它萌动于南宋,兴盛于元代,历经清朝、民国而不衰,已经成为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说农历二月十九是观音菩萨的生日,民间素有“上朝峨嵋,下朝宝顶”之说 。每到农历二月十九,大足宝顶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和朝拜 。
宝顶香会节是由民间自发组织形成的宗教节会 。每到农历二月十九,大足宝顶就会吸引数以10万计的香客、游客前来参观和朝拜 。同时,宝顶山石刻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足石刻以其艺术品质极高、题材丰富多变而闻名遐迩,从世俗到宗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从9世纪到13世纪这一时期的日常社会生活,并充分证明了这一时期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和谐相处局面 。
宝顶香会虽为佛事,但现已融入旅游、娱乐、民俗、商贸等活动 。
宝顶山简介
距大足县城东北15千米 。名僧赵智凤于此建石窟寺,历时70余年建成 。宝顶山是佛教圣地之一,有"上朝峨嵋,下朝宝顶"之说 。
宝顶山石刻造像以大佛湾为中心,东有小佛湾、倒塔、龙头山、殊始山、黄桷坡,南有高观音,西有广大山、松林坡、佛祖岩,北有岩湾、龙潭、对面佛等,共13处景观 。其中以大佛湾石刻造像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保存最完好 。
宝鼎山又名宝顶山、鸣凤山 。位于 重庆市垫江县境东部跳石与沙河之间,是东山尾部最高的一座山峰,海拔1063米,宝鼎山景因其峰高顶尖和常有凤凰鸣叫而得名 。民国二十五年,清朝沙河乡殷姓举人的后人,送殷举人的“宝鼎”二字书法遗作一幅,刻立在寺庙大雄宝殿正面香台下的石壁上,从此名曰“宝鼎山” 。
独特的山体构造,造就了宝鼎山丰富的自然景观,引来了历史上宗教和旅游的繁荣 。宝鼎山脉(东山)呈南北走向,宝鼎主峰峰顶由一礅巨石构成,呈凸出的半圆形,东面是刀切斧劈似的悬崖,人称“舍身崖” 。在峰顶的平台上,修有一个八边行的观景亭,名叫八角亭 。正是这样的山体结构和山势走向,使八角亭成了难得的观云海、雾景、日出和赏月的最佳场所 。从八角亭举目远眺,东南 方向的忠县、丰都、涪陵等县尽入眼帘,江河如玉带,道路似蛛网,炊烟缭绕,江山如画 。倘若是有幸观看日出、云海、雾景,那更是如临仙境 。八角亭的另一面就是宝鼎庙宇,背靠宝鼎主峰之陡峭悬崖而建,木石结构,造型美观大方,风格别致 。屋宇雕梁画栋,飞檐翘角色彩纷呈 。站在庙前小山坡的树林中可观庙宇全景,层层叠叠,如同忠县的石宝寨 。难怪宝鼎山历史上令无数道士、禅师、官贵、文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宝鼎山山清水秀 。跳石水库如一面明镜镶嵌在山脚,湖水清澈,宝鼎山的倒影清晰可见 。湖面波光粼粼,湖中野鸭戏 水,湖边白鹭成群结队觅食 。大坝护栏美观漂亮,为大坝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大坝旁边还有一棵巨大的黄角树,呈伞状,十分壮观 。石砌大坝高百米,雄伟的堤坝展"高峡平湖"英姿 。正在拟建中的龙滩水库位于山的另一边——沙河,它将是重庆市第一宽水面的人工湖,到时两水夹一山,旅游潜力更大 。
宝鼎山自然景观非常优美,可谓人间仙境,“道”、“佛”均视其为理想的修身养性之地 。唐朝初年,道教盛行(唐朝皇帝为了提高其身价和地位,巩固其统治,认“老子”李尔为祖先,于是大兴道教) 。唐贞观四年,一云游道长路过宝鼎山,远看宝鼎主峰象一仰卧着的道士 。爬上山顶一看,宝鼎最高峰又象一盘腿坐着的道士,主峰两边的两个小山峰似道士的双膝 。“盘腿道士”前面有一小山峰,恰似一只香炉,香炉下还有一只昂着头的石龟,遂以为此山与道家有缘 。且“山顶群峰争雄,山峦重叠,绝壁连峰 。腑瞰大地,低万岭于天微,小千家于树点,大好河山尽收眼底 。置身山中,四周诸峰环绕,绿荫如盖,青松翠竹,云蒸霞蔚,花草茵馨,藤萝垂挂 。一年四季,景色宜人 。春赏百花争放,夏听幽谷蝉鸣,秋看满山红叶,冬望皑皑白雪,再加上那百听不厌的阵阵松涛,更使人留连忘返 。”(摘自原《垫江报》周礼文文《旅游胜地宝鼎山》) 。是难得的修身养性的理想之地,于是上报朝廷在宝鼎山修建道观 。唐朝开国功臣、门神尉迟敬德(因唐太宗李世明赐其姓胡,所以又名胡敬德)奉唐太宗李世明谕旨负责在宝鼎山修建道观——清风观的具体工作(清朝《县宗教志》记载:山上庙宇为唐朝胡敬德所首创) 。一千年后的清朝雍正、乾隆时期,湖南耒阳敖山一位姓贺的高僧云游四方(其碑文上记载其曾:踏过三山五岳,遍游南北二京),来到宝鼎,看到宝鼎山清风观虽然破败不堪,但此地风景优美,是理想的修身养性之地,于是重修庙宇,改道教的清风观为佛教庙宇“光相寺”,任33世主持(前32任主持是道长),人称其 “大智和尚”(其塔墓的碑文记载) 。近一千四百年的宗教历史、文化积淀,又使宝鼎山拥有十分丰富的人文景观 。渝东区县,历史上在山顶修建道观、庙宇的及其少见,唯有垫江的宝鼎山!
一次意外的考古发现,把宝鼎山的历史文化追溯到商朝,甚至更早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在瞎马寨附近一个叫店子垭口的地方,宝鼎林场挖土筑墙修建护林点时,出土了多件商代新石器,还有当时十分贵重的饰物——玉石绿母珠 。这说明奴隶社会时瞎马寨就有人类居住和生活,据此推测:宝鼎山可能是原始人类的发源地之一,这些原始人类也许是土生土长垫江人共同的祖先 。因此,宝鼎山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宝鼎山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自然景观堪称重庆的“黄山”——迎客松、云海、雾景、日出、卧佛、千年杜鹃树王、原始森林、紫杜鹃、红杜鹃等;人文景观可谓渝东的“峨眉”——历史悠久的道、佛文化及庙宇、泥塑、浮雕、书法、八角亭、塔墓等古迹 。还有飞龙寨、唐朝的进士坟及出土的二级文物——铜镜、瞎马古寨原始人类生活遗址及出土的商代新石器、避暑、赏雪等,共有景点、景区36个 。
宝鼎山面向沙河方向的山脊、岩石上生长着许多漂亮松树,行如黄山的迎客松 。这么多漂亮的迎客松集中在一个区域,是重庆市所罕见的! 因此,宝鼎山不愧是“渝东名山”!自唐朝以来,宝鼎山就成了宗教胜地和官贵文人的旅游胜地 。有的还乘兴赋诗作词,刻于石碑之上 。现还残存一块草书诗作,部分字虽模糊不全,但仍可辨其大意 。
至解放初期,宝鼎山香火十分兴旺 。最热闹的要数每年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期间,上山许愿、还愿、烧香拜佛的信徒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山上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有卖茶水的、卖小吃的、买小商品的…… 。据当地老人讲:从六月初开始,邻近几个县的香客便从四面八方拥向宝鼎烧香 。他们或敲锣打鼓,或抬牲挑烛,背背香筒,手握香烛,从山下的永安、跳石、沙河邻近的几个庙起香,向宝鼎山进发 。沿途香不熄,口不停(每10来个人就有一个“叫口”领头诵经) 。持续时间达 一月之久 。
在“五宝鼎”(光相寺与南经堂之间的五个小山峰)附近,有一个四户人家的蔡家湾 。他们不耕田,不种地,全靠开旅社、食店和买香烛之类的小商品生活 。后因土匪占山为王,香客稀少而被迫搬离 。每逢庙会,商家云集 。更有少数有商业眼光的人,在山上的黄金地段搭建数十个茅草棚,搞起了摊位出租,竟然供不应求!庙会期间,仅山上开小吃店卖稀饭、凉面、凉菜、油炸食品和卖小商品的摊贩就达数十家之多 。每天养活的叫花子就有五、六十个,足见其当时的繁荣景象 。
【重庆大足宝顶香会节】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到宝鼎游玩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以垫江、忠县、丰都的的游人居多 。虽然那时没有上山公路,山上还是一片废墟,既无吃又无住的地方,但这一切都挡不住人们对宝鼎山的热情 。特别是近几年,自发到宝鼎山旅游的人数剧增,据林场防火登记册记载,每年到宝鼎山的游人都在3万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