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城民间传统习俗:正月十五送灯


河南商城民间传统习俗:正月十五送灯

文章插图
每年正月十五晚上,每家都要给家里死去的新老先人的坟前送灯,表达对先人的纪念,让先人在另一个世界没有黑暗,不再孤独 。送灯就是去坟前点蜡烛,蜡烛外面用个简易的灯罩罩好防风,送灯时候会放炮,放礼花,烧香等 。灯罩一般是自已做的,用各种颜色的彩纸做成 。
送灯是很隆重的,家乡有句话: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可见送灯的隆重 。十五这天,不管离家多远,远在外地的游子都要回到家乡,中午吃团圆饭,晚上送灯 。如果哪家祖坟没有人送灯,就说明这家人没有后人了,这是每家人都忌讳的 。
每年正月十五吃过团圆饭,要烧纸拜祖先后才开始吃 。饭后,就由家里的小孩或年轻人,削竹签,粘灯罩 。当然蜡烛是提前买好的 。如果祖坟比较远的话,就得提前早早准备了 。当竹签,灯罩准备好后,就由大人领着小孩们成群结队到祖坟上去送灯了 。
到祖坟后,先要在坟头上压坟头纸,一般压三叠,正中一叠,两边分别一叠 。意思是,儿孙们来看望祖先了,也表明这座坟有后人,也就是后继有人 。来来往的人看到达坟头纸后,就知道这坟还有后人 。(当然这压坟头纸还有由来,下面再说 。)然后,将坟前杂草拔掉或砍净,插上一排竹签,三至四支竹签一组,围成灯罩大小,在中间栽上一要蜡烛,罩上灯罩 。待天快黑时,点着蜡烛 。接着烧纸,放鞭炮和礼花 。然后,大人小孩们磕头,说些祖先我们来看你了或祈求保佑的话 。
在正月十五的下午,在坟地或路上,你会看见到处是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川流不息 。等到天黑后,漫山遍野都是五颜六色的灯,一片片,一串串,象天上的星空 。你会听见到处都是炮声,到处都是盛开的礼花,你真正才会感到什么是节日,什么是发至内心的喜悦,什么是心甘情愿的奔波 。只有这一天,小孩一个人走在坟地也不会害怕,也只有这一天,老人小孩、姑娘、媳妇齐上阵,同姓家族共欢乐 。
小时候,送灯回到家后,同村的小孩子们成群结队,拿着各家自制的灯笼出来玩,挨家串户 。我记忆中灯笼有各式各样的,有兔子灯,在地下拉着走;有飞机灯,一要竹竿举着:还有八方灯等 。同时,边玩边放炮,那时的欢乐恐怕现在的孩子是没有过的 。年轻人们,就围坐在火笼前,唱民歌,其中有一首民歌就叫《观灯》,商城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调子就是在这首民歌的曲调上改编的 。一般正月十五夜里,村民们自发组织要玩花灯,唱大戏,舞狮子,舞龙,也是挨家串户,热闹非凡 。可惜,现在都成了记忆 。所有的欢乐不再复返了,只有怀念 。
正月十五送灯是有讲究的,这天除了要给祖坟送灯外,每家每户每个房间都要彻夜灯明 。出门的姑娘是不允许在娘家过十五的,更不允许送娘家的灯 。只有娘家人绝人后,才由嫁出去的女代为送灯 。所以娘家人最忌讳嫁出去的女在娘家过十五或送灯,这样娘家人丁不兴旺 。所以老家有“女不观娘家灯”之说 。但媳妇可以送灯,因为她已是婆家里的人 。没有出嫁的女儿还是娘家人,可以送灯的 。
【河南商城民间传统习俗:正月十五送灯】 送灯的习俗据说是从明初开始的 。传说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无从找到父母坟墓的下落 。军师刘伯温出了个主意,说,你是皇帝,没有人能接受你的跪拜,除非你的父母 。这样吧,皇帝你令人在每个坟头前插上蜡烛,能经你跪拜而烛不灭的就是你的父母的坟墓 。朱元璋依此行事,果然如此 。从此,送灯习俗流传至今,成为商城、新县、光山老家一带最隆重的纪念祖先的一种仪式 。也有人说,刘伯温让朱元璋抛洒黄裱纸,纸落谁坟头,哪是父母的坟墓 。所以又有压坟头纸这一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