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传说与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传说与习俗

文章插图
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在民间称“二月二、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在北方,二月初二又叫龙抬头日、春龙节、农头节 。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 。
依据气候规律,农历二月初二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温度回升,雨水也逐渐增多,光、温、水条件已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二月初二也是南方农村的农事节 。
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地位显赫的神物,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 。俗云“龙不抬头天不雨”,龙抬头意味着云兴雨作,而天地交泰、云兴雨作是万物生育的条件 。龙又是鳞虫之精,百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 。二月初正值春回大地、农事开始之时,又是百虫出蜇、蠢蠢欲动之时,故民间有扶龙头、引青龙、剃龙头之举,又有食龙皮、龙须、龙子、龙鳞饼之俗,还有停针、忌磨等禁忌 。
据《易经》中的说法,二月二这一天之前,虽然已属春天,但还蛰伏着,称之为“潜龙在渊” 。这一天之后,阳气上升,春意隐约可见,故曰“见龙在田” 。顾名思义,龙出现了,一切都开始崭露头角 。到了这一天,北方的迎春花开始露出笑脸,仿佛在告诉人们:春天真的来了 。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传说与习俗

文章插图
“龙抬头”一说,最早见于明人刘侗《帝京景物略》:“二月二,龙抬头,蒸元旦,祭馀饼,熏床炕……”至于抬头的为何是龙,又为何只与“二月二”有关,说法和故事就多了 。
据说,龙头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 。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 。后来的黄帝、唐尧、夏禹等纷纷效法先王 。到了周武王,这一习俗还被发扬光大;每逢二月初二,都举行盛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 。这以后,“二月二”便定名为“农头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