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对神话传说中英雄人物的崇祀

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高尔基说:“在原始人的观念中,神并非一种抽象的概念,一种幻想的东西,而是一种用某种劳动工具武装着的十分现实的人物 。神是某种手艺能手,人们的教师和同事 。”传说,是继神话之后产生的口头叙事文学,是既有一定神话特征又具有历史性的故事,其中的主人翁是半人半神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作了大量生动优美的神话和传说故事,塑造了许多英雄形象 。这些英雄为了达到某种理想,或敢于斗争,或勇于牺牲,或自强不息,或舍己为人的精神,在人民群众中有极大的影响 。可以认为,他们的形象,是对中国世世代代勤劳勇敢的英雄人民的最生动的概括;他们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
千百年来,陕西人民就怀着极大的敬意祭祀着神话和传说中的英雄人物 。
一、祭女娲
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最伟大的一位女神 。传说宇宙初辟之时,她和其兄伏羲结为夫妻,繁衍了人类 。又传说她抟黄土造人,创造了人类 。她还曾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支撑天的四极,杀黑龙拯救了中原,积芦灰止住了泛滥的洪水,消灭了凶禽猛兽,使人民得以安居 。因此,中国人民视她为“化育万物”的“神圣女”和炼石补天的英雄 。北宋罗泌《路史后记》云:“女娲氏治于中皇山之原……继兴于丽 。”这个“丽”,即后来的骊邑,也就是今临潼县 。该县称女娲为“骊山老母” 。县城南面骊山西绣岭第二峰古代建的“老母殿”,至今尚存 。骊山之巅九龙顶原有合祀女娲、伏羲之“人祖庙” 。该庙又叫露台祠,今名仁宗庙,已毁,仅存石匾 。临潼县在农历正月二十日与七月十五日祭女娲 。
正月二十日,叫“补天补地节”,临潼县东南诸乡又称“女王节”、“女皇节” 。据说此日是女娲的生日 。节日活动内容是吃“朴天饼” 。这种饼临潼各乡不同,有面糊摊烙的煎饼,也有硬面擀制的烙饼、蒸饼,总的要求是薄页、圆形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圆形象征“天圆” 。饭前举行简单的仪式,由家庭中年长的妇女撕开饼抛向房顶象征“补天”,然后扔人井中或者搁在地上叫做“补地” 。饭后,骊山周围的居民纷纷去老母殿叩拜女娲 。除临潼外,蓝田、富平、耀县、铜川等县市也过补天补地节 。
七月十五日,据说是女娲和伏羲结为夫妻的日子 。旧时,每年此日村民们要在人祖庙举行“羲氏圣会”,合祭女娲、伏羲 。
二、祭黄帝
黄帝,是传说中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姬姓部落首领,号轩辕氏,距今约4000余年 。该部落发祥地在今陕西北部,后来向东迁徙,沿北洛河南下到今大荔,东渡黄河,穿过山西省,定居于河北涿鹿 。当时,蚩尤率九黎族进入中国中部地区,击败了姬姓的兄弟部落姜姓 。姜姓首领炎帝向黄帝求援,姬、姜两部落从而结成临时部落联盟 。在黄帝领导下,他们打败九黎族,擒杀了蚩尤 。不久,联盟破裂,姬、姜两部落之间发生了大冲突 。黄帝在坂泉(今河北怀来)击败炎帝,部落联盟得到恢复 。此后,黄帝威名远扬 。黄河流域较小部落纷纷归附黄帝,形成了规模空前的部落联盟 。从此,联盟内部氏族与氏族、部落与部落之间的界限,开始被打破,跨出了形成民族的第一步 。华夏族(汉族的前身)的主干,就是在这个联盟的基础上形成的 。黄帝和他缔造的部落联盟,把中国历史从野蛮时代往文明世纪推进了一大步 。黄帝,因而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
后人为了纪念黄帝,为他修建了一些陵墓 。黄帝陵在北京市平谷县、河北省涿鹿县、山东省曲阜市、河南省灵宝县、陕西省子长县和黄陵县都有 。其中黄陵县原名中部县,城东建有轩辕庙,黄帝陵在城北桥山之巅 。
清代地方官员每年都要在春、秋两季和正月分别祭扫黄帝陵 。其中正月举行的叫“岁祀”,由延安知府主祭,郝州(今富县)知州和洛川、宜君、中部三县知县陪祭 。每过三年举行一次大祭祀 。延安知府在大祭祀前派遣民夫将陵寝和庙宇破损之处修补完整,把环境打扫干净 。举行大祭祀期间,官员们都要穿戴整洁的衣帽,并戒除嗜欲,以表示虔诚 。有时候,皇帝还要派遣大员来参加大祭祀并担任主祭人 。此外,每逢新皇帝践位时,也要派遣大臣来祭告黄帝 。
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规定每年清明日为“民族扫墓节” 。从此以后,祭陵典礼改为每年清明日举行一次 。民国年间祭陵时,陵寝前的供桌上陈列有美酒、果品、祭菜(10碗)、杯子、筷子、香炉、烛台和一副花供 。花供是用面粉制成的各种人物形像和花卉,共有10余件,式样和颜色都颇具匠心 。轩辕庙里,只陈列香烛,而无其它供品 。
祭陵仪式,以1943年的为例:
早上6点45分,开始祭陵 。
一、全体肃立
二、奏乐(由军乐队演奏哀乐)
三、主祭人就位
四、陪祭人就位
五、上香
六、献爵(即献酒)
七、献花
八、恭读祭文
九、行三鞠躬礼
十、静默三分钟
十一、奏乐
十二、鸣炮(燃放万字头鞭炮)
十三、恭绕陵寝一周(由军乐队为前导:主祭人、陪祭人和参加祭陵的学生、民众依次绕行) 。
礼毕后,官员们下山来到轩辕庙里,排成队列向“轩辕黄帝神位”行三鞠躬礼 。
建国后,每逢清明佳节,陕西省政府都要主持举行隆重的祭陵典礼 。十年内乱中,祭陵活动中断,粉碎“四人帮”后恢复 。兹以1992年4月4日(清明日)举行的“陕西各界公祭黄帝陵暨整修黄帝陵奠基仪式”为例:
是日上午9时,祭祀在古乐声中开始 。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协、延安地区行署、黄陵县政府等单位以及近百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依次向陵寝敬献花篮和花圈 。专程赶来的台湾中华伦理教育会黄陵祭祖访问团成员,身着中国古老礼服,虔诚地向先祖敬献了花篮 。主祭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陶仲恭读了祭文 。陪祭人、中顾委常委、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肖克,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光英等人先后讲了话 。肖克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黄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今天我们公祭轩辕黄帝陵,就是要弘扬炎黄以来几千年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振奋民族精神,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 。王光英说,海内外炎黄子孙都希望看到一个繁荣、富强、文明和统一的中国,这是人心所向,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整修黄帝陵意义重大,希望大家在人力、财力、物力等各方面给予支持,共同努力把这件事办好 。9时20分,主、陪祭人绕陵一周后,整修黄帝陵工程奠基仪式在墓前方汉武仙台南侧举行 。此后,主、陪祭人挥锨栽植了纪念树 。参加祭陵典礼的各界群众共5000余人 。
除历代政府组织的祭典外,黄陵县民间也自发祭扫黄帝陵 。每年清明前夕,陵寝附近各村家家户户就赶制“花供” 。他们的花供中除了人物及花卉造型外,还有面牛、面羊、面猪 。这是由古代祭陵时献的太牢(牛、羊、豕各一只)演变而来的 。清明节这一天,民众不分姓氏,从四面八方来桥山祭扫同一座祖坟 。他们采用的是传统仪式:燃香烛,烧黄表,洒奠酒,献供品,跪拜 。
附祭文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