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节的来历传说

鬼节,顾名思义,与鬼有关的节日、祭祀鬼的节日 。鬼是在人类蒙昧时期,对生命的一种延伸 。东西方文化对于生命延伸的概念略有不同,但人死为鬼一直是鬼文化的主流 。鬼节有中西之分,在中国有很多鬼节,分别有七月半,清明节,三月三,十月初一等 。西方鬼节中有墨西哥鬼节等,但最著名的是万圣节 。此词条将详细介绍中外各个鬼节的起源文化等内容 。
【鬼节的来历传说】 农历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又称为鬼节或盂兰节是祭祀孤魂野鬼的大节日 。
中元节源自道教,后为佛教沿用成为现今俗称的鬼节 。盂兰节在印度语中意指“倒悬”,故事的主角是释迦十大第子目莲,“倒悬”乃指目莲之母受死后受饿鬼之苦,不能进食 。后得释迦帮助,悉其用百味五果供养十方佛并藉功德救母 。因此民间为了祭祀孤魂都在鬼月(农历七月)举行普渡会,俗称鬼节 。一般来说古都不愿在此月作嫁娶等重要事宜 。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 。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盂兰会」 。盂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着、苦不堪言 。为了使众生免于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 。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盂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