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历史上分属湖广及粤西,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交汇融合之地,深受两地的文化熏陶,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 。婚俗,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婚姻习俗,它以有规律性的活动约束人们的婚姻行为与婚姻意识 。传统婚俗的约束力,不依靠法律和科学,主要依靠的是习惯势力、民族心理与传统文化 。全州虽然存在瑶、苗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但汉族还是占了总人口的绝大多数 。因此,在此所提的全州传统婚俗,指的是全州汉族人民大多数地方过去惯用的婚俗礼仪 。
一、全州传统婚俗礼仪
全州传统婚俗与中原汉族传统婚俗大致相同,但也有很多细节上的差别,显示着全州地方民俗特色 。
(一)议婚
在传统的全州婚俗中,与中国汉族传统婚俗一样,受封建礼教思想的影响,所谓“男女授受不亲”,旧时男女之间连基本的接触都不敢有,更不可能有自由恋爱 。因此,在解放前,尤其是封建统治时期,全州的男女建立婚姻关系的开端不是源自男女之间的感情确立,讲究的是门当户对,依凭的媒妁之言,父母之命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 。”在全州,农村议婚中有一个重要程序:
第一、媒婆设想,两边游说 。所谓“媒婆媒婆能讲会说 。”媒婆首先根据男女双方的具体条件,分析是否,或者媒婆受男女一方父母之委托,到另一方去游说,试探,查访情况 。
第二、媒婆牵线,双方见面 。媒婆通过游说试探,认为双方有一定的意愿,便约定时间地点见面,男女双方在亲戚朋友陪同下,试看对方,认为人不错,再共同相会交谈,通常情况是男方请女方吃米粉 。吃完米粉后,初战告成 。然后,双方通过多种渠道打听对方的情况,查历史,访家境,识品行 。
第三、女方看旦,“看旦”又名看家门、查家 。届时女方和两位称为“陪花姑娘”的姑娘在多位亲友的陪同下,到男方家查访家况(也有女方本人不去的),男方设宴款待 。期间由媒人介绍议婚双方相识 。女方亲友代提财礼要求,男方当时通常一概应承,并赠诸宾客“行脚钱” 。次日,双方通过媒人细议 。有些地方还允许进入议婚男子内室翻箱倒柜察看真情实况,之后再通过媒人议婚 。
(二)定亲
在流传已久的全州传统婚俗中,定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媒人的奔走之下,如果双方父母都满意了,男女二人便可定亲 。定亲在全州被称为“下定”,而对于女子而言也称为“放旦”,即放定在某个地方的意思(在全州话中,‘旦’就是地方的意思) 。
定亲的首要工作就是“合八字”,即拿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请算命先生合过,看是否有相克的情况,没有相冲,便互相交换两家的庚帖,作订亲的凭据 。合八字在旧时全州人的心目中非常重要,它不但影响到夫妇的幸福,而且影响到整个家庭的幸福 。因为据说如果女人的八字“克夫”,结婚后丈夫就难免一死;反之,如果男人的八字“克妻”,结婚后妻子也难免一死 。女人的八字如果犯了“扫把星”,结婚后便会使丈夫家里不断发生乱子 。
由于人们的重视,因此,在全州民间至今还流传着很多关于“合八字”的谚语,如:“黑鼠黄牛两头旺,青牛黑猪喜洋洋 。金鸡不与狗相见,青龙见兔泪交流 。”等 。按照这些谚语的说法,如果生肖相克便不能成婚,如相配则被认为是美满姻缘 。旧时的全州人,无论贫富都对此深信不疑 。只有“八字”合好了,才有下文,也就可以下定了 。下定后,接着看日子,选定黄道吉日,先征求女方意见,意见一致后,定下婚期 。
婚期定下后,男方需准备好担子,担子内包括糯米做的粑粑、酒、肉(肉要正菜,即猪的腿肘子肉)、布(一定要四匹)等,来到女方家宴请女方的近亲,定下婚姻关系 。叫送担 。
然后报日子 。男女青年相识了解后,禀告父母,托媒人沟通,男方给女方送彩礼,然后定婚期 。婚帖面写预报佳期,期书要求书写18字,每边各9字,叫天长地久 。在媒人的说服下,双方意见一致后,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给女方,约定日期陪同女方家长和舅舅到男家相会,男方设宴款待 。小伙子执壶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后敬自家舅舅,然后先客后主依序敬酒 。双方商定婚期,订婚告成 。
尔后男方送女方重礼、聘金,女方准备嫁妆,男方准备家具,依期举行婚礼 。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对糯米粑(俗称“团圆粑”)送到男家,男方心领神会,盛情款待并请左邻右舍陪客 。一般均尊重女方倡议将婚期提前 。日子定下了,这门亲也算是最终确定了 。
(三)结婚
- 传统民间婚礼禁忌
- 维吾尔族舞蹈—赛乃姆
- 壮族铜鼓习俗
- 广西壮族民族工艺品绣球
- 桂林传统地方戏曲 渔鼓 弹词
- 广西隆安民族文化 佛手莲花舞
- 黎族传统节日“三月三”
- 荷兰鲜鱼节
- 泰国元旦节
- 泰国的新年—宋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