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开斋节

在我国陕西、甘肃、青海、云南等地的回民将开斋节亦称为“大尔德”,流行在全国十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中,但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民族在过节时又有许多本民族的特点和习俗 。
回族的斋月,是伊斯兰教历九月(莱麦丹月) 。回族为什么要封斋呢?据《古兰经》载,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40岁那年(伊斯兰教历九月),安拉开始把《古兰经》的启示给他 。因此,回族视斋月为最尊贵、最吉庆、最快乐的月份 。为了表示纪念,就在每年伊斯兰教九月封斋一个月 。斋月的起止日期主要看新月出现的日期而定 。
【回族的开斋节】初一的傍晚,太阳落山后,各地的回族有的到清真寺的宣礼塔上,有的到墙头上或房屋顶上,有的站到眼界开阔的地埂和渠坝上,盯着西方的天空,细心寻找月牙儿,见月牙儿就入斋 。如果大多数人都没有看见,有两个以上的人确实看见了,大家也都公认“见新月了”,可以入斋了 。如遇到雾气茫茫、黑云翻滚、黄沙弥天等特殊的气候条件,不能目睹新月,可推迟到初二、初三的晚上 。现在,绝大多数回族都是按照这个习惯办的 。
斋月里,回族的生活安排得比平时要丰盛得多 。一般都备有牛羊肉、白米、白面、油茶、白糖、茶叶、水果等有营养的食品 。
封斋的人,在东方发白前要吃饱饭 。东方发晓后,至太阳落山前,要禁止行房事,断绝一切饮食 。封斋的目的就是让人们体验饥饿和干渴的痛苦,让有钱的人真心救济穷人 。通过封斋,回族逐步养成坚忍、刚强、廉洁的美德 。
当人们封了一天斋,快到开斋时,斋戒的男子大多数都要到清真寺等候 。听见清真寺里开斋的梆子声后,就在寺里吃“开斋饭”了 。开斋时,若是夏天,有条件的先吃水果,没有条件的喝一碗清水或盖碗茶,而后再吃饭 。这主要是斋戒的回民在夏天首先感到的是干渴,而不是饥饿 。若在冬天,有的人讲究吃几个枣子后再吃饭 。相传穆罕默德开斋时爱吃红枣,所以回民现在也有这种习惯 。
以上这些,只是狭义的斋戒 。广义的斋戒是,不仅不吃不喝,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清心寡欲,表里一致,对耳、目、身、心都要有所节制 。要做到耳不听邪,目不视邪,口不道邪,脑不思邪,身不妄邪 。如果只禁饮食,挨饥饿,而两面三刀,恶语中伤,横行霸道,胡作非为,是不符合斋戒真谛的,也是不全面、不完美的 。
至斋月二十七,是“盖德尔夜”,也有的叫“坐夜” 。“盖德尔”是阿拉伯语,即“前定”和“高贵”之意 。回族群众认为,在这一夜,安拉把全部《古兰经》通过哲卜利勒天使下降给穆罕默德 。在这一夜做一件好事,胜过平时一个月所做的事 。因此,在这一夜,一般都要做些可口的开斋饭,特意送到清真寺里让大伙儿吃,有的还请一些人到家里吃开斋饭,经济条件较好的还设宴待客 。吃完饭,可以到清真寺赞圣、诵经,也可以在家砸一些核桃,炒一些瓜子和花生,或煮一些羊骨头,边吃边聊天 。整夜不眠,通宵达旦 。
有些地区在这一夜还张灯结彩,互赠礼品,庆贺“盖德尔夜” 。
斋月结束,还未举行节日会礼前,回要按照家庭人口多少计算,舍散“费土尔”钱 。
封了一个月斋,不交“费士尔”钱,便失去了斋戒的完美性 。
斋戒期满,就是回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之—开斋节 。
开斋节要过三天,第一天从拂晓开始就热闹起来 。家家户户都要早早起来,打扫院子巷道,给人以清洁、舒适、愉快的感觉 。男女老少都换上自己喜爱的新衣服 。回族群众聚会和活动的场所——清真寺,节日里也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悬挂起“庆祝开斋节”的巨幅标语和彩灯 。
节日中,家家户户炸馓子、油香等富有民族风味的传统食品 。同时,还宰鸡、羊,做凉粉、烩菜等,互送亲友邻居,互相拜节问候 。
新疆地区的回族,在节前要扫尘,粉刷房屋 。男人要理发,男女都要沐浴、换新衣 。全家吃“粉汤” 。这种习俗,在全国各地都大体相同 。有许多回族青年在开斋节举行婚礼,使节日更加热闹,展示出绚丽迷人的色彩 。
附:古尔邦节、茂鲁德节、开斋节(尔德节)并称为回族的三大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