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州民歌

崖州民歌是海南民歌的古老歌种之一 , 流行在三亚、乐东黄流及古崖州属地 。古老的崖州民歌 , 至今仍在传唱 。没有任何花哨的修饰 , 民歌歌手将热情的曲调注入吟唱中 , 把对生活的热爱用质朴的语言淋漓畅快地一一释放 。
所谓"崖州民歌" , 指的是用客语方言咏唱、格律异常严谨且自成一体、蔚起于古崖州"西六里"乡间并向四周传播的一种汉语民谣 。《崖州志》指出:"崖语有六种 。"其中写到"客语 , 与闽音相似 , 永宁里、临川里、保平里及西六里言之 。与郡语同 。"这里所说的"客语" , 就是用于咏唱崖州民歌的汉语方言 。它属闽南语系;是福建移民在晚些时候才带来的 , 故沾了个"客"字 。
崖州民歌题材广泛 , 内容丰富 , 歌词多为七言 , 从人文历史、风光景色到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无不涉及 。已发现的叙事长诗不下百首 , 是崖州民歌中的瑰宝 。崖州民歌曲调优美动听 , 有号子、叫卖调、拉大调、柔情调、嗟叹调、哼小调等 。常见的曲目有《十送情郎》、《梁生歌》、《张生歌》、《孟丽君》、《驻春园》等 。
这种以口头传唱和手抄文本流传至今的民间歌谣 , 是崖州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抒发感情、唱颂美好生活的民歌 , 是樵夫平民渔翁百姓之歌 。
崖州民歌的内容一般有长篇叙事歌 , 生活长歌 , 短歌和对歌四大部分 。长篇叙事歌(俗称歌封或大朝歌) , 这一题材的民歌每部都是一部叙事长诗;长歌(俗称歌牌) , 这类民歌的代表作有《贫家织女怨》、《十道情郎》等;短歌(俗称歌仔)以七言四句体为一首 , 短歌多为即兴吟唱歌 , 精品极多 , 传唱范围广 , 如《观音填海歌》;除此之外 , 还有对歌(俗称答歌) , 民间对歌艺人具有很强的口头即兴创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 对歌内容随意 , 即兴唱答通宵达旦对唱不停 , 在民间文化中堪称一绝 。
崖州民歌格律严谨 , 在每一首(或每一段)的四句歌辞中 , 要求第一、二、四句的尾音都要押韵(首句亦不许脱韵) 。四句尾音的音调 , 也顺次严格规定为入声(或阴平)、阴平、入声、阳平 。即除第一句的尾音稍可通融外 , 其余三句的尾音音调都不许更改 。除了尾音 , 别的字音也须尽可能符合平仄 。而对各句第四个字的音调要求尤严 。此外 , 每一首(或每一段)中的四个尾音均不准彼此重复 。总之 , 就韵律而言 , 它比绝句或竹枝词还严格 。
【崖州民歌】崖州民歌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 长期以来依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 。由于民间艺术根植的土壤就是广大群众 , 民间对民歌的改造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民间歌者借物咏怀 , 将当地的风土人情全部注入歌曲之中 , 为民歌形式和内容增添了新鲜血液和活力 。
但是由于很少掺杂市场因素 , 缺乏市场推广使得包括崖州民歌等艺术形式的推广之路越走越窄 。如同我国众多古老民间艺术文化一样 , 崖州民歌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艺术传承问题 。在现代化潮流的冲击下 , 这种民间音乐难与来势汹涌的流行音乐相抗衡 , 如不及时抢救保护 , 就会随着传人的离去而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