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人认为死亡是生命的终结,是从现世走向来世,人什么时间死,是有“前定”的 。家中有人死亡,首先听到的是妇女的悲哭,然后,各方人士聚来,准备丧事 。首先要做的是“谈吉布”―报丧 。人死时,家属立即派人到邻近的村庄或亲朋家,把讣告交给与死者有关的人 。报丧的人叫着“乃贾布” 。
当今,在有条件的地方,人们则改用在报上登讣告的办法了 。但在城市里,逢有亡人,便有一个男子拿着鼓,敲着特殊的鼓点,喊着“真主的奴隶们,信仰真主吧!某某人去享受真主的慈悲去了!”
古埃及居民看到太阳每晚在西方落下去,次日清晨再从东方升起来,周而复始 。他们就认为生命也像太阳一样,死亡只是暂时的离去,因为相信有来生,所以当时不管贫富都崇尚厚葬 。古埃及民居多用砖木甚至芦秆建造,只有坟墓才用石头,他们把住宅看作旅舍,而把坟墓当成永久住宅 。他们习惯在墓里描绘灿烂的人生细节,祈求来世能这样生活 。
开罗旧城东南部有座"死者城",从伊本·图伦清真寺一直往南就到了这片闻名遐迩的墓地 。说是墓地,但地面建筑与普通住宅无异 。这些房子大都建于13-15世纪,每户门框上写着墓主姓名 。房子款式陈设能反映死者的身份及贫富 。那些先贤和王公贵族的房子多为拱顶石刻,有的还带花园和三层高的宣礼塔,平头百姓则是砖墙圆顶甚至土墙坡顶等简易房 。埃及人统称这种房屋为"赫什",这里还有门牌和街名 。当年埃及人的丧事与远古比已趋简约,但葬礼结束后死者亲人仍须在"赫什"里守灵40天 。
最令人诧异的是现今这些"赫什"里竟然常年有人居住,一些无家可归或收入微薄者最初借此避风躲雨,渐渐就占据了这里,俨然形成一个社区 。笔者到死者城大街小巷走了一圈,亲眼看到几位老者,有的手拿水烟袋,有的端一杯咖啡,当街倚墙闲聊 。那些墓主的后代出于怜悯,也懒得前来干涉 。
当代埃及人的葬仪比中世纪更为简单,大多头天过世,次日即葬,当地俗话叫"亡人奔土如奔金" 。为了速葬,习惯在哪里过世就在哪里安葬,不强调叶落归根,将亡人运归故里 。他们也有等候远方亲人奔丧习俗,但仅以三天为限 。现代埃及人的葬礼非常俭朴,无论死者生前贫富贵贱,都用同样尺寸白布裹尸,都举行一样程序的葬礼,都埋葬在同样大小墓穴里,不允许任何物品陪葬,不主张立墓碑、留坟头,更不建高坟大墓 。
【埃及丧葬习俗】现代埃及人提倡厚养薄葬,教导子女要孝敬、善待父母,对丧失劳动和生活能力的,更应充分满足其物质及精神生活的各种需要 。然而一旦父母辞世,则应本着节俭精神,力行薄葬,禁止以孝为名,大操大办,挥霍浪费 。
- 埃及的教师节
- 埃及习俗禁忌 不可拿针打比方
- 埃及拿蚕豆当国菜
- 埃及人的大饼
- 埃及人的日常交往礼仪与风俗
- 埃及传统民间艺术:“肚皮舞”“转裙舞”
- 埃及人对莲花情有独钟
- 埃及人吃羊肉的礼仪
- 日本的习俗
- 日本的祭祀习俗–神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