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饮食习俗

蒙古国主要以肉类为主 , 附加一些奶茶、面食、炒米等 。
烤羊肉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 , 以畜牧为生计 。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 。每年七八月份牛肥马壮 , 是酿制马奶酒的季节 。勤劳的蒙古族妇女将马奶收贮于皮囊中 , 加以搅拌 , 数日后便乳脂分离 , 发酵成酒 。随着科学的发达 , 生活的繁荣 , 蒙古人酿制马奶酒的工艺日益精湛完善 , 不仅有简单的发酵法 , 还出现了酿制烈性奶酒的蒸馏法 。六蒸六酿后的奶酒方为上品 。马奶酒性温 , 有驱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 。被称为紫玉浆、元玉浆 , 是“蒙古八珍”之一 。“手扒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方法之一 。做法是将肥嫩的绵羊开膛破肚 , 剥皮去内脏洗净 , 去头蹄 , 再将整羊卸成若干大块 , 放入白水中清煮 , 待水滚肉熟即取出 , 置于大盘中上桌 , 大家各执蒙古刀大块大块地割着吃 。因不用筷子 , 用手抓食而得名 。斟酒敬客 , 吃手扒肉 , 是草原牧人表达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 。当你踏上草原 , 走进蒙古包后 , 热情好客的蒙古人便会将美酒斟在银碗或金杯中 , 托在长长的哈达上 , 唱起动人的敬酒歌 , 款待远方的贵客 , 以表达自己的诚挚之情 。
奶皮子
奶皮子是哈萨克、维吾尔、蒙古、锡伯等少数民族喜欢的奶制品 。奶皮子是指牛、羊奶上面漂浮的一层脂肪和奶蛋白的混合物 , 其味有奶香和脂肪香 , 略有甜味 , 十分可口 。提取的方法是一般在傍晚挤牛奶或羊奶 , 静置一夜后 , 第二天撇去上面的浮油 , 这种浮油 , 像奶子结了一层皮 , 所以称其为奶皮子 。少数民族称其为“卡依玛克” 。这种生奶皮子含有一定的酸质 , 自然发酵后略含酸味 , 吃起来有一股浓郁的香味 。俄罗斯人称这种奶皮子为“斯米旦” , 是抹在面包上吃的一种调味品 。还有一种奶皮子是在牛、羊奶煮熟后 , 等奶凉却后 , 取下奶子上面浮的一层奶皮 。这种熟奶皮子多为家庭制作 , 大多用抹在馕上或是放在奶茶中食用 。特别是哈萨克族、维吾尔等少数民族早晨喝奶茶时 , 要喝带有厚厚奶皮的奶茶 , 其味特别香 。
【蒙古饮食习俗】奶茶
茶品主要是奶茶 , 香香的、浓浓的 , 有些发褐色 。蒙古人每天必喝奶茶 。熬奶茶可是个技术活 ,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掌握火候 , 否则 , 就会失去奶茶的味道 。先把砖茶弄碎 , 放入铁锅或铜壶、铝壶中煮上一段时间 , 滤出茶叶梗 , 兑入牛奶或羊奶 , 放入适量的食盐 , 再煮沸一会儿 , 便做成了既有奶味又有茶香的奶茶 。
各茶馆尽管门脸大小、装修好坏有所不同 , 但主食基本上都是馅饼、烩菜、熘丸子、饺子汤、包子等 。除馅饼外 , 像烩菜、熘丸子、饺子汤(蒙语中饺子发音为“扁食” , 与中国蒙古族叫法一样)、包子等蒙文发音都与汉语一样 , 哪怕你不懂蒙语 , 想吃这些东西 , 即可张口点 , 服务员肯定能听懂 。可见中国文化对蒙古有着深深的影响 。
蒙古的馅饼不是烙的 , 而是用油炸的 , 形状也不是圆的 , 就像北京的炸合子一样 , 是半圆形的 , 里面全是肉 , 谁知道是牛肉还是羊肉 , 反正皮薄肉厚 , 咬一口 , 满嘴的肉香 。包子的做法与国内也有所不同 。蒙古人做包子的面是不发酵的 , 包子的形状就像北京的硬面蒸饺 , 但吃起来口感就像北京的锅贴一样 , 有些硬 。蒙古包子的最大特点是 , 馅是纯肉疙瘩 , 而且油大 , 咬一口 , 里面的油就会嘀嗒嘀嗒地流下来 。对于刚到此地的外国人来说 , 这样的美味实在是难以享受 。
蒙古国市区餐饮以西餐为主 , 并有中餐、蒙餐 , 旅游度假村多为西式蒙餐 。
蒙古国夜生活丰富多彩 , 参与时一定注意安全 , 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 因该国禁酒 , 晚12点后酒吧、酒店不售酒 , 请不要勉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