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花桥


吴川花桥

文章插图
花桥原是吴川市梅录镇隔海村居民为过江进城闹元宵而搭起的桥 。据说起初是用竹排或小船连成的,后因浮桥危险,改用竹木搭桥 。在旧社会,人们怀有"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思想,怕男女同走一条桥,免不了磨肩擦背,于是又改搭男女二桥,还把女桥盖住,装饰一番,越装越美,便成了"花桥",相传至今,红男绿女相拥雀跃,热闹非凡 。
简介
“花桥”顾名思义 。就是用花装饰点缀的桥 。这种解释用于古时的花桥或许正确 。不过,花桥的历史发展到今天,它的意义已不仅仅是鲜花装点桥了 。今天花桥,与其说是花桥,倒不如说它是一个民间艺术展馆更为恰当 。它构成包含了雕塑艺术、盆景工艺、灯光效果、诗书情画意和古牌楼建筑艺术风格等等 。
“正月十五晚行花桥,买支白花生个仔 。”这个吴川人民的风俗习惯来由已久 。而今,不仅仅是吴川人游花桥、赏花灯,越来越多的外地人也赶来吴川一睹风情,更有不少外宾亦慕名而来,这给粤西古镇--梅荨增色不少 。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晚,踏着夜色,游人倾城而出,拥向花桥 。花桥是由吴川市梅荨镇上隔海村群众装饰的 。他们把梅江上一座桥梁点缀得花团锦簇,灯火辉煌,桥头龙飞凤舞,逼真动人 。远远望去,犹似一条火龙腾出水面,横跨梅江,气势磅礴,无比壮观 。走近花桥,桥的两侧,鲜花争妍斗丽,诗书画高悬,彩灯交辉,倒映水中,任人欣赏,随人联想 。花桥与泥塑、飘色,被誉为梅荨元宵“三绝” 。
传说
据说明万历年间,梅荨隔海村群众想过渡上街闹元宵,甚感困难,村中有吕氏兄弟2人,借用市场屠宰台,架成一座桥,让人们过桥欢度元宵 。次年元宵人们用船架设浮桥,但过桥时有些花花公子乘人多挤拥之风调戏妇女,于是第三年多架了一座浮桥,以竹篷盖、封边、开窗、摆设鲜花,张灯结彩,称为"花桥",专供妇行走 。
【吴川花桥】花桥从此作为一种民间艺术,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传到近年,花桥已发展成为一桥承载本地多种民间艺术 。
又一传说,很久以前,隔海村群众为了过江闹元宵,每年都用小船或竹排连成一道浮桥,把人们渡过江去 。有一年元夜,人们正挤拥着过桥,突然一阵大风把浮桥打翻,人们全部跌落水中,男女老少,哭爹喊儿,十分悲惨 。正在这时,忽然一位仙女从天上飘下来,把彩带一挥,彩带立即变成了一道彩虹桥架在江面上,这条桥全是用花编成的,十分美丽,跌落水中的人们立即爬上花桥,没一个人伤亡 。
从此以后,隔海村群众为了纪念这位仙女,每逢元宵就仿照这条仙桥的样子用竹木搭桥,然后装饰成了花桥,并在桥头雕造一个仙女的泥塑,以庇佑后世 。
发展
近年的吴川花桥,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桥身,二是桥的两端的点缀 。花桥的入口处,有一座古建筑风格的牌楼,这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风格的继承,牌楼上有各种各样的图案花纹,龙飞凤舞,红墙绿瓦,檐角四翘,上有横匾,两边有对联,十分壮观 。花桥的另一头,正对着桥有一座以仙女散花为主题的大型泥塑,两米多高的仙女,座落在繁花拥簇之中 。泥塑精雕细刻,巧夺天工,形态栩栩而生,令人叹为观止 。
这座泥塑不仅工艺精湛,它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凡是游客们买到一支经过泥塑上喷泉喷洒出来的水淋过的白菊花,今年就会生仔,如果是红菊花,就是生女 。因此,这就是年轻的夫妇和情侣特别钟爱的地方 。这也是花桥年年人流不衰的主要原因 。
花桥最漂亮的地方还是主体部分(桥身) 。花桥是在原来的钢筋混凝土桥的基础上,用竹木搭架,把整座桥形成一个四方形通道 。花桥顶部盖有彩色塑料膜,纵横交错挂着五颜六色的彩旗,装点着一串串葡萄、草莓等果实及绿叶;上面及两侧的各种颜色的日光灯,把整座桥照得五光十色,灯火辉煌,一串串、一盏盏的彩灯,有如繁星点点,银河泻地;桥的两侧贴挂着吴川各界名流文豪们的诗书画等杰作,走进去如入诗书画廊 。两边的繁花拥簇,争奇斗研 。怒放的鲜花,辉煌的灯饰,勾勒出一副诗情画意的天地 。
解放后,1957年,为了方便群众,镇政府在上隔海村江面上建起一座水泥桥,从此后,花桥便第一次有了自己固定"住址" 。2001年元宵,除保留上隔海花桥张灯结彩供游人游览外,还在风景秀丽的江心岛搭起一座花桥 。花桥设计既继承传统,又具有时代气息 。为安全起见,2001年以来,已改用通往江心岛的钢筋水泥大桥装饰,桥长数百米,宽约十一米,桥边摆满鲜花,插满彩旗,挂满名人书画,装上彩灯,甚是雄伟壮观 。
吴川每年的庆赏元宵活动必定少不了制作和搭建飘色、泥塑、花桥,吴川民间艺术“三绝”早已闻名中外,2000年,文化部命名吴川市梅菉镇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已成为吴川靓丽的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