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秧歌

吉林地区的民间舞蹈有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高跷等形式 , 多在一起配合演出 , 统称为“秧歌” 。
【东北大秧歌】解放前农村秧歌又扭又唱 , 又叫唱秧歌;农村秧歌游屯串村 , 又叫“跑秧歌”;城镇秧歌光扭不唱 , 又叫“扭秧歌” 。
解放前的秧歌队全是男的 , 二人一小组 , 一个“上装”(扮女的 , 又叫“包头的”) , 一个“下装”(扮男的 , 又叫“斗丑的”) , 叫做“一副架” 。四人一大组(两副架) , 叫“一棒鼓” 。在秧歌队中“头棒鼓”“二棒鼓”“三棒鼓”……排列有序 , 每人都有固定的位置 。“头棒鼓”是全队扭唱技艺最高的 , “二棒鼓”次之 , “三棒鼓”更次之 。秧歌队的领头带队的戴文生巾 , 披斗蓬 , 持折扇 , 只他一人没有“上装”搭配 , 故称“傻公子” , 又叫“拉衫的” 。秧歌队的排尾叫“老坐子” , 也是一副架:“上装”是一个扮相刁泼的老太太 , 手拿两根棒棰 , 耳戴红辣椒;“下装”是一个扮相滑稽的老头 , 驼背 , 拄拐杖 。秧歌队中也有扮故事中人物的 , 如青蛇、白蛇、猪八戒、孙悟空等 。秧歌队大的六七十人 , 小的二三十人 。
解放后的秧歌淘汰了“傻公子”、“老坐子”、“一副架”和“一棒鼓” , 淘汰了男扮女装 , 男的扮男的 , 女的扮女的 , 无论城乡都是只扭不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