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企业|还记得2019年的家电行业吗?大疫三年,谁在裸泳?( 二 )


“大企业的护城河更高 , 尤其是品类多元化的企业 , 可以做到东方不亮西方亮;而小企业无论是资金流还是市场规模都较弱 , 抗风险能力低 。 以空调产业为例 , 我们观察到 , 以前那些依靠代工的品牌 , 正在大量消失 , 而有自己工厂的重资产企业 , 大家还能撑下去 。 这是市场自然的优胜劣汰 , 是经济换挡期的阵痛 , 还是应该以平常心看待 , ”索晓芳表示 。
事实上 , 不仅小企业难过 , 2022年大型家电企业同样艰难 , 近期 , 美的、京东、国美等家电企业及相关渠道平台相继爆出裁员消息 , 未来是否有更多企业加入这一阵营未为可知 。 经济学家许小年曾对当前经济形势做出判断 , 他认为 , 当前经济已经出现“滞胀”局面 , 诸如粮油、燃气、燃油等生活必需品消费在增长 , 而非必要消费品将呈下降趋势;只有到经济复苏期 , 这种局面才会改变 。 而对于企业 , 他认为当务之急是进行收缩 , 保证自己存活下去 , “企业倒下去容易 , 但成就一家企业 , 至少需要数十年时间 。 ”特殊时期的业务收缩、裁员等手段 , 更多是企业无奈的丢卒保车之举 , 只有先活下去 , 才能在经济复苏苗头出现时迅速“回血”复原 。
中国家电企业的阵痛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
企业生存之道 创新突围的N个立面
事实上 , 中国家电产业经历过数次换挡期 。 2012-2014年间 , 海尔被爆出裁员1.6万余人;同一时期 , 美的也曾进行战略收缩 。 方洪波后来回忆说 , 如果没有当年的调整 , 美的便不可能有如今超3000亿元的营收规模 。
在上一波改革中 , 中国家电企业扣响了供给侧高端化的大门;而本轮改革 , 家电企业则在C端产品高端化之外 , 开启了对 “第二跑道”的思索 。
以最近美的在投资者交流会上透露的信息为例 , 2022年美的鉴于内外部环境的判断 , 将有序收缩非核心业务 , 暂缓非经营性投资 , 多措并举 , 以夯实增长潜力 , 提高经营业绩 。 他们提到 , 对于toC业务 , 要继续转型升级 , 结构优化 , 同时加强海外布局;对于toB业务 , 要坚定转型信心 , 继续加大投入 。 美的这里提到的toB业务包括“四大业务” , 即机器人与工业自动化、楼宇科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储能;以及“四小业务” , 即万东医疗、安得智联、美云智数、美智光电 。 而其他如海尔、海信、创维、TCL、格力等传统综合家电企业 , 其产业升级路径基本与美的一致 , 即toC、toB两条腿走路 , toC端加大高端化、品质化升级投入 , toB端入主新能源、汽车、光伏、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新兴产业 。
疫情以来 , 厨电行业也受到极大冲击 。 尽管从2018、2019年左右 , 关于厨电行业增速放缓的趋势已经显现 , 但疫情的到来 , 让该行业错失了可用时间化解的“软着陆” , 变成实打实的“硬着陆” 。 面对疫后业绩修复的压力 , 曾经“四平八稳”固守城池的厨电企业也加速了在多元化方向的攻城略地 , 譬如几家头部企业如出一辙的跨界集成灶 , 广泛推出子品牌 , 积极进行下沉市场布局等 , 都凸显了这种紧迫性 。 2022年 , 老板电器推出厨房冰箱 , 方太旗下的米博品牌推出洗地机 , 这在2019年绝对是大家意想不到的 , 因为之前的厨电头部品牌一直是以“专业化”著称 。 在米博无滚布洗地机的发布现场 , 方太方面表示 , 作为高端厨电品牌走出厨房 , 以更丰富多元的产品拥抱家庭、推动家庭幸福的探路者 , 米博将不仅是清洁电器的参与者 , 还将成为全新的开创者 , 同时 , 米博也将成为方太集团向千亿目标进发的重要支点 。 事实上 , 近年来那些曾经专注“专业化”的企业都在悄悄“食言” , 譬如格力、九阳、科沃斯 ,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 , 多元化的发展显然成为必选项 , 尤其是在企业营收、利润遭遇重压的特殊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