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研报:人工智能机器人开启第四次科技革命(12)
控制要素:也称为运动要素 , 对外界做出反应性动作;对运动要素来说 , 智能机器人需要有一个无轨道型的移动机构 , 以适应诸如平地、台阶、墙壁、楼梯、坡道等不同的地理环境 。 它们的功能可以借助轮子、履带、支脚、吸盘、气垫等移动机构来完成 。 在运动过程中要对移动机构进行实时控制 , 这种控制不仅要包括有位置控制 , 而且还要有力度控制、位置与力度混合控制、伸缩率控制等 。
从商业机会的角度来讲 , 三大要素并不是独立割裂的 , 例如做视觉传感器的玩家往往要配套相应的软件算法 , 服务于各细分场景的厂商需要极强的多传感器融合、多机型控制及面向行业的智能决策能力 。
三大要素中既有专精于某一环节的零部件或软件供应商机会(如核心零部件、操作系统、关键控制算法等) , 也有整合了其中2-3个环节的关键技术要素 , 为细分场景提供全套服务的应用机会(例如在清洁、配送、交通等场景的机器人服务商) 。
1.感知——机器人感觉器官(1)传感器分类
内部传感器:内部传感器是用于测量机器人自身状态的功能元件 , 其功能是测量运动学量和力学量 , 用于机器人感知自身的运动状态 , 使得机器人可以按照规定的位置、轨迹和速度等参数运动;包括位置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力矩传感器、姿态传感器等 。
外部传感器:外部传感器主要是感知机器人自身所处环境以及自身和环境之家的相互信息 , 包括视觉、力觉等 。 包括激光雷达、嗅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可见光和红外线传感器等 。
文章图片
(2)传感器在智能机器人的应用
视觉和接近传感器:类似于自动驾驶车辆所需的传感器 , 包括摄像头、红外线、声纳、超声波、雷达和激光雷达 。 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多个摄像头 , 尤其是立体视觉 。 将这些传感器组合起来使用 , 机器人便可以确定尺寸 , 识别物体 , 并确定其距离 。
触觉传感器:微型开关是接触传感器最常用型式 , 另有隔离式双态接触传感器(即双稳态开关半导体电路)、单模拟量传感器、矩阵传感器(压电元件的矩阵传感器、人工皮肤——变电导聚合物、光反射触觉传感器等) 。
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可以提供识别码并允许得到许可的机器人获取其他信息 。
声学传感器(麦克风):帮助机器人接收语音命令并识别熟悉环境中的异常声音 。 如果加上压电传感器 , 还可以识别并消除振动引起的噪声 , 避免机器人错误理解语音命令 。 先进的算法甚至可以让机器人了解说话者的情绪 。
湿温度传感器:是机器人自我诊断的一部分 , 可用于确定其周遭的环境 , 避免潜在的有害热源 。 利用化学、光学和颜色传感器 , 机器人能够评估、调整和检测其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
运动稳定性感知:对于可以走路、跑步甚至跳舞的人形机器人 , 稳定性是一个主要问题 。 它们需要与智能手机相同类型的传感器 , 以便提供机器人的准确位置数据 。 在这些应用采用了具有3轴加速度计、3轴陀螺仪和3轴磁力计的9自由度(9DOF)传感器或惯性测量单元(IMU) 。
传感器微型化趋势:过去传感器的性能与体积往往成正比 , 限制了其在机器人领域应用 。 芯片制程技术提升使微型传感器的制造成为可能 , 从而广泛应用于机器人领域 。
(3)多传感器融合是未来趋势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是近年来十分热门的研究课题 , 指综合来自多个传感器的感知数据,经过融合的多传感器系统能够更加完善、精确地反映检测对象的特性,消除信息的不确定性,提高信息的可靠性 。 融合后的多传感器信息具有以下特性:冗余性、互补性、实时性和低成本性 。
- 自深度学习之后|大模型如何成功落地?
- 独家专访李开复:中美人工智能竞争不是零和博弈|钛媒体创投家
- 替代医生的人工智能可能吗?
- iPhoneSE|「轻旗舰」标杆!OPPO Reno8 Pro+深度评测报告出炉,影像是重头戏
- 深度知识的6个维度:如何让人工智能真正理解世界?
- iphone13|iPhone13深度使用6个月,性能虽然强悍,但是这2个缺点令人无奈
- 人工智能|构建“数据大脑” 让城市运转更智慧
- 安卓|微软让Win11深度绑定Android 12:用起来更爽了!
- 神经形态计算旨在通过模仿构成人脑的神经元和突触的机制来实现人工智能(AI)。|人工神经元和突触可塑性相互作用
- 小米|雷军:小米和徕卡的合作深度空前!联调后夜拍不会是“傻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