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李开复:中美人工智能竞争不是零和博弈|钛媒体创投家( 三 )
当然 , 在特定领域有特殊技术优势或重大突破的企业依然能够变现其技术优势的价值 , 只不过它们能够领先市场的时间窗口相比于过去也可能会更短 , 这些企业需要思考除了技术突破之外 , 如何能够迅速地找到落地场景 , 进而探索市场化的路径 。
至于AI技术发展是否陷入瓶颈 , 我也有不同的看法 。 事实上 , AI自身仍在不断突破 。
AI的发展可以按照两个时间点划分:第一个时间点是2015年 , 以CNN为核心的计算机视觉技术让机器超越了人类 , 带来了人脸识别、智能质检、无人零售、智慧城市、无人驾驶等商机 。 这是第一个由感知智能技术为首的重大机遇;第二个时间点出现在2019年 , 以大模型为代表的自然语言方向取得突破性进展 , 让NLP从数据、信息走向知识和洞见成为可能 , 将会在翻译、语音识别、法律、金融、新闻、广告、医疗、娱乐等大赛道开花结果 , 这是可期的由认知智能技术主导的重大机会 。
如果说CNN造就了今天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突破和众多应用 , 那么“预训练大模型+微调”也将带来NLP赛道百花齐放的发展 , 用数据智能驱动各类业务的升级 。
钛媒体:AI技术的细分板块 , 哪些领域是值得投资、创业的?
李开复:我认为 , 在科技交叉的当下 , “AI+Science(科学)”也就是AI+科学交叉的时代来临 , AI将作为“数字基建”一样的存在 , 与自动化、生命科学、先进计算等技术创新进行交叉融合 , 全面落地到各行各业 。
我们从AI发展的角度看 , 第一波AI创业是一个新技术在寻找落地场景 。 十多年前 , 第一批AI创业公司开始诞生 , 例如旷视科技 , 是比较早的一家做视觉方面的公司 , 慢慢地寻找落地的场景 。 比旷视更早的还有科大讯飞 , 更多的是用语音语言来寻找落地的场景 。 后续 , 他们都在各自的赛道发展成了头部公司 。
第二波AI创业是针对AI在某一个商业应用层面创造价值 , 也就是前面谈到的“+AI”模式 。 比如创新奇智、第四范式以及Momenta、文远知行、驭势等自动驾驶公司 。 这种“制造业+AI”、“企业转型+AI”、“出行+AI”等垂直领域公司现在也都发展得很好 , 它们不少已经成为这个赛道的独角兽 , 不少有望上市有的已经成功上市 。
第三波AI创业的巨大浪潮就是AI+Science(AI+科学交叉) , 也是我们在看未来5到10年间会引爆的新机会 。
大约四年前 , 我在美国加州一个顶尖科学家的聚会上做AI领域分享 , 虽然参会者大部分不是AI领域的专家 , 但大家都对AI充满了兴趣 , 然后问了很多很好的问题 。 最后我说 , 我反过来问你们一个问题 , 你们有多少人在日常科学工作里用上了AI?结果全世界的顶级科学家居然没有一个举手 。
在今天 , “AI+科学交叉”的天时地利人和已经趋于成熟 , 中国的科研能力近年也明显提升 , 无论是在医疗还是其他科学领域 , 其落地的行业已经开始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 新冠更是催化人类社会数字化、智能化 , 助推包括AI、自动化、计算、通信、物联网等“数字基建”交叉渗透各行各业的速度 。 在海量结构化、金标准标注的闭环数据的助推下 , 这些科学交叉的赛道将不断寻找符合行业规律且有商业价值的落地场景 , 在碰撞中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
钛媒体:此前一个活动上 , 您提到如今全球资本市场衰退阶段 , 其实是中国和美国投资人最好的投资机会 , 原因是什么?
李开复:现阶段的中国正是硬科技最好的发展时机 。
第一、科技交叉进入创新突破爆发期 。 主要是AI、自动化等平台技术与其他技术的交叉 , 带来了颠覆式创新 。 预计5年左右 , 中国一些硬科技有望赶上国际领先标准 , 会产生很多优秀投资标 。 并且科技交叉后与传统/新兴行业融合落地 , 也会诞生出丰富的创业机会 。
- A轮融资|医疗健康行业周报 |「艾力特」获超亿元A轮融资;李开复展望“医疗+X”时代
- 李开复|农产品电子商务应该如何改革
- vr游戏|中美瓜分“互联网天下”,为什么欧洲印度日本掉队了?
- 李开复|普通人还有指数级成长的机会吗?|对话拉勾招聘创始人许单单
- 中国|马斯克谈中美市场:中国工人能熬夜到3点 美国人不愿去上班
- 网文出海,中美韩大战
- 芯片|中美博弈,美国最大的弱点是什么?一个台湾人说出了真相
- 亚马逊|马云、刘强东同被美国盯上,背后或中美数字供应链之争
- 阿里巴巴|中美角力下的科技互联网公司,有人被起诉,有人被外部势力
- 回国潮来袭!2009年李开复带头撤资,精英陆续回国令美损失上千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