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bnb|Airbnb的撤退,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落寞( 二 )


在中国市场最主要的一线市场 , 上海的人均住房面积不大 , 房价房租上涨势头却正猛;而核心市区又有许多几十年历史的老房子 , 即使在改造之后也很难避免结构、隔音等方面的瑕疵 。 质量不够 , 滤镜来凑 , 为了与日益红海的酒店业相竞争 , 房东们被迫发扬起老上海“螺丝壳里做道场”的精神 , 竭力做出一点“特色”来 。
于是 , 冲着“便宜”来的住客们多少都有过失望而归的经历 。 与此同时租客质量也难免下降 , 轻则不讲卫生、半夜蹦迪打扰邻居 , 重则损坏物品、偷走家具电器 , 甚至有剧组未经告知就租用民房进行拍摄 , 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 而Airbnb的协调申诉流程也不甚严谨 , 经常是采信某一方的一面之词 , 之后再要追讨就沟通不畅 。
如此的野蛮生长不但让Airbnb成为一些小区内的“不受欢迎者” , 被写进小区公约 , 更引来了监管的瞩目 。 2017年开始 , 虽然Airbnb与诸多地方政府签署战略备忘录 , 但对房东的要求、身份登记等条件总在变化之中 。 而疫情之后 , 各地更是纷纷收紧;一旦遇到突然的封闭和隔离 , 住客也很可能陷入身份尴尬的境地 。

尽管如此 , 比起那些完全商业化运行的民宿平台——尤其是各家OTA试图做的业务线 , Airbnb的房东中仍然保有为数不少的“理想主义者” , 或者说 , 那些更符合它原本给出的用户画像的人 。
在我的体验中 , 只有Airbnb真的有那种“共享”的氛围 , 而非一门单纯的生意 。 你有可能遇到一个生活方式极为有趣的房东 , 住到别墅区一家私人club的阁楼上;或者遇到在浙大读博的南美老外 , 和他交流风土人情或他的调酒技艺 。
上海老房东的布置充满了本地和DIY元素
作为一个Lv.4用户 , 我曾经在长三角多地往返而不租房 , 因为在平江路老街区的幽静角落里住一晚只需要七八十元;而在上海环球港旁边 , 老教师夫妇打理的装修颇为用心的房间 , 半个月均价仅需120 。 疫情开始之后Airbnb就开始频繁地进行服务费优惠和减免 , 但也或许正是这样的策略让它在这片市场更加无利可图 。
Airbnb所许诺的是一种自由、多样化、充满探索性的生活方式 , 它鼓励人们走出自己熟悉的区域 , 去与更多的人接触、去了解和尝试更丰富的生活状态 。 然而这种生活方式的诸多前提显然在后新冠时代的当下越来越难以成立了 。 那个“沙发与背包客”的故事随着用户们的成长和财力增长逐渐变得fancy , 却也像一个膨胀的彩虹色泡泡 。
平江路民宿外的幽静小巷
在我为它感到惋惜的朋友圈发出后 , 我发现点赞的绝大部分都是我的大学同学(而其中大部分又都有海外经历) , 以及一些媒体行业的工作者 。 这其中隐而不发的“身份认同”可见一斑 。 或许我们对它撤出业务的不舍 , 更多的是对过去时间的怀念 。
最后 , 衷心希望它“保留出境游业务线” , 会是一项正确的判断 。
参考文献
硅星人 Airbnb将关闭中国本土业务 , 和“爱彼迎”说再见
乌鸦骑警 改名、换帅、曝丑闻 , Airbnb为何在中国“水逆”不断?
DT数据 从数据看 , Airbnb的故事并不像宣传的那么酷
鹿鸣财经 Airbnb的欧洲危机和多重焦虑
燃财经 留给Airbnb的时间不多了
剁椒娱投 破产纯属谣言 , 但正式入华5年的Airbnb现在过得好吗?
品玩 Airbnb:最坎坷的独角兽在掌声中上市
盒饭财经 在共享经济吃过大亏的孙正义 , 偏偏错过Airbnb
环球旅讯 Airbnb敲钟 , 中国故事打几分?
腾讯科技 潜望 | 独家对话Airbnb联合创始人:入华成绩超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