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奥迪“抄袭门”反思:短视频时代,充斥着对文字价值的轻视( 二 )


而视频播放的过程中 , 如果搜索出来的视频内容不是用户想要的结果 , 则需要打开多个视频 , 非常耗时 , 因此 , 视频搜索在索引、精准查询处理、记录等方面的难题不少且效率太低 , 难以快速定位关键信息 。
其次 , 此次奥迪广告抄袭事件 , 不能说完全是疏忽 , 有意为之的概率更大 。 对于品牌方而言 , 购买一条创意广告 , 首先考虑的不是创意 , 而是流量 。 面向短视频平台的传播 , 没有流量、无法传播的创意 , 根本不值钱 。
一个共识是 , 在请了天王刘德华的情况下 , 奥迪这个广告是大制作 。
根据某个汽车品牌新媒体负责人表示 , 刘德华出场费 , 大几百万甚至千万是要有的 , 而视频本身的制作可能也是百万量级 。
正是因为花了大价钱 , 我们可以想象 , 在整个品牌广告的策划与营销规划中 , 相关人员的关注点都会聚焦视频最终呈现的流量转化效果——能不能出圈 , 能不能爆 。
而如何确保在短视频平台上的广告投放与传播 , 有流量呢?
这就不能不说到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机制了 。 抖音算法被人诟病的地方在于 , 不断的基于用户兴趣推荐同一类主题的内容 , 导致用户陷入内容单一“信息茧房”之中 , 但也正是基于这种兴趣化的推荐 , 使得算法会偏好某一类内容 , 信息茧房机制也容易导致这种内容偏好的圈层化 。
因此 , 创作者想要出爆款 , 想要获得流量 , 就得去取悦与迎合算法 。 因此 , 我们会发现 , 算法喜欢什么样的内容 , 人们就疯狂跟风转发、复制什么样的内容 。 这本质是有创意与原创能力的不多 , 但想要流量的人很多 。
因此 , 在花了大钱的情况下 , 品牌方要确保某个视频会被算法机制推荐 , 有流量 , 那么 , 迎合算法 , 筛选抄袭那些已经验证过流量的创意文案是更快的路径 。
短视频放大了“人类复读机”效应 。 在短视频的早期 , 从卖萌搞笑的段子、到劲爆的音乐热舞、到防不胜防的反转情节等 , 模仿刷屏现象就成为一种短视频上特有的跟风“游戏” 。
到后来 , 随着不少知识类、情感类、垂直类领域博主加入短视频平台 , 谈观点、谈情怀的视频多了起来 。 因此 , 经常刷短视频的朋友会发现 , 往往是一个文案内容火了 , 会有无数个版本还在不断复制流传 , 除了人换了 , 场景换了 , 对话、文案全都照搬 , 这类视频屡见不鲜 。

不同于图文创作有一定的门槛 , 短视频人人都可以创作上传 , 没有门槛 , 因此短视频的内容体量非常庞大 , 且缺乏严格的人工审查环节 , 如何判定抄袭 , 找到最初的原版 ,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 这也是为何关于这篇《人生小满》的文案 , 北大满哥也同样被曝出借鉴了另一个作者 。
由于短视频内容的圈层化 , 不属于某一个圈层的人 , 往往是很难看到圈层之外被算法偏好的内容 。 因此 , 这也导致了一些小圈子火爆的文案 , 往往被多人复制搬运蹭流量 , 加之由于内容池的庞大 , 平台有时候也无力去大范围甄选、识别原创 。
当短视频平台的这种迎合算法的文案抄袭常态化之后 , 也让大量的内容创作方存在侥幸心理——因为当大家都这么干的时候 , 只要原创者本人不较真 , 就基本没人去较真到底谁是原创 , 就算较真 , 也可能迫于影响力不够或者话题度不够 , 而不了了之 。
事实上 , 抖音也看到了这种同质化抄袭现象对原创人的创作热情的打击 , 因此 , 这两年也开始频频出手整治短视频 。
去年2021年7月6日 , 抖音方面宣布开展“同质化博流量文案”专项治理行动 , 为了打击同质化内容 , 抖音新增了“抹除同质粉丝”功能 , 推出同质化内容对比文库、建立审核标准、违规账号依靠生产、传播同质化内容所获取的新粉丝 , 将会被精准抹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