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 三苏是哪三位

苏洵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 。年五十八岁 。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 。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没中 。乃悉焚所写文章,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落笔顷刻千余言 。至和、嘉祐间,与二子轼、辙同至京中 。欧阳修上其著作《衡论》《权书》等二十二篇,士人争传之 。丞相韩琦奏于朝,除秘书省校书郎 。
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建造隆至今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 。书成而卒 。洵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 。苏洵发奋虽晚,但刻苦甚勤 。在苏轼晚年曾回忆幼时随父读书的情况,觉得自己备受父亲影响 。当然,倘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无法使苏轼幼时承担好的家教,可不能有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千余言”的苏轼 。
苏轼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四川眉山人,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 。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造就,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被认可文学艺术造诣最优秀的大家之一 。
其散文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被称作“我国古代第一全才” 。苏轼与父亲苏洵(1009~1066)、其弟苏辙(1039~1112)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嘉佑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东坡志林》等 。
【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 三苏是哪三位】苏辙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洪雅(今属四川)人 。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 。神宗朝,为制置三司规章司属官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 。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 。元祐年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 。
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 。自号颍滨遗老 。卒,谥文定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 三苏是哪三位

文章插图
苏轼词风可分三类
一、豪爽风格
这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 。他以充足、激昂甚至略带凄凉的感情融进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豪壮的情景取胜 。
二、豁达风格
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与性格特征的词风,表达了诗人希望归隐、绕开乱世、期待和平的心愿 。
三、婉约风格
苏轼婉约词的总数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据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爱情正宗深婉,格调健康高远,更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