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深度】在京东方的逆袭之路上,找到了中国“反制裁”的道路( 二 )


风光1957年 , 在酒仙桥的北京电子管厂热闹非凡 , 拉制出了中国第一根锗单晶 , 这是制造半导体晶体管的材料 。 拉制出锗单晶的是一位名为王守武的人 , 是中国半导体科学技术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 。 不过他不是我们今天的主角 , 只是让大家知道有这么一个人的存在 。

(图源:百度百科 , 王守武先生)黑马要说的是北京电子管厂 , 代号国营774厂 , 是今天京东方的前身 。 在当时 , 774厂有多厉害?新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大家都听过吧?里面的集成电路就是来自774厂 。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 , 774厂是国内最为先进的电子元器件厂 , 研制的电子管被广泛用在了民用和军用的电子设备上 , 特别是工业和国防领域 。 能进774厂 , 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 。

落寞然而 , 774厂却在改革开放后逐渐没落 。 1971年 , 英特尔已经发布了第一个微处理器4004 , 半导体技术逐渐取代了电子管技术 。

【京东方|【深度】在京东方的逆袭之路上,找到了中国“反制裁”的道路】因为电子管技术有着先天的缺陷 , 耗电高、性能低 , 最关键的是体积大 , 对于电子设备而言 , 这些缺陷是不可能被接受的 。 如果今天电子管技术占据主流 , 大概手机就不能叫手机 , 而是“屋机” , 体积太大只能放在屋子里 , 更不会有如今的移动支付 。 改革开放以后 , 大量引进了半导体技术的电子产品 , 电子管技术逐渐被取代 , 加上国防需求的骤降 , 774厂开始没落 。

电子管技术已经是昨日黄昏 。 技术路线的选择 , 一旦选错 , 管你之前多厉害 , 一样会被淹没在时代洪流中 。 当时强极一时的前苏联 , 出于冷战的考虑 , 选择了抗辐射能力更强的电子管技术 。 技能点的点错 , 造就了今日俄罗斯半导体产业的孱弱 。 在时代的岔路口 , 774厂也即将迎来自己的选择 。

改革从今天来看 , 774厂选择对了 , 否则也不会有如今的京东方 , 只是在当时774厂一波三折 。 首先是员工纷纷离开 , 这里说两个人物 。 一个是段永平 , 小霸王和OPPO的创始人 , 造就了一个消费电子王国 , 于1985年离开了774厂 。

(图源:百度百科 , 段永平)另一个是王东升 , 京东方的创始人 , 当然他也选择离开了774厂 , 只是由于老厂长的挽留 , 王东升没能走成 , 还荣升为厂长 。

(图源:百度百科 , 王东升)
这两位中国工业史上的标志性人物所做出的不同选择 , 最终创造出了OV和京东方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业样本 。 王东升当上厂长的第一件事就是走市场化道路 , 对774厂完成了股份制改造 , 成立了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2000年 , 东方电子集团在A股上市 , 次年 , 则更名为我们熟悉的京东方(BOE) 。

第二件事是将目光落在了TFT-LCD(液晶显示技术)上 , 而当时的中国彩色显像管(CRT)行业还在如火如荼地发展 , 京东方自己的CRT显像管业务上 , 收效也很好 , 但王东升还是决定转身于TFT-LCD技术上 。 王东升的这一决定 , 简单说就是点对了技能点 。 CRT显像管技术就像当年的电子管技术一般 , 已经是落日黄昏 , 液晶显示技术出现的那一刻 , 基本上就已经宣告了显像管技术的结束 。 1991年到1996年 , 全球至少兴建了25条TFT液晶面板生产线 , 其中有21条建在日本 , 而日本在今后的面板产业国产化中 , 还将出现 。 我们小时候看到的黑白电视和彩色电视 , 就是CRT显像管技术 。
京东方 , 即将开启属于自己的时代 。 选对技术路线 , 其实就是看清时代的发展趋势 , 一旦看不清 , 所有的努力都只是空中楼阁 。 说来你们不信 , 华为曾经就是因为选错了技术路线而差点倒闭 。 1993年的深圳 , 49岁的任正非站在深圳南油深意工业大厦五楼的窗边 , 对着研发工程师们喃喃地道:“如果新产品研发不成功 , 你们可以换个工作 , 我只能从这里跳下去了!”因为在此之前 , 刚成立6年的华为把所赚的钱都投到了一个名为JK1000交换机的项目上 , 悲催的是 , 华为费劲全力开发出来的交换机JK1000刚一问世就面临技术被淘汰的窘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