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谷制药提前终止九期一国际试验 饶毅发问:担心露馅?( 二 )


事实上,自2019年11月上市后,绿谷制药及其GV-971已数次陷入舆论漩涡 。其中,最大的舆情就是绿谷股东、该药研究者――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学术所长耿美玉研究员,被饶毅举报学术造假 。
时间回到2019年9月,也是该药上市的前两月,耿美玉等26人在英文学术期刊《细胞研究》上发表的署名文章《甘露特纳(GV-971)重塑肠道菌群,抑制肠道细菌氨基酸型神经炎症,从而抑制阿尔茨海默病进展》 。耿美玉等提出一个肠道菌群失调、神经炎症与AD进展间的潜在机制连接:在AD进程中,肠道菌群组成的改变导致苯丙氨酸/异亮氨酸在外周积聚,从而刺激促炎性T的分化和增殖 。此外,GV-971在中国进行的3期临床试验中已证明是可持续、稳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的药物,可抑制肠道菌群失调和相关的苯丙氨酸/异亮氨酸积聚,控制神经炎症并改善认知障碍 。
2019年11月2日,国家药监局有条件批准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甘露特钠胶囊上市 。
2019年11月28日,饶毅在个人微信群中发文称:“今年耿美玉研究员作为通讯作者的文章,号称其发明的药物GV-971能够通过从肠道菌群治疗小鼠的阿尔兹海默症 。这篇文章,不造假是不可能的 。现实名举报,请贵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做些好事,为中国科学界洗刷耻辱 。”
2020年7月7日,饶毅又在《细胞研究》刊登题为《应该更正一位作者忽略引用以前文献》 。文章认为,耿美玉团队自2003年起经过十余年研究发表了12篇包括体外、体内研究及综述在内的与GV-971有关的文章,主要观点均为GV-971是通过直接作用于Aβ肽、神经细胞或神经胶质细胞,全部都是在神经系统内直接起作用,而非通过调解肠道菌群改善神经炎症 。该文章所述的GV-971的作用与之前同一团队就同一分子撰写的论文在“药物靶标、有效部位、治疗机理”上有如此大的差别,却既未支持也未批判其十年间的科研成果,未曾引用此前其发表过的任何论文,明显不符合常理 。
2020年7月13日,耿美玉等在《细跑研究》发表简讯予以回应称,在过去数十年中,科学家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已有飞速进展,饶毅所提文章的研究主要着眼于肠道菌群和相关神经性炎症,是一种GV-971治疗AD的全新机制,此前的12篇文章与涉案论文的相关性实在很小,都不足以被引用 。
2020年7月14日,饶毅在“饶议科学”公众号上发表《评耿美玉等有关GV-971的回复》称,在此前的12篇文章中白纸黑字写着GV-971如何作用于脑内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现在耿美玉号称作用于肠道菌群,从学术上需要解释,需要讨论前后结果为何有差异,是否矛盾 。绝大多数药物,治疗作用是通过一个或少量靶标,一般来说靶标多,会导致副作用增加,即使少数几个药物有多靶点,而且都是治疗性靶点,不表明GV-971就是 。
2021年1月21日,科技部发布《有关论文涉嫌造假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对耿美玉5篇论文的调查结论和处理意见――未发现有造假,但发现论文存在少量图片误用,经联合工作机制审议,决定对耿美玉进行批评教育和科研诚信提醒谈话 。
2021年12月,耿美玉诉饶毅名誉侵权案一审宣判,驳回耿美玉提出饶毅在有关平台赔礼道歉、恢复名誉的诉讼请求 。法院审理认为,从医学发展的角度应当允许正当的学术争议和批评 。
不过,科技部和法院公布调查及审判结果后,饶毅对耿美玉及GV-971的质疑并未因此停息 。2022年以来,又在“饶议科学”公众号中多次发文质疑 。
临床数据备受多方业内专家质疑
事实上,除饶毅公开质疑外,不少业内专家等也对GV-971提出质疑,疑问包括GV-9713期临床试验周期过短、效果评估依据不充分、药物作用机理阐释不明、试验只有一项等方面 。甚至不少有医学背景的网友在知乎设置议题“如何看待GV-971进入医保及国际3期临床试验停止,该药科学性如何”,并就GV-971疗效问题发出质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