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不会「造节」的品牌没有未来?|营销观察( 三 )


其实不论是在传统节日发声、还是参与6·18、11·11这类电商造节 , 品牌除了卖货 , 也希望借助节日的周期性 , 强化其在消费心中的认知记忆 , 甚至是情感关联性 。
中国的节日文化概念本身就与特定的人群和消费目标紧密捆绑 , 这其实也给了品牌一个思路:即像电商平台一样 , 创造一个自己的品牌节日 。
「产品是品牌的抓手 , 品牌是产品的价值体现 , 企业不止要打造超级单品 , 也要有标志性的品牌活动 。 类似电商节日一样 , 通过持续地投入 , 建立自身的品牌影响力 。 」品牌营销专家、上海睿农管理咨询总经理侯军伟此前也对品牌主理人表示 。
而一些品牌已经付诸行动 。 比如因为世界圆周率日的「π」与「派」谐音 , 麦当劳中国就将每年的3月14日设为「派day」 , 进行派产品的限时优惠 。
虽然听起来有点无厘头 , 但确实有人买单 。 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数学系就曾以吃派的方式庆祝圆周率日 。 要知道 , 麦当劳每年在中国可以销售超过6500万个派 。
除了麦当劳之外 , 每年11月份星巴克圣诞季正式开启 , 打卡晒第一杯焦糖太妃拿铁也成了近几年星巴克用户们固定的圣诞季「消费仪式」 。
【c语言|不会「造节」的品牌没有未来?|营销观察】从某款超级单品、或者品牌特性出发 , 通过关联特殊日期将其仪式化 , 如此一来 , 消费者在固定日子里做的事情、买的东西都可以与相关品牌产生关联 。 从节日营销 , 到品牌节日 , 归根结底还是以短期销量增长为目的进行的让利促销 , 一方面能够赋予品牌和产品新的传播势能 , 也给自身带来了更具商业化价值的流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