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杀入,刚投了一位MIT教授( 三 )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是,DPU市场的发展是与数据中心的升级换代密切相关,而数据中心的带宽升级周期约为3年 。按这个周期节奏,明年开始即将进入下一代数据中心设备的更换期 。尤其在东数西算大潮的驱动下,数据中心的建设进程也大大提前 。由此,互联网大厂下场投资DPU公司,反而更利于业务发展 。
当然,互联网大厂投芯片是一件多方共赢的事情——不仅能直接提供大量订单,DPU初创企业创始人还希望和产业资本一同突破技术瓶颈,推进产品商业化落地 。
场景测试,是各大DPU初创公司商业化进程中最关键的环节 。上海一位战投背景投资人坦言,DPU是软件定义的计算架构,不适合走通用路线 。初创公司要与实际业务场景紧密绑定,才能更好地实现商业化落地 。
除了技术壁垒之外,初创公司还需不断迭代,尤其是配合开源软件不断升级去适配客户快速变化的软硬件环境 。一家新成立的DPU公司创始人直言:“我们选择投资投资人的时候,会关注他们是否懂行业、能不能给项目导入产业资源、给业务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
因此,DPU初创公司创始人在选择投资人时往往会专门预留一些份额给产业投资人 。
DPU是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大赛道 。正如一位创业者分享,未来DPU的数量可能会超过GPU 。每台服务器可能没有GPU,但一定会有一颗或者多颗DPU,好比每台服务器都必须配网卡一样 。
据统计,2020年全球DPU产业市场规模达30.5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245.3亿美元(约合1665亿人民币) 。更为关键的是,谁占领了这片领地,谁就把握住整个数据中心和网络中心的重要关口 。眼下,DPU尚是一片蓝海市场,无论是VC/PE还是产业资本都不愿错过上船的机会 。
曾几何时,互联网大厂的投资主阵地还是消费、娱乐、互联网等流量行业 。如今,自带业务场景的他们,开始集体转身杀入硬科技战场 。给钱给订单,这可能是中国半导体最好的年代 。
【腾讯杀入,刚投了一位MIT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