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宁选外企,不选华为!国内车企,你们在想什么( 二 )



除此之外 , 英伟达的成功当然不止这些 , 同时也是因为抓住了时代送来的机遇 。 一方面 , 它打破了以往智能驾驶领域话事人Mobileye固步自封的发展模式 , 攥紧了自己手中的优势 , 因此获得了一大批新势力的青睐 。 以前的王者Mobileye与厂商的合作模式都是“打包式”得售卖 , 并且在当时只要适配汽车使用即可 。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 老方法已经满足不了新时代了 , 特别是像特斯拉这样的高维度智能驾驶汽车 。 而英伟达则恰恰相反 , 它只提供硬件 , 智能驾驶的算法则是由车企们自行开发 , 而它则是凭借技术为其打辅助 , 极大成程度的调动了车企们的自主性 , 也促进了汽车的品牌性 。 另一方面 , 由于美对我们的断供 , 国产供应商们也变得“缺芯少魂” , 没了竞争力 。

“定时炸弹”就拿华为来说 , 曾经就是因为太依赖别人的芯片和技术 , 如今别人将绳子一抽 , 裤子就掉了下来 , 赤裸裸的身子 , 无处躲藏 , 使得在智能设备市场上也走向了穷途末路 。 而此次比亚迪等汽车厂商们的决策是不是也像在身边按了一个定时炸弹?将自己的灵魂交到了对方手中 , 不怕未来有一天也会像今天的华为一样被卡脖子吗?
看来还是芯片和光刻机的教训还不够深刻 。 这么一来 , 英伟达或许就非常危险了 , 如果一旦让其在智能驾驶领域发展起来 , 你敢保证它到时候不会翻脸?到时候新能源车都用上了英伟达技术 , 时机成熟后 , 它又断供又卡壳的 , 那不得烦死了?在手机、电脑上已经被卡脖子了 , 有了前车之鉴 , 如果汽车上也被卡脖子那该是愚蠢还是愚蠢?

不能“光叫唤”不能生于忧患 , 后面也必定也会死于安乐 。 国产汽车厂商们总是口号喊的响 , 用雷声大雨点小来形容他们或许一点也不过分 。 就连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前不久的2022年电动汽车百人大会上也是直言:中国新能源汽车遍地开花 , 都说有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 , 可是真正行动的没几个 , 都只会“光叫唤” 。 为了一时之利 , 就将车规级芯片以及操作系统等一股脑都寄托在外国供应商头上 , 使得不知不觉中 , 英伟达已经占据了中国自动驾驶领域的“半壁江山” , 就连刚开始以自研为主要战略的比亚迪到头来也没有忍住诱惑 , “拿来主义”的快乐最终使得它在利益中迷失了本心 。

强在哪?从自身角度来看 , 成立于1993年的英伟达公司有着绝对足够的技术积累和固有的领域支持 。 并且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 , 也早早的就开启了与老对手AMD、高通、英特尔们的较量 。 早在2017年特斯拉就曾搭载英伟达的硬件成功 , 实现了自动驾驶汽车的初步上路 。 再加上自动驾驶技术里所包含到的感知模块恰巧就是英伟达最擅长的 , 因此在这条跑道上的拉力赛 , 英伟达也是犹如神助 。
从对手角度来看 , 英伟达的战略决策显然也是其成功的催化剂 。 就拿我们前面说的以色列汽车视觉公司Mobileye来看 , 它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 将汽车产商们与固定的智能驾驶技术捆了起来 , 砍掉了太多的可能性 , 使得在与其他品牌合作时 , 就会出现兼容问题而导致对不上 。 而英伟达则是发散式的 , 它不仅不限制厂家自行开发智能软件算法 , 同时也具有强大的兼容性 , 并且还能在困难时为其提供帮助 , 确实是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

从整体角度来看 , 相比于其他供应商而言 , 英伟达更是做到了软硬兼施 。 除了为客户们提供高算力的车载芯片 , 英伟达推出的Drive Hyperion平台 , 不仅在硬件上可以兼容市场上大多品牌的激光雷达、摄像头等 , 并且在软件上 , 也为厂商们提供了历来让他们伤脑筋的高精地图服务 , 使得睡眼惺忪的国内厂商们视力直接飚到了5.0 。 如此一来 , 就等于英伟达直接将饭喂到了各位厂商的嘴边 , 你张还是不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