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创业者:被封办公室40多天,吃80包泡面瘦9公斤( 二 )


同时 , 不只是单纯的信息撮合 , 亿塑科技在上海金山投资建设了一家样板工厂 , 用来收集订单 , 以及研发物联网硬件系统 , 通过这套系统 , 可以对接入的塑料加工厂进行高效管理 。
按计划 , 6月底平台搭建完成后向市场推广 , 就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将产能分配给没有受疫情影响的地区 。 但现实情况是 , 疫情没等公司准备好就提前到来了 。
除上海的样板工厂外 , 亿塑科技在苏州还设有合作工厂 , 硬件设备的供应商则在广州 , 需要三个地方之间正常互通 , 项目才能运转 。 今年苏州、广州、上海接连暴发疫情 , 从3月中旬上海开始局部封控 , 物流受影响 , 亿塑科技基本就处于停滞状态 。
但员工的生活还要继续 。 倪耀东每天一睁眼 , 就要面对公司六七十人的吃饭问题 。 这也是公司目前资金压力最主要的来源 。
倪耀东和一个合伙人商量 , 暂时不拿薪水 , 另外两名合伙人拿60%的薪水 , “这个时候你要带头” 。 其他员工的部分工资暂缓发放 。 这样下来 , 一个月的人力成本大约是以前的60% , 其中包括必须交的社保 。
在其他成本支出上 , 国家出台了服务业领域纾困扶持政策 , 其中 , 承租本市国有企业房屋的小微企业可以免除今年3个月租金 。 亿塑科技所在的办公楼目前能享受到这一条 , 但几个工厂的租金减免 , 还在和房东协调 。
更重要的是在此时传递信心 。 倪耀东没有向员工画大饼 , 暂缓的工资肯定要发 , 以后业绩好起来 , 奖金肯定也要跟上 。 他和大概20名员工进行了一对一的沟通 , 他的预期是 , 这种停滞的状态最晚也就是持续到5月底 , 再坚持一下 。 “其他企业也面临一样的问题 , 大家就是比拼耐力和诚信度 。 ”倪耀东说 , “我会记住大家共患难时的情义 。 ”
在倪耀东的印象里 , 随着封控时间的不断拉长 , 周围创业朋友们的心态也经历了一个变化 。 最开始倪耀东和朋友沟通时 , 还能以自嘲的心态相互调侃 。 随着停工时间越来越长 , 损失越来越大 , 焦躁的情绪开始发酵蔓延 , 甚至多少会有些崩溃 。
李论朋友圈提到的“瘦了17公斤”的公司客户 , 被封前期没有什么物资 , 就靠家里的一颗花菜、几根火腿肠和七八斤米过了两周 。 5月上旬刚解封 , 客户马上买好了回广东的票 , 倪耀东感觉对方可能“心态有点崩了” 。
“创业都是孤注一掷”
最初听到倪耀东主动选择留在公司时 , 熊猫资本创始合伙人李论一点也不意外 , 他认识倪耀东十几年了 , 也是亿塑科技的天使轮投资方 。
在他看来 , 倪耀东是一个很有韧劲、非常专注的人 , 所有的注意力都在公司发展 。 每几天俩人就联系一次 , 除了有一次倪耀东说起吃的东西不太够 , 几乎就没有谈到生活上的事 , 对这些非常“轻描淡写” , 说的最多的就是“项目如果能早一点开发完成就好了” 。
今年44岁的倪耀东也不是刚创业的新手了 。 从2006年开始 , 倪耀东就在塑料行业创业 , 几乎产业链上下游每个环节都接触过 。
作为投资人 , 李论能给的建议也不过是老生常谈的金科定律:第一 , 想办法管理好现金流 , 因为后续融资、上下游恢复还需要时间;第二 , 对初创公司来说 , 人才是最重要的 , 要保持团队的稳定性 。
倪耀东认为自己在稳定团队方面“还可以” , 这段时间没有出现军心不稳的情况 。 “可能他们(员工们)都知道我一个人在办公室 , 有了最惨的人 , 其他人其实心里都还好 。 ”
员工们有时候关心倪耀东 , “老大你在那边吃的怎么样” , 倪耀东都说吃的不重要 , 除了公司 , 只要还有吃的 , 别的都不是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