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介绍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 。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是:关汉卿《窦娥冤》,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马致远《汉宫秋》 。这四者代表着元朝不同阶段不同派系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

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介绍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文章插图
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介绍1、《窦娥冤》
全剧四折,写柔弱寡妇窦娥,在无赖诬陷、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变成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 。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
这出戏展现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勾画出窦娥这个女性形象 。本剧同时体现了关汉卿的语言特点,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 。
2、《墙头马上》
本剧叙述李家小姐千金与裴家少年少俊游园巧遇,互相爱慕,互致情诗 。男问:“为谁含笑在墙头?”女答:“莫负后园今晚约 。”二人相约私奔,在裴家花苑匿居七年,终被裴父发觉赶出 。后历尽艰辛,再得团圆 。
本剧具有极强的反封建意义 。裴少俊、李千金的自由结合抵抗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教 。他们不顾家长的挤压,坚持顽强,表现了青年要求婚姻自由的坚强意志和对爱情的忠诚 。裴少俊进士及第后,他的父亲就改变了对他们的心态,这就揭示了做为封建礼教的代表者的虚伪和势利 。
3、《倩女离魂》
这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爱情故事 。郑光祖以优美的文采,从两方面叙写了女子在礼教抑制下精神的苦楚 。一方面,倩女的灵魂,代表着女性对爱情婚姻的向往与追求 。倩女爱恋的是文举本人,她不在意有无功名,担忧的倒是文举高中后别娶高门 。在离魂的状态下,她大胆冲破礼教观念,与意中人私奔,遂了愿望 。另一方面,现实中倩女的身体,则只能承担离愁别恨的熬煎,病体恹恹 。
当文举中了状元,寄信给张家,说“同小姐一时回家”时,病里的倩女认为文举另娶,悲恸欲绝 。显然,既渴望爱情婚姻,又应对礼教束缚,这便是封建社会女性的真实处境 。他们只有在十分的情形下,才能挣脱束缚,实现自己的梦想 。而一旦“灵魂出窍”,精神获得自由,他们便表现的热情如火,敢打敢拼 。
在这儿,离开身体的倩女之魂,寄寓着挣脱礼教束缚的女性的态度;对于倩女在家中的病躯,那类忧怨悱恻,凄凄楚楚,正体现出礼教束缚下众多女性的百般无奈 。剧里,郑光祖让离魂与身体有不同表现,这一艺术处理,当给明朝汤显祖《牡丹亭》的创作以有利启发 。
4、《汉宫秋》
本剧叙述汉元帝派毛延寿去民间选择宫女,毛延寿趁机贪污受贿,中饱私囊 。王昭君因不愿向毛延寿贿赂,被毛延寿画丑,因此被打入冷宫 。后汉元帝巡查宫里偶然得见王昭君,遂加以宠爱,并封为明妃 。毛延寿自知罪责难逃,投靠匈奴,并献昭君美图于呼韩邪单于,导致呼韩邪单于向元帝索取昭君为妻,不从则兵戎相见 。
汉代朝臣惧怕匈奴,劝元帝忍痛割爱,以美人获得和平 。元帝无奈,只能让昭君出塞,并亲自到灞桥送行 。汉元帝进宫后,情绪无比悲痛 。而昭君不舍故国,在汉蕃交界的黑龙江投水而亡 。
该剧的基本矛盾是汉元帝、王昭君和文武官僚、佞臣贼子的冲突 。与匈奴的矛盾只是作为一个社会背景来写的 。全剧的艺术特点在于描绘人物心里的感情,有浓郁的抒情寓意 。本剧改编于汉元帝阶段的昭君出塞的故事,但添加与改动过多和史书相差甚大 。
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介绍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文章插图
元曲四大家介绍1、关汉卿
关汉卿,本名不详,字汉卿,号已斋(又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另有籍贯大都(今北京)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等说 。元杂剧奠基者,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居四大家之首 。
他一生的戏剧创作十分丰富 。曲目有六十多个,剧本大多散佚 。他的杂剧,有不幸、有喜剧,主题宽阔,深刻地揭示了元朝腐烂黑暗的社会现实 。他的《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单刀会》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
他的《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剧里最优秀最光辉的剧本,它宛如一篇谴责元朝统治者的檄文,通过纯真、善良的窦娥的悲剧,揭示了元朝社会高利贷盘剥、小混混横行和官员徇私枉法、草菅人命的罪行,鞭挞了元朝社会的混乱、畸型和吃人的丑陋实质 。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构成了他的主题深刻、结构严谨、形象活泼独特、语言蛮横质朴的杂剧特色 。他是我国戏剧史上作品最多,造就最大的一位作家 。
2、白朴
白朴,本名恒,字仁甫,后更名朴,字太素,号兰谷,隩州(今山西河曲)人,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世,此后行踪不详 。籍贯隩州(今山西河曲县),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居住金陵(今南京) 。他是元朝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 。
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简称《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简称《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简称《东墙记》)、《天净沙·秋》等 。
3、马致远
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天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元朝戏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 。
马致远出生在一个富有且有文化素养的家庭,年轻时热衷求得功名,似曾向太子孛儿只斤·真金献诗并因此而曾做官,以后大约因为孛儿只斤·真金过世而离京任江浙行省务官,后在元贞年间(1295年初-1297年初)参与了“元贞书会”,晚年似归隐于杭州,最后病故于至治年间(1321年)至泰定年间(1324年)秋天间 。
戏曲创作方面,马致远在音乐思想上经历过由儒入道的改变,在散曲创作上具有观念内容丰富深邃而艺术技巧精湛圆熟的特征,在杂剧创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倾向和虚实相生之美 。
4、郑光祖
郑光祖,字德辉,汉族,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元朝知名杂剧家、散曲家 。郑光祖打小就受到戏剧艺术的熏陶,青年时期置身于杂剧活动,享有盛名 。但他做过杭州的小吏,主要活动在南方,变成南方戏剧圈里的巨擘 。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 。
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有《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 。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 。除杂剧外,郑光祖写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 。
【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介绍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