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新冠疫苗是怎样“升级”的 新疫苗在研发老疫苗还管用吗( 二 )


在获得批准后 , 中国生物公司和科兴公司都将采用随机、双盲、队列研究的形式 , 在已完成2或3剂新冠疫苗接种的18岁及以上人群中进行免疫临床研究 , 以评价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
与此同时 , 我国2.0新疫苗奥株疫苗的研发中也有重组蛋白疫苗路线 。 重组蛋白新冠疫苗就是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的天然结构特征进行生物学解析和计算 ,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重组病毒的抗原蛋白 , 以此作为抗原来生产疫苗 , 接种后可诱导机体产生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中和抗体 , 阻断病毒与人体细胞结合 。 中国现在研发的2.0重组蛋白疫苗是在第一代重组新冠疫苗的基础上 , 通过对奥密克戎流行株突变位点的演化规律和免疫逃逸能力进行计算分析 , 设计研发的第二代广谱新冠疫苗 。
4月26日 , 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时批准了国药中生生物技术研究院/新型疫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发的奥株重组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 。 因此中国的2.0版奥株疫苗有三种 , 其中灭活疫苗有两种 , 重组疫苗有一种 。
3 针对不同变异株的新疫苗都在研发
新冠病毒的变异株不仅是奥密克戎一种 , 未来的2.0版本新疫苗还有针对不同变异株的多种疫苗 。
世界卫生组织的新冠病毒进化技术咨询组把变异病毒分为三类:关心变体、关切变体和严重后果变体 。 目前 ,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严重后果变体尚未出现 , 需要重点监控的是关切变体 , 有5个 , 分别是:2020年12月在英国发现的阿尔法变异株;2020年12月在南非发现的贝塔变异株;2021年1月在巴西发现的伽马变异株;2020年底在印度发现的德尔塔变异株;2021年底在南部非洲发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 。
早在2021年德尔塔变异株流行之时 , 当年9月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从广东、上海、北京等输入疫情比较多的临床样本中 , 成功分离到了多株德尔塔毒株 。 通过连续三代的克隆纯化 , 初步完成了疫苗毒株选育与鉴定以及三级种子库的建立 , 并且做好了从实验室进入生产车间规模化生产前的准备 。
只是后来疫情发生突变 , 奥密克戎成为传播更快和覆盖面更广、引发全球疫情的主要变异株 , 因此研发2.0疫苗的重心转到了奥株疫苗 , 德尔塔疫苗按下了暂停键 。 但是 , 这并非意味着不再研究其他变异株的新疫苗 。 中国的各个疫苗研发单位还开展了针对新冠病毒不同变异株的广谱或多价重组蛋白疫苗的研究 , 也开展了针对贝塔毒株、德尔塔毒株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的研发工作 , 一些科研单位已完成了动物有效性和安全性实验 。
这些工作其实是在为未来做准备 , 一旦新冠病毒变异株再从奥密克戎转到其他变异株 , 或产生新变异株 , 也能有备无患 , 迅速启动针对不同变异株新疫苗的研究 , 并进行规模化生产 。
4 其他国家也在研发新疫苗
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在研发针对新冠变异株的2.0新疫苗 , 其中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研发的2.0新冠疫苗已经进行了临床3期试验 。
这种疫苗称为GPB510 , 是一种蛋白质分子疫苗 , 是用部分抗原 , 如病原体的蛋白质、多糖或肽制成的疫苗 , 实际上也可以归类到重组蛋白疫苗中 。
从作用机理和研发路线看 , GPB510是由蛋白质纳米颗粒构成 , 外形上是一个微小的蛋白质球 , 上面布满了60个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 。 这种蛋白质纳米分子疫苗在2020年底进入研发状态 , 对动物的试验发现 , 纳米颗粒疫苗在低剂量下可以产生高水平的病毒中和抗体 , 后者可针对冠状病毒刺突蛋白的多个不同位点产生免疫刺激作用并产生抗体 , 因而对新冠病毒变异株具有抗御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