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安全离我们有多远? 农产品安全事故与原因

农产品安全事故与原因(农产品安全离我们有多远?) , 前言11月2日 , 据贵州农业农村厅发布的公告称 , 有3个批次的鸡蛋经检测发现氟苯尼考超标 。同日 , 广东深圳和韶关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 , 该部门

农产品安全离我们有多远? 农产品安全事故与原因

文章插图
前言
11月2日 , 据贵州农业农村厅发布的公告称 , 有3个批次的鸡蛋经检测发现氟苯尼考超标 。
同日 , 广东深圳和韶关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 , 该部门分别在当地鸡蛋中发现多西霉素和甲硝唑超出国家标准 。
据专家表示 , 此三种均为兽药超标所致 , 在鸡蛋中残留兽药成分进入人体中 , 会对肝肾等器官造成一定损害 。
早在2017年 , 国外就爆出过“毒鸡蛋”事件 , 是由养鸡公司使用氟虫腈防治圈舍蚊虫导致 。
虽然兽药残留和农药残留不是一个概念 , 但食用过多兽药“超标蛋”后 , 也就变成了“毒鸡蛋” 。
加上近些年层出不穷的各式“毒蔬菜”事件 , 很多网友无奈感叹——农产品安全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农产品安全离我们有多远? 农产品安全事故与原因】“毒蔬菜”真的走远了吗?
“问题蛋”的出现 , 其实并不意外 , 在养殖行业 , 采取兽药预防病害的发生 , 是行业通用的标准 , 只是在部分病害产生抗性或病菌流行的季节 , 为达到较好的预防或治疗效果 , 加量用药就会导致兽药残留超标 , 兽药超标残留 , 其实不只是来自鸡蛋 , 还有鸡肉、猪肉、羊肉等 。
相比于“问题蛋”等农副产品 , “毒蔬菜”则已经困扰消费者数十年 , 为农业保驾护航的农药 , 也成了人们口诛笔伐的“罪魁祸首” , 以至于很多人“闻药色变” , 有关于农残危害的文章至今仍充斥着整个互联网 。
然而 ,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进一步提高 , 早在上世纪90年代 , 国家就禁止了一部分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 截止至今 , 高毒高残留农药已经逐步禁用 , 包括大家最为熟知的高毒农药甲拌磷 , 所有农药登记证均在2022年8月31日全部到期 。
包括毒死蜱、氧化乐果、乐果、乙酰甲胺磷、三唑磷等诸多中等毒性的农药 , 由于存在潜在残留风险 , 也被禁止在果树、中药材或蔬菜上使用;虽然低毒 , 但在茶叶上使用具有残留风险的氰戊菊酯 , 被限制在茶叶上使用;同样低毒的氟虫腈对环境生物存在安全隐患 , 目前只能作为玉米等大田种子包衣使用 。
与此同时 , 国家对农药的监管力度也在逐步加强 , 如各地农业执法部门对违规销售农药开启了常态式巡查、落实农资店台账记录、加大对违规销售农资惩罚力度、大力宣传违规使用农资的负面作用等 。
早在2014年 , 多地就已经实施了高毒农药定点经营模式 , 具备高毒农药经营资格的农资店 , 在向县级以上农业部门提出申请 , 核查合格后给予颁发高毒农药定点经营许可证(后由省级农业主管部门颁发) , 农民购买高毒农药要出具身份证 , 并说明用途 。
除此之外 , 很多大型果蔬批发市场及商超 , 都具有农残检测的能力 , 为问题果蔬出现在消费者餐桌上 , 再次筑起了一道屏障 。
国家之所以大力整治农资市场 , 并不是断臂求生 , 而是建立在低毒低残留农药成熟应用的基础之上 。
以甲拌磷举例 , 其在防治地下害虫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高性价比 , 然而 , 随着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氯虫苯甲酰胺及与菊酯类混配剂的出现 , 无论是安全性和防治效果 , 均全面碾压甲拌磷等高毒农药 。
当然 , 不排除蔬菜等农产品还存在一些各式各样的问题 , 但总体而言 , 已经达到了放心食用的程度 , 再经过一系列的水洗、去皮、烹炒等手段 , 食用起来则更加无后顾之忧 。
如何看待“问题蛋”所敲响的行业警钟?
相比于农残超标 , 兽药超标问题则没有较高的关注度 , 此次“问题蛋”的出现 , 想必会为整个养殖行业敲响了警钟 , 相信会有更加细致严格的监督机制和处罚机制出台 , 这对农副产品行业未来的健康发展 , 具有极强的促进意义 。
据业内人士透露 , 随着养殖业规模化的形成 , 对规模化养殖企业进行标准化及系统化的监管 , 有利于监管措施的实施与落实 , 更有利于问题产品的追溯 , 在违法成本过大时 , 养殖企业自然不敢铤而走险 。
而散养户则成了监管的漏洞 , 所以 , 未来兽残的监管 , 不仅要在规模养殖企业得到细致落实 , 还要将监管工作深入到每个角落 , 并加大农副产品兽残检测机制 , 将农产品安全离我们有多远的质疑 , 和高毒农药一样 , 逐渐成为过去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