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后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昏庸

唐太宗到了中年以后,其作风确实发生了一些不良的变化 。然而,即便是在其中晚年,唐太宗的治政水平仍然是不错的,虽有一些不智之举,但也绝称不上昏庸 。虽有一些“减分项”,但唐太宗仍然堪为古代最杰出的帝王之一 。
【唐太宗后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昏庸】

唐太宗后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昏庸

文章插图
唐太宗,以其雄才大略,开创盛世,堪称圣君 。
然而,进入中年(唐太宗51岁去世,严格意义上来说没有晚年)以后,唐太宗却渐渐“变坏”,“渐不克终” 。
两人的先后离去,使唐太宗渐渐”放飞“唐太宗手下能人极多 。
然而,最能够约束他的,只有两个人 。
一位是直臣魏征 。
唐太宗把他看成自己的镜子,能够随时找出自己的问题来 。
一位是长孙皇后 。
如果没有长孙皇后,可能魏征早已经被弄死了 。
这位贤内助,能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及时制止丈夫的冲动,维护直臣 。
然而,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贞观十七年,魏征去世 。
内助和镜子没有了,唐太宗也就逐渐“放飞”了起来 。
从轻徭薄赋到不惜民力“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原本是唐太宗君臣的共识 。
因此,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是唐太宗长期的治国方向 。
然而,随着天下太平,功业渐成,李世民却发生了改变 。
长孙皇后去世后,唐太宗渐渐开始增修宫室,大兴土木,并提出了“颠覆性理论”:“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 。
当时,长孙皇后虽已经离世,但直臣魏征还在 。
魏征犯颜直谏,直接指出“此恐非兴邦之至言”,正面怼 。
魏征在时,唐太宗还能收敛 。
魏征去世后,唐太宗大兴土木就更严重了 。
贞观二十一年,太宗嫌京城闷热,就修建了翠微宫 。然而,宫殿甫成,太宗又不喜欢,重修了玉华宫 。
在长安、洛阳等地,许多宫殿陆续修建,“营造不已,公私劳费,殆不能堪” 。
战争观的改变大兴土木的同时,唐太宗的战争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
早年的唐太宗,其战争观是非常务实的 。
早年,唐太宗在尽量不增加人民负担的基础上进行战争的 。
登基之初,条件不成熟,李世民不惜定“渭水之盟”,为恢复生产、积蓄力量争取时间 。
此后,灭东突厥、吐谷浑,莫不是在充分保障生产、生活秩序的基础上,以良将精兵,一战而定 。
因此,对内人民安定,对外打出了“天可汗”的威名 。
然而,随着经济的恢复,唐太宗投入越来越大,甚至是不惜血本 。
为征高句丽,唐太宗先后下诏在江南十二州、剑南造船,每欲亲征 。
事实上,高句丽是城郭之国,有坚城林立,而六七月为雨期,八九月至二三月为寒冻期,可以大举用兵的时间窗口只有三月至七月的短短三、四个月时间 。
大举用兵,一举平定高句丽,并无把握 。
当时,李勣等人都提出先以骚扰之法先疲敌、弱敌,再视机平定的策略,并取得了一些效果 。
而且,高句丽威胁并不大,太宗完全不必以万乘之尊亲征!
以唐太宗的军事天赋,当然深知此点 。
然而,一辈子都在上演军事奇迹的唐太宗膨胀了,仍想一举平定!
何况,李世民在与高句丽作战的同时,西线、西南线,也处于战争状态,“东有辽海之军,西有昆丘之役,士马疲于甲胄,舟车倦于运输” 。
长期的大规模用兵,大兴土木,使“军旅棘动,宫室互兴,百姓颇有劳弊” 。
从虚怀纳谏到朝无正言唐太宗以虚怀纳谏而闻名 。
唐太宗不但善于纳谏,还鼓励直臣多劝谏 。
然而,长孙皇后去世后,太宗态度却挣扎了起来 。
贞观十五年,左右仆社房玄龄、高士廉,路遇负责宫室营造的官员,随口问了一句“北门近来在营造什么?”
结果,唐太宗大怒,把两位召过去怒斥:你们管好南衙的事情就好了,北门这点小事有什么好问的?
房玄龄吓得不敢回话,好在魏征还在,正面怼:宰相询问工程,有什么罪过?
唐太宗面露愧色,说不出话来 。
也就是说,到这个时候,房玄龄什么的已经不敢多说话了,只有魏征还能直言一下 。
魏征去世后,再敢直言的人少了 。
更严重的是,因为各种原因,魏征去世后仅一年,唐太宗居然推到了魏征的墓碑 。
推到魏征墓碑的原因很多,但毫无疑问的是:魏征墓碑的推到,也意味着直言的丰碑倒了 。
亲征高句丽的归途中,士卒冻死不少,唐太宗叹息: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 。
到最后,唐太宗询问长孙无忌等人:朕近来有没有什么过失,你们说说看!
询问再三,长孙无忌等人的回答始终如一:陛下没有过失!
反倒是年仅20多岁的嫔妃徐惠,洋洋洒洒,直言不讳,直陈太宗过失!
一位20多岁的嫔妃都能看出问题,长孙无忌这些政治家难道看不出?
镜子没有了,正言也没有了!
由君臣互信到权术相待早年的唐太宗,待臣子以坦诚之道 。
曾有人建议太宗假意说反话老试探臣子的心思,太宗斥责,认为君臣相交,贵在坦诚,不要搞这些诈术 。
然而,随着太宗年事渐长,坦诚少了,“诈术”多了 。
唐太宗与尉迟敬德、李勣的交往,就很能说明问题 。
尉迟敬德,战场上救过太宗的,生死交情,绝对亲信 。
贞观初年,尉迟敬德一拳打了李道宗,李世民直言警告:我现在理解刘邦为什么杀功臣了,功臣不守法呀!
此时,君臣之间,直来直去,彼此没有什么弯弯绕 。
然而,贞观十三年,唐太宗却耍起了权术 。
太宗突然发问:有人说你要造反,这是怎么回事?
尉迟敬德露出满身伤痕,表示自己绝对没有造反之意 。李世民又“圆场”:开玩笑的啦!别在意 。
唐太宗的“套路”,不正是他当年反对的“诈术”吗?
唐太宗与李勣的关系也是如此 。
唐太宗去世前,一面对李勣说了许多肉麻的话,有托付后事之言 。
然而,另一方面,李世民又对太子李治说:李勣有才干,但你无恩于他 。我现在把他外放 。如果他老老实实接受外放,你就重用他,如果他徘徊观望,“杀之可也”!
君臣彼此失去当年的生死情谊,以权谋相待 。
后来,武后崛起,唐臣多明哲保身,与此不无关系!
成为自己曾嘲笑的人对于生死,唐太宗是很有见地的 。
唐太宗曾嘲笑秦始皇、汉武帝修炼仙丹,妄图长生不老,相信那些无稽之谈!
然而,唐太宗晚年时,自己也成了自己曾嘲笑过的人 。
东征高句丽回来后,唐太宗患上了风疾,身体出现问题 。
然而,当时的太宗,只是身体欠佳,病时好时坏,倒也没有性命之虞 。
直到他遇见一位自称有200岁的胡僧 。
结果,服用了几次胡僧的丹药后,病情加剧,直接“要命” 。
要知道,秦始皇也好,汉武帝也罢,吃仙丹,最多算是慢性中毒 。而唐太宗,这几乎是直接被“毒死”!
最终,年仅五十一岁的唐太宗,早早驾崩了!
唐太宗到了中年以后,其作风确实发生了一些不良的变化 。
然而,即便是在其中晚年,唐太宗的治政水平仍然是不错的,虽有一些不智之举,但也绝称不上昏庸 。
虽有一些“减分项”,但唐太宗仍然堪为古代最杰出的帝王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