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器|榜单下架、PK惩罚消失,直播平台不再躺赚( 三 )


某种程度上 , 平台是鼓励连麦PK的 , 增加活跃 , 激发用户打赏消费 。
一位直播平台运营成员透露 , 如果主播之间影响力差距过大 , 粉丝刷礼物的欲望会降低 , 对主播的人气也会产生怀疑 。 所以主播在PK之前 , 隶属的MCN机构会事先协商 。
所以最终会演变成机构之间的对抗 。 双方按照双方出资占比 , 以确保连麦PK时出现胶着、紧张的气氛 。 直播间的粉丝为了帮主播守塔 , 被带入到一场没有硝烟 , 没有真实肢体对抗的对战中 , 用真金白银为自己不断升高的肾上激素买单 。
平台也不会坐视不管 。 如果任由主播之间自由导流 , 平台就是免费提供场地 , 赔本赚吆喝 。
尤其直播带货的兴起 , 粉丝基础有限的主播想要带货 , 就会跟娱乐主播私下达成协议 , 吸引对方的粉丝购买 , 双方绕过平台交易 。 之后平台通过技术手段识别这种行为 , 在他们连麦PK的时候 , 系统自动提示他们需要付费 , 否则粉丝无法关注主播 。 你可以理解为 , 是主播之间的自费广告 。
PK惩罚一旦被下架 , 连麦PK的观赏性也会减弱 。 用户在没有外力刺激的作用下 , 是否延续付费打赏意愿 , 这是平台最为关切的 。
03
行业地震
直播平台对风险的逼近早有感知 。
2021年初 , 快手上市招股书 , 就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提示 , 「78号通知」对用户每天及每月可赠送的虚拟礼物金额以及每次可赠送的金额施加限制 , 这对打赏收入将产生负面影响 。
国内直播平台历经更迭变化 。 如今核心角色大概分为几派:以斗鱼、虎牙为主的游戏直播 , 两家公司的市场份额超过70%;以陌陌、映客为代表的社交、泛直播平台;体量最大的还是短视频平台 , 快手、抖音 , 外加发力中的B站 。 视频号直播体量不小 , 但因为微信并不依赖直播变现 , 所以影响忽略不计 。
行业气候变化最大的表现是 , 平台想通过技术手段 , 刺激用户打赏赚钱的好日子 , 可能一去不复返 。
斗鱼和虎牙是最先被感知温度变化的 。
这两家公司在2018年3月的同一天 , 接受了腾讯的投资 。 2020年10月12日 , 他们又共同宣布正式接受大股东腾讯的合并邀约 , 但是一年后 , 这场合并案以反垄断为由被禁 。 甚至原计划参与三合一的企鹅电竞 , 即将停止运营 。
即便没有行业监管 , 虎牙和斗鱼已经陷入相似的困境:变现严重依赖直播单一模式 , 收入占比达到90%以上 , 但已明显呈下滑态势 。 糟糕的是 , 付费用户总数还在持续减少 , 相比2020年 , 2021年虎牙付费用户数减少了40万 , 斗鱼则减少了30万人 。
相比之下 , 映客因为没有抓住任何一个垂类 , 用户规模有限 , 只能横向拓展产品矩阵 。 先是收购社交类应用「积目」 , 又推出相亲APP「对聚」 , 2021年 , 直播收入占比仅为27.9% 。 但是 , 映客月活仅为428万 , 每月每用户贡献的收入也仅为17.9元 , 体量规模都已不是第一梯队 。
放眼望去 , 直播平台最具影响力的还是抖音和快手 。 但因为抖音从一开始的变现就以广告为主 , 直播对收入总量的影响有限 。 真正受到威胁的还是快手 。
上市招股书 , 快手称自己是全球第一大直播公司 , 这是有原因的 。
先说用户规模 , 快手直播月付费用户逐年飙升 , 2017年才是1260万 , 2018年就翻倍至2830万 , 2019年又增至4890万 , 2020年Q3就涨到近6000万 。
所以直播曾是快手最核心的收入来源 , 一度在2017年占到95.3% , 此后随着广告收入的增长 , 直播占比才有所回落 。
受到直播监管风险和几大头部家族的垄断威胁 , 2020年伊始 , 快手举全公司之力 , 疯狂调整收入结构 。 2020年 , 直播收入为332亿元 , 占比56.5% 。 2021年 , 直播收入差不多体量的310亿元 , 在总收入的占比已经降至3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