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穿上他研发的机器人秒变“大力士”

机器人|穿上他研发的机器人秒变“大力士”

文章图片


编者按: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 , 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 , 用生命点燃未来……”
青春是一首诗 , 隽永的字句里流露出理想的渴望;青春是一幅画 , 斑斓的色彩中描绘着未来的理想;青春是一支歌 , 律动的节拍间跳动着时代的音符 。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 , 多彩贵州网特别推出【燃烧吧 , 青年!】特稿 , 展现他们不一样的青春 。
4月30日 , 记者来到贵州航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机器人总体部采访时 , 正碰上研发团队的带头人宋定安“全副武装”在跑步机上作测试 。
【机器人|穿上他研发的机器人秒变“大力士”】1989年出生的宋定安是湖南怀化人 , 在他的求学过程中 , 可以说是围绕着机器人进行了精准的规划 。 “我从小就喜欢拆玩具 。 ”宋定安说 。
小学五、六年级时 , 他就萌发了对机械原理的兴趣 , 经常将玩具拆开 , 研究其中的零部件组合以及运转原理 。 家里有一辆遥控车 , 宋定安动手将其全部拆散 , 又找来一些配件 , 改装成了一艘电动船 。
到了中学 , 接触到电脑、编程等知识后 , 宋定安联想到摆弄过的那些玩具 , 逐渐对研究机器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报考大学时 , 他被湖南理工学院自动化专业录取 , 从此走上了和机器人相伴的道路 。
在掌握了机器人本体之后 , 作为未来的机器人还要具备灵魂——人工智能算法 。 大学毕业后 , 宋定安又继续攻读了硕博学位 。
2017年6月 , 贵州航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组建了贵州省唯一一个以外骨骼及自动化智能装备为研发核心的团队 , 专门致力于外骨骼机器人研发 。
因为爱好和理想 , 宋定安通过校招来到公司 , 也在这里结识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
宋定安(左)和团队成员测试负重
“我们团队中90后占了80% , 这是个非常年轻的团队 。 ”宋定安告诉记者 , 最开始这个团队只有6个人 , 后期根据需要逐步发展为24人 。
提及外骨骼机器人初始试验阶段时的经历 , 宋定安侃侃而谈 。
2019年的一天 , 为了验证外骨骼在复杂路况下的适应性 , 宋定安带领团队成员去山地进行测试 。 测试过程中 , 他穿着外骨骼爬山时 , 脚下意外踩空 。 这个意外的踩空 , 引起了传感器采集数据异常 , 系统随后出现了识别错误 。
“系统死机了 。 这对刚开始研发的团队也是一个教训 , 因为我们都是假想穿戴者处于正常行走 , 却没有想到脚下会有意外 。 ”宋定安说 , 为了复原这个故障 , 测试团队打着手电筒 , 在山上一直工作分析到天黑 , 最终解决了这一问题 。
“贵州的山地地形非常适合外骨骼测试 , 我们的产品不能出现失误 。 每一个研发人员都要亲自穿上设备测试 , 确保装备在复杂地形下万无一失 。 ”宋定安说 。
从那以后 , 每次测试宋定安至少需要负重50斤重的货物 , 进行单次5公里步行爬坡等测试 , 到达规定里程后 , 再脱下装备交由其他同事继续测试 。
外骨骼机器人样机
经过数百个日夜的坚守和攻关 , 2018年底 , 他们研发的首个外骨骼机器人诞生了 。
“穿上这款‘盔甲’ , 再瘦弱的人也会秒变‘大力士’ 。 ”宋定安说完 , 穿上装备向记者展示 , 背着重达60公斤的沙袋毫不费力 , 行走起来也非常轻松 。 即使搬重物也没有什么重压感 , 拥有超越正常人的支撑力 。
4年多来 , 宋定安在自身不断努力的同时 , 也为研发团队肩负起了更多责任 。 目前 , 团队已经完成了近10款外骨骼装备的研发、迭代 , 攻克了人体运动姿态测量、复杂地形条件下人体运动模式识别、人机耦合协同控制、柔顺性控制等10余项行业难题 。